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哥的电话,像一块投入刚刚平息水面的石子,再次激起涟漪。合作?一个放高利贷的地头蛇,要和一个连公司都没注册、仅有原型产品的团队谈合作?
林逸接过电话,语气听不出波澜:“虎哥,想怎么合作?”
电话那头的虎哥,语气一反常态地带着几分客气,甚至有些拘谨,与之前喊打喊杀的模样判若两人:“林……林兄弟,之前都是误会!哥哥我眼拙,没看出您是潜龙在渊!这样,赵德柱那三十万,算我投资!不不不,算我借给你们的,无息!只求林兄弟以后发了财,能带哥哥喝口汤就行!”
这番低姿态的言论,让一旁的博文和赵德柱都目瞪口呆。
林逸心中冷笑。这绝不是虎哥突然转性,而是他扯着沈雨涵和“逸文科技”的虎皮起了作用,加上虎哥可能通过自己的渠道,隐约察觉到了mp3背后蕴藏的潜力。这种混混起家的地头蛇,嗅觉最是灵敏,见风使舵的本事一流。
“虎哥的好意心领了。”林逸没有立刻答应,也没有拒绝,语气依旧平淡,“合作可以谈,但具体方式,等我们公司正式成立后再说。至于赵老板的债务,我们会负责,但不是以你这种方式。”
他挂了电话,看向惊疑不定的赵德柱和博文:“看到了吗?这就是实力的价值。哪怕这实力还是虚的,只要让别人相信你有,他们就会改变态度。”
他目光扫过这间破旧的出租屋,扫过桌上那凝聚了心血的mp3原型机和精美外壳,一种破釜沉舟的决心在胸中燃烧。
“不能再等了。”林逸沉声道,“我们必须立刻把‘逸文科技’的牌子立起来!名不正则言不顺,只有拥有合法的实体,我们才能谈合作,接订单,吸引投资,才能真正站在阳光下,应对来自各方的明枪暗箭!”
成立公司,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千头万绪。名称、注册地址、注册资本、经营范围、股东结构……每一项都需要仔细斟酌。
名称早已定下——“逸文科技”,取自林逸和博文名字中各一字,既是纪念他们风雨同舟的兄弟情谊,也暗含“飘逸文采”(指技术)之意。
注册地址是个难题。出租屋显然不行,正规的写字楼租金高昂。林逸想到了刚刚建立的“盟友”赵德柱。他的配件厂虽然破旧,但面积不小,划出一个小办公室挂上牌子,作为公司临时注册地和研发中心,既能节省成本,又能将研发与生产紧密结合。
赵德柱自然满口答应,这对他而言也是提升自身形象的好机会。
最棘手的是注册资本。1998年,虽然公司法已经修订,降低了门槛,但一家科技公司,注册资本太低,难以取信于人和合作伙伴。林逸的目标是五十万。这在那时,对于两个一穷二白的年轻人来说,无疑是天文数字。那十万奖金还被卡在银行流程中。
“我去找沈小姐帮忙?”博文试探着问。在他想来,这对沈雨涵不过是举手之劳。
“不行。”林逸断然拒绝,“我们已经欠她很多人情,不能再在资金上完全依赖她。否则,‘逸文科技’就真成了沈家的附庸。”
他必须找到一条既能解决问题,又能保持独立性的路。
“我们可以采用认缴制。”林逸沉吟道,“先注册,约定出资期限。至于实际的启动资金……”他的目光再次投向那十万块奖金的支票,“我们必须想办法,尽快让那笔钱活起来!”
他让博文每天去银行“蹲点”,催促流程,同时自己开始起草一份详细的商业计划书和专利申请书。他要用技术和未来的前景,去打动可能存在的、不带有沈家色彩的天使投资人。
就在林逸为资金和注册事宜焦头烂额之际,沈雨涵不请自来,出现在了赵德柱那间略显杂乱、刚刚挂上“逸文科技(筹备处)”牌子的办公室里。
她依旧是一身简约的裙装,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但眼神中并没有嫌弃,只有一如既往的平静和洞察。
“听说你们遇到点麻烦?”她开门见山,目光落在林逸桌上那份写了一半的商业计划书上。
林逸没有隐瞒,将注册资本和资金的问题简要说了,但强调了自己希望保持独立性的想法。
沈雨涵静静地听着,末了,才淡淡开口:“保持独立性,是对的。但我父亲的手段,不会只有银行拖延这一招。你们的时间不多。”
她从手包里拿出一张名片,放在桌上:“这个人,是开发区招商办的副主任,姓王。他正在寻找有潜力的高科技项目落户开发区,不仅有政策优惠,还有一笔额度不大的创业扶持基金,正好五十万,需要项目评审。”
林逸拿起名片,心中震动。沈雨涵又一次在他最需要的时候,提供了最关键的帮助,而且这种方式——通过官方渠道获取扶持基金,既能解决资金问题,又能借助政府背景增加公信力,还不会过度依赖沈家——完美契合了他保持独立性的需求。
她似乎总能精准地把握他的需求和底线。
“谢谢。”林逸这次的道谢,带着更多的真诚。无论她出于何种目的,这份雪中送炭的情谊是真实的。
“不用谢我。”沈雨涵语气依旧平淡,“我只是提供了一个信息。能不能打动王主任,拿到扶持基金,靠你们自己的本事。”她顿了顿,目光扫过林逸有些憔悴的脸,“那份商业计划书,重点突出技术领先性和市场颠覆性,数据要扎实。王主任是技术干部出身,讨厌空谈。”
她连评审官员的偏好都一清二楚!
林逸重重地点了点头。
接下来的几天,林逸几乎不眠不休,完善商业计划书,准备答辩材料。博文则负责跑银行和盯着赵德柱那边的样品小批量试产。在沈雨涵若有若无的“点拨”下,林逸的计划书做得极其出色,清晰地勾勒出了mp3的技术原理、市场前景、竞争优势以及逸文科技的未来规划。
开发区项目评审会上,林逸沉稳的讲解、博文虽然青涩但足够努力的演示,以及那台远超时代的产品原型,彻底打动了以王主任为首的评审团。尤其是当林逸提到已经解决了核心结构件的精密模具问题(赵德柱的样品功不可没)时,王主任眼中露出了浓厚的兴趣。
一周后,好消息传来——“逸文科技”mp3项目,成功通过评审,获得开发区五十万创业扶持基金!同时,开发区还提供了一处租金优惠的办公场地作为公司注册地址!
资金和场地问题迎刃而解!
所有文件准备就绪,注册资本五十万(认缴),经营范围涵盖电子产品研发、销售和技术服务。股东结构经过慎重考虑,林逸占股65%,博文占股15%,赵德柱以技术入股,占股10%,另外预留10%作为未来的员工激励池。
1998年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林逸、博文、赵德柱三人,站在开发区管理服务中心的大厅里,从工作人员手中,接过了那张崭新的、印着国徽和“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字样的证书。
法定代表人:林逸。
公司名称:深圳市逸文科技有限公司。
看着执照上那沉甸甸的字眼,博文激动得眼圈发红,用力拍了拍林逸的肩膀,哽咽着说不出话。赵德柱也是老泪纵横,他没想到自己在绝境中抓住的这根稻草,真的变成了一棵可以依靠的大树。
林逸摩挲着营业执照光滑的表面,心中百感交集。从重生那一刻的迷茫,到南下深圳的决绝,从华强北的挣扎,到实验室的机遇,从沈明辉的打压,到如今的拨云见日……短短数月,恍如隔世。
这一刻,“逸文科技”不再是一个虚幻的构想,而是拥有了合法身份,承载着他们梦想与未来的实体!
他抬起头,望向窗外深圳湛蓝的天空,目光坚定而悠远。
“博文,老赵,”他的声音沉稳有力,带着不容置疑的信心,“这,只是开始。”
“我们的时代,来了。”
三人怀揣着营业执照,意气风发地走出管理中心大门,准备去庆祝这历史性的一刻。
然而,刚走到路边,一辆黑色的奔驰S600再次无声无息地滑到他们面前,停下。
车窗降下,露出的却不是沈明辉冰冷的脸,而是韩雅那张保养得宜、带着精致笑容的面孔。
她目光扫过林逸手中的营业执照,笑容加深了几分,语气温和却带着不容拒绝的意味:
“林逸,恭喜啊。公司成立是大事,阿姨在‘晶华酒店’订了桌便饭,给你和老赵(她甚至知道了赵德柱!)庆贺一下。顺便,介绍几位银行和行业协会的朋友给你们认识,对你们以后的发展有好处。”
她的目光最终落在林逸身上,意味深长。
“可不要拒绝阿姨的好意哦。”
喜欢重生之我在深圳逆袭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重生之我在深圳逆袭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