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总决赛的会场,气氛与省赛截然不同。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更凝练、更厚重的压力。来自顶尖高校的精英们汇聚于此,展板上是代表着国内本科生最高科研水平的项目,评委席上坐着的是学术界真正的泰斗人物。在这里,任何一个细微的瑕疵都可能被无限放大。
乔琳团队抽到的展示顺序偏后。她看着前面队伍的展示,那些构思精巧、技术前沿、表达流利的项目,如同一个个强劲的对手,散发出不容小觑的气场。团队成员不免有些紧张,下意识地看向他们的队长。
乔琳静默地坐在那里,眼帘微垂,似在养神。没有人知道,她正在体内默默运转青木养身功,那缕温润却坚韧的暖流平复着因环境而产生的些微波澜,将她的身心调整至最佳的“临战”状态——冷静、敏锐、自信。
1. 台前锋芒,惊艳全场
轮到他们上场。
灯光聚焦,乔琳稳步走上展示台。她今天穿着简单的白衬衫和深色西裤,身姿挺拔如青竹,乌黑的长发利落地束在脑后,露出光洁的额头和那双沉静如水的眼眸。聚光灯下,她本就精致的五官更显立体,皮肤白皙得仿佛自带光晕,但更吸引人的,是她周身那种超越年龄的沉稳气度。
她的陈述开始了。声音清晰悦耳,语速平稳,每一个字都准确地送入听众耳中。她没有依赖华丽的辞藻,而是用最严谨的逻辑,带领着评委和观众一步步深入项目的核心。复杂的模型被她用巧妙比喻和直观图表化解构,枯燥的数据在她口中仿佛拥有了生命,清晰地指向最终的结论和创新点。
最关键的自由问答环节,真正的考验来临。一位以犀利着称的老教授直接指出了他们模型中一个潜在的理论假设风险。问题一针见血,团队成员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
乔琳脸上没有丝毫慌乱,她甚至微微颔首,表示对教授指出的感谢。然后,她不疾不徐地开始回应。她没有回避问题,而是首先承认了该假设的局限性,随即引用了多篇权威文献,阐述了在不同假设下模型的稳健性表现,并展示了他们为此准备的敏感性分析数据作为佐证。最后,她话锋一转,将这个问题巧妙引导至未来研究中可以进一步深化的方向。
她的回答,不仅化解了质疑,更展现了她对研究领域深刻的洞察力和前瞻性思考。台下几位评委交换了一下眼神,微微点头。
2. 幕后砥柱,凝聚团队
展示环节大获成功,但竞赛还包括封闭问辩和作品展示。在封闭问辩的小房间里,面对数位评委轮番的、更为深入甚至略带挑衅的提问,乔琳再次成为团队的定海神针。她总能精准理解问题的核心,调动脑海中庞大的知识储备,给出有理有据的回答。当队友被问到时,她也会在合适的时机进行补充或澄清,配合默契。
在整个竞赛过程中,她强大的精神力量和体力支撑显露无疑。连续高强度的脑力消耗和压力,让其他队员面露疲态,她却依旧目光湛然,思维敏捷。青木养身功和青莲本源带来的优势,在这种极限环境下,成为了团队不可或缺的支撑。
3. 硕果累累,新的起点
颁奖典礼上,当主持人念出乔琳团队的项目名称,后面跟着“全国一等奖”时,团队成员几乎要跳起来,激动之情溢于言表。乔琳的嘴角也终于露出了一个清浅而真实的笑容,如冰雪初融,瞬间点亮了她的脸庞。
他们不仅获得了一等奖,乔琳个人还因其在项目中的核心贡献和现场出色的表现,获得了“优秀个人表现奖”。她再次站上领奖台,从德高望重的评委手中接过证书。闪光灯在她面前闪烁,记录下这荣耀的时刻。
然而,对于乔琳而言,荣誉本身带来的喜悦是短暂的。更重要的收获,是在这个过程中,她的能力得到了顶尖平台和权威专家的认可,她的视野被极大地拓宽,她也隐约感觉到,一扇新的门,正在向她打开。
果然,颁奖仪式后,那位在问答环节向她提问的犀利老教授,在人群中找到她,递给她一张名片。
“小姑娘,基础很扎实,思维也很活。有没有兴趣,以后来我们实验室看看?”老教授目光中带着毫不掩饰的欣赏。
乔琳双手接过名片,看着上面那个如雷贯耳的研究所名称和教授的名字,心中波澜涌动。她知道,这不仅仅是一张名片,这是一个通往更高学术殿堂的邀请,一个远比竞赛奖项更珍贵的机遇。
4. 归途静思,前路渐明
载誉归来,学校和院系都给予了表彰。乔琳再次成为了焦点人物,但她依旧保持着那份让人惊叹的冷静。她没有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回到学校后的第一件事,是去图书馆还了之前借阅的、为竞赛提供理论支撑的几本厚重大部头。
她抚摸着书的封面,心中澄澈。竞赛的辉煌已成过去,教授的名片代表着未来的可能,但脚下的路,依然需要一步一步踏实走下去。
青荷于国家级舞台上,终露峥嵘,绽放出无可忽视的光华。璞玉初琢,已显价值连城之质。
但她深知,这仅仅是开始。学术之路漫漫,她手中的刃,还需继续磨砺,以迎接未来更广阔的天地,更严峻的挑战。她的目光,已越过眼前的荣誉,投向了名片上所指向的那个,代表着国内乃至世界前沿的——科研圣地。新的征程,已在脚下铺开。
喜欢综影视:青莲渡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综影视:青莲渡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