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的初夏,空气里浸润着湖水的温润与草木的清新。研讨会的会场设在西子湖畔一家酒店的会议中心,巨大的落地窗外便是潋滟湖光,但会场内的气氛却与窗外的闲适截然不同,凝练而专注。
乔琳穿着那套深色西装套裙,坐在靠前的位置,背脊挺直,目光平静地扫过会场。前排就坐的多是头发花白、气质渊渟岳峙的学者,她甚至认出了几位只在教科书和顶级期刊编委名单上见过的名字。陈景明教授坐在她旁边,气定神闲,偶尔与相熟的老友点头致意。
她的报告被安排在上午中场。当主持人念出她的名字和单位时,她能感觉到场内许多道目光瞬间聚焦过来,带着审视、好奇,或许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质疑——如此年轻的博士生,出现在这个以资深学者为主的场合,本身就很引人注目。
乔琳稳步走上讲台,调整了一下麦克风的高度。她没有急于开始,而是先深吸了一口气,体内《青木养身功》自然流转,将最后一丝紧张也化为了沉静的力量。她抬起头,目光扫过台下,清澈而稳定。
“各位老师,上午好。今天我汇报的题目是……”
她的声音透过音响清晰地传遍会场,语速平稳,咬字清晰。ppt的内容早已烂熟于心,她摒弃了所有花哨的技巧,只专注于逻辑的推进和思想的表达。从问题的由来,到模型的构建,再到理论的预测与初步的实验验证,她如同一个沉稳的向导,带领着听众穿越理论的丛林,直抵核心。
当展示到与材料学院合作得到的最新验证数据,那高度吻合的曲线出现在大屏幕上时,台下响起了一阵轻微的骚动。先前那些审视的目光,开始变得专注,甚至有些锐利。
报告时间控制得恰到好处。进入提问环节,第一个问题就来自一位以犀利着称的老教授,直指她模型中的一个近似处理是否过于大胆。
乔琳早已预料到此类问题,她不慌不忙,调出补充说明的幻灯片,从数学物理方程和量纲分析的角度,清晰地阐述了该近似的合理性与适用范围,并坦诚了其可能的局限性。回答条理分明,既扞卫了核心观点,也展现了严谨的学术态度。
随后的几个问题,有的关注技术细节,有的探讨未来拓展方向,乔琳均应对得体。她注意到,坐在前排的一位一直沉默不语、气质儒雅的白发老者,在听到她某个关于模型物理图像的比喻时,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赞许。
提问时间结束,乔琳在掌声中走下讲台。那掌声,比起开场时,似乎多了几分真诚与力度。
陈景明教授在她坐下后,只低声说了一句:“不错,没丢人。”
这已是极高的评价。
茶歇时,乔琳被好几位学者围住。有对她模型细节感兴趣的,有询问与材料具体合作情况的,那位提问犀利的老教授甚至还和她讨论起了一个可能的理论拓展方向。乔琳不卑不亢,一一应答,交流间已隐隐有了与同行平等对话的气度。
更让她意外的是,那位曾在台下颔首的白发老者,在陈景明教授的引荐下,也走了过来。
“老陈,你这学生,了不得啊。”老者笑着对陈教授说,然后目光温和地看向乔琳,“小姑娘,理论基础很扎实,更难得的是物理图像清晰,不搞那些空中楼阁。你这个模型,有点意思。”
“谢谢吴院士夸奖,我还需要继续学习。”乔琳认出这位是学部的资深院士,连忙微微躬身,态度恭敬而从容。
吴院士又勉励了她几句,这才与陈教授走到一旁叙旧。
站在落地窗前,手里端着一杯微温的清茶,乔琳看着窗外西湖的朦胧山水。湖面上薄雾如纱,远山如黛,与她刚才在会场内经历的头脑风暴仿佛是两个世界。
她能感觉到体内青莲本源如同被甘霖滋润,流转似乎都轻快了一丝。并非能量增长,而是一种心境上的豁然开朗,一种被顶尖学术圈子初步认可后带来的、精神层面的滋养与振奋。
前世今生,她从未想过,自己有一天能站在这样的地方,与这些曾经遥不可及的人物交流论道,并凭借自身的实力赢得尊重。
这不是终点,甚至不是中点,只是一个新的起点。但这一刻的风景,足以慰藉过往所有的孤寂与艰辛。
青荷初立,已闻风涛。湖畔论道,声虽清越,已动四方。她知道,经过这次淬炼,她的学术道路,必将进入一个更广阔的天地。
喜欢综影视:青莲渡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综影视:青莲渡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