邵武六年(帝国历六二六年)春,朝廷第一次大朝会正常召开,宣政院六部九卿,都督府、督察院等齐聚一堂,等待着皇帝的到来。
“皇上驾到!”
绍武帝身穿明黄龙袍,头戴冕旒,步履轻盈而稳健,快步走到龙椅跟前,端坐在金銮宝座上。
群臣躬身拱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卿平身!”
接着绍武帝下令,朝廷度支大会正式开始。
首先开始的是大周二十三个行省布政使司汇报本省地方治理情况、军事部署、财政收支、法律实施和文化教育状况等。
之后是六部汇报了本部门的工作情况及财政收支。
最后是丞相左伯玉做总结:邵武五年,岁入折合白银三千一百七十三万两,支出共计白银五千七百三十六万两,财政赤字达二千五百六十三万两。
主要原因北方三省麓北、青本、甘定发生旱灾,减免的一年税赋,朝廷税赋重地广南、博威发生民乱导致税赋锐减,加上在两省用兵,军费开支增列了六百多万两。
另外太皇太后万寿盛典,工部奉旨修建设万寿楼支出一百多万两,如此种种支出。
总的话来说了,朝廷没钱了,要么就不要赈灾,要么就给农民加点税,皇帝你看着办吧。
绍武帝及亲信的大臣脸色越听越黑,给农民加税,那是取死之道,但是不赈灾更是不行。
广南、博威又不得不剿匪,问题是朝廷财政即将枯竭,剿匪都是地方政府自筹或者募捐来的,很多时候,将士们饿着肚子在作战。
尤其博威,山林地带,运兵、转兵非常困难。
这时,监察御史齐澄出列说:“启奏陛下,臣有本要奏。
臣反对免除麓北、青本、甘定三省的税赋,臣在户部核查到,三省布政使司上报的旱灾有夸大事实的情况。
据臣了解,三省是发生了灾情,几个县受到波及,很快控制住了,春耕或许有影响,秋收肯定没有问题。
当地官员为了朝廷免除税赋,极其夸大灾情,而布政使司不知出于何种目的,在没有查清事实的情况下,上报了朝廷骗取了免税的政策。
实际上三省的百姓仍旧照常上缴税赋。因此臣弹劾麓北、青本、甘定三省八十二县官员上下联手,监守自盗,贪污官粮,请皇上下令彻查”。
齐澄的话语就像一个炸弹,顿时掀起狂风暴雨。
“督察院、户部核实过三省灾情情况吗?”绍武帝忍着怒气问道。
“启奏皇上,督察院和户部侍郎郭大人分别派遣了官员前往麓北、青本、甘定三省核实,所闻所见均是旱灾严重,赤地千里,民无食而吃树皮,观音土,亟待朝廷赈济。
臣依法上奏减免赋税,并无不妥,不知齐大人怎么知道三省的灾情存在瞒报的情况?”左都御史田伯均出列说道。
“田大人是睁着眼睛说瞎话啊,三省如果出现重大旱灾,食不果腹,为什么三省均未出现大量的流民,而且商贾也没有停止三省商业活动。”
“那是三省官员上下一心,把灾情控制的很好,才未引起民乱。”
“启奏皇上,这是臣派人到三省收集到的证据,请皇上御览。”
齐澄把奏折呈了上去。
绍武帝看到奏本上的内容,脸色大变,内容详细记载了麓北、青本、甘定三省百姓上缴税赋的具体数据,还有商贾进入三省的数据,这还是朕的大周吗?
“来人把督察院左都御史田伯均、户部右侍郎郭春恒以及前往三省的官员、三省的布政使全部羁押到刑部,待事情查清后处理。
着知鉴院、刑部、大理寺即刻派人麓北、青本、甘定三省理清事实,不得有误。”
“陛下不可,事情尚未查清事情缘由,羁押朝廷股肱大臣,怕是要寒了众臣之心,请陛下三思!”
丞相左伯玉出声制止道。
督察院、户部及三省布政使都是他们的党羽,不管犯了什么错,肯定是先保住的他们再说,不然以后谁还跟着自己走。
“丞相是认为他们无罪吗?”齐澄说道。
“齐大人不用给我扣帽子,本相只是说没有查清之前,就羁押到刑部大牢,甚为不妥,老夫建议先把他们禁足在府内,待查清事实,再做处理。”
“来人啊,送田大人、郭大人回府。”还没等绍武帝开口说话,左伯玉就叫宫廷侍卫进来。
“丞相大人,皇上还没开口,你这是僭越乱权。”
杨瑞和气急怒喝道。
“皇上也同意我做法的,是不是,皇上。”左伯玉淡淡的对着绍武帝说道,绍武帝坐在龙椅上,双手紧握拳头,咬着牙根,身形抖了抖,过了好一会儿。
“就按丞相的意思办。”
“杨大人,你看皇上都同意了,你还瞪着我干什么?”
左伯玉笑眯眯地对着杨瑞和说道。
杨瑞和哼得一声,不再看他,生怕压不住火对他动手。
“有事奏事,无事退朝。”
发生了这样的事情,谁都没心思再奏事了,就散朝了。
“真是太猖狂了。”杨瑞和在御书房愤愤不平的说道。
“是朕想简单了,连朕的侍卫都能调动,左伯玉是用这样的手段警告朕,朕的命也是捏在他手心里的。”
“皇上......”
“不要再说了,让朕静静,下去吧。”
“啪”地一声,把御桌上的东西全部砸在地上,杨瑞和刚离开,绍武帝再也压不住怒火。
“欺朕太甚!”
丞相府
“国家大事还是要丞相大人多多担待啊!”左都御史田伯均抱拳说。
“督察院不是你的地盘吗?那个是齐澄怎么回事?”
“齐澄,麓北离州人,邵武五年新科进士。”
丞相府一个幕僚说道。
“丞相大人,齐澄刚进督察院,平时默不作声,也没什么喜好,不知道他突然来了这么一手。”
田伯均思索了一下说。
“麓北人,难怪.....,你们说齐澄是?”左伯玉指了指宫里的方向。
“我看不像,今天的事显然很突然,不然以杨瑞和的才智,不会连话都说不清楚,这不像平时的作风。”
郭春恒答道。
“郭大人,北地三省的事情安排得怎么样?”
“回丞相大人,盘子有点大,布政使都羁押在圣京,怕有点不好办!”
“那个不好办了”。
“麓北按察使刘文道。”
“刘文道我会处理,其他的尽快清理干净。”
左伯玉厉声道,
“属下遵命。”
田伯均和郭春台应声道。
御书房,
“叫肖弋进来!”
绍武帝说道,旁边侍奉的张公公连忙躬身出去。
“臣参见皇上。”
知鉴院院首肖弋跪在御案前头。
“麓北三省你们知鉴院一点风都没有收到?”绍武帝问道。
“臣愧对陛下,知鉴院臣接手之后,清理了不少蛀虫,但是里面关系网错综复杂,很多事情,臣还没法控制,过些时日,定能牢牢掌握在手中,以报皇恩。”
“朕也知道你很难,但是朕更难,这次是个机会,你安排心腹跟着去麓北三省,要把事情弄得清清楚楚。”
“臣遵旨。”
“下去吧!”
“臣告退!”
“宣刑部尚书方得功进来。”
过了一会,绍武帝对张公公说道。
朝会的事情很快流传出来,三省官员联手欺上瞒下,侵吞国家财产,这是立国以来从没过的事情。
刑部大堂内,两位身穿大红官袍的人坐在刑部大堂上,刑部尚书方得功对左侍郎黄文昭说道。
“介生,这次有你代表刑部下去,我是放心的,圣上说了,只要一个真相,其他的你可以放手去做。”
黄文昭叹了口气,“想要真相不难,要真相大白,就难了,但作为大周臣子,无非是死而后已。”
“我知道很难,如果不是怕打草惊蛇,是我去最合适的,现在就只能拜托介生你了。”
方得功也知道这次去麓北困难重重,但是好不容易拿下刑部,作为刑部尚书的方得功,不能轻易离京。
回到圣京快一个月了,林枫最新的任命还没下来,倒是杨瑞廷的任命先下来了。
杨府,传旨的太监打开圣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擢升左骁卫校尉杨瑞廷为羽林卫指挥使,保卫宫廷安全,择日赴任,钦此!
“谢主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都督府行军大总管杨亦先带领杨瑞和、杨瑞廷跪下,三呼万岁后,起身站起来。
“管家,带公公下去休息。”
杨亦先用眼神示意了一下,管家就带着宣旨的太监下去了。
“陛下是感到了危机啊!”杨亦先说道。
“父亲你那天是没在场,左伯玉嚣张到没边了,竟然敢直接叫宫廷侍卫进来,竟简直无法无天了!”
杨瑞和到现在还愤愤不平地说道。
“宫廷侍卫长韩栋是很早跟随陛下的人,没想到竟然能做出这种事情。”
“陛下即位后,满朝文武都是左伯玉的人,夏皇后进宫还是慕老王爷亲自出面的,可惜慕王爷精神状态越来越差,根本没法参与国事。不然也可以制衡一下左伯玉!”杨亦先说道。
“父亲、大哥,旨意已下,我应该怎么做?”
杨瑞廷看着父兄两人问道。
“你知道你这个羽林卫指挥使是怎么来的吗?”
杨瑞和问道。
“前年发生民乱,广南、博威两省的布政使肯定是要拿下的,陛下前期布局,这两省的布政使已经收入囊中了。
朝会出现这种事情,陛下不得不拿这两省布政使都交出去,换取国舅爷夏元彬接任禁军统领,瑞和擢升为羽林卫,陛下付出的代价,不所谓不大啊。
你身上责任重大,不得掉以轻心,要尽快把羽林卫掌握在手中,保证陛下的安全。”
“慕小王爷是怎么样的人?”杨瑞和接着问道。
“我看不透他,平时看起来很懒散,训练却是一次也没拉下,说他很勤快吧,每次出击都留在大帐内不出去,反正有点看不透。
不过有一点是很奇怪,他下的命令,看起来都很荒诞,从最终结果来看都是最正确的。”
杨瑞廷回想了一下,慢慢地说道。
“他身体不好,还是有隐疾?作为将领,跟士兵同甘共苦没问题,但是不上阵杀敌,全部委托给部下,就不符合常理了,长期下去会变得威望全无,怎能打胜仗。”
杨瑞和说道。
“慕小王爷的事情,你们别瞎猜了,陛下早有安排!”
杨亦先说到,
“瑞廷去了羽林卫,那是个要害职位,你也应该学会独当一面了。
要时刻小心警惕,有什么困难找你哥哥,搞不定再来找我。”
“回大人,慕小王爷没有什么异常,每次打仗还是贪生怕死,根本就不出中军营帐,就是一个纨绔子弟,上次进攻落日岭,他还有心思去看日落。”
隔着屏风,一个分不清男女的嘶哑声音说道。
“博得城是怎么回事?”也是一个暗沉的声音问道
“博得城是夏练璇下的令,林枫当时都害怕得躲在营帐不肯出来,夏校尉气的当众就想抽他鞭子,林枫说你们爱怎么办就怎么办,谁知道那么叛军不经打,一冲就四散逃命去了。”
“夏练璇?夏家的?”
“是的,夏家二房夏承麟的女儿,平时喜欢舞刀弄枪的,性格很火爆。”
“知道了,你回去吧。”
“好的,大人!”
群英楼厢房内,一个身穿锦衣的中年人端坐在屏风前,眉头微皱,好一会儿才舒散开来。
三天后,朝廷例行早朝,文武官员按照品级分列在金銮殿两旁。
“启奏陛下,骁骑卫指挥使林枫已经回京复命,这是吏部和都督府拟定的安排,请陛下御览。”
吏部文选司郎中出列奏事。
绍武帝翻开一下,立马要气炸了上面写着:“擢升骁骑卫指挥使为都督府佥事,正三品,主管车驾司事宜。
”敢情朕的堂弟在文官眼里就这么不值钱。
绍武帝直接把文书扔回给吏部文选司的官员。
“重新拟。”
“启奏陛下,吏部最近接到匿名举报,举报林枫担任骁骑校尉期间,纵兵扰民,还有为了立功、杀良冒功,臣不敢私藏,特来报给陛下定夺!”
吏科给事中萧元从怀里掏出举报信,呈给绍武帝。
“好,好,好得很。”绍武帝看着举报信,“查,给我立刻派人去查。”
“陛下,刑部和督察院,大理寺的大部分的官员都派往麓北三省查案,人手不足,如果要去广南查案,臣建议是否从其他行省选调刑名高手一同前往。
而此次涉及皇室,是否先让宗人府出面询问慕王世子情况,另外查案也得秘密去调查,以免有损皇家颜面。”
刑部右侍郎陈子良说道。
都把皇家的脸按在地上摩擦了,还有损皇家颜面,绍武帝这时恨不得刀了陈子良。
“臣附议!”
“臣附议!”
六部官员纷纷表示附议,绍武帝心里突然有点悲凉,偌大的朝廷,竟然没有一个人心向自己的。
“好吧,都查去吧!”
绍武帝心里是不担心林枫有什么事的,就是查出什么事情,朕的皇叔祖的大刀也是饥渴难耐了,就让他们去扛一下皇叔祖的刀。
麓北按察使司大堂,跪着按察使刘文道及属官。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着麓北按察使刘文道为钦差人员,随同督察院、刑部、大理寺前往广南查案,钦此!”
传召的公公说道:“刘大人,公务紧急,请立刻出发。”
刘文道是一个五十多岁清瘦老人,眼睛里却散发着锐利的光芒。
接到旨意,立刻整理行囊,准备动身去广南。
喜欢最后的一位将军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最后的一位将军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