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的青山市,年味一天比一天浓。巷子里的孩子们开始放起了鞭炮,“噼里啪啦”的声响此起彼伏;街坊邻居们忙着腌腊肉、灌香肠,空气中飘着油脂和香料混合的香气;杂货铺门口也挂上了张大嫂剪的红灯笼,风吹过,灯笼摇晃,映得门口的积雪都染上了几分暖意。
叶辰正帮着张大哥贴春联。他手里拿着米糊,小心翼翼地往红纸上刷,张大哥则站在凳子上,仔细调整着春联的位置,嘴里念叨着:“往左点,再往左点……哎,对,这样才端正。”
苏沐妍站在一旁,手里拿着相机,拍下这热闹的场景。她这次回来,就没再回昆仑观测站——中心调整了轮班制度,让她在青山市多待些日子,正好赶上过年。
“叶大哥,你这米糊刷得不均匀。”苏沐妍放下相机,走过来帮忙,“要顺着纸纹刷,不然容易破。”
叶辰看着她灵活的手指在红纸上移动,动作熟练又轻快,忍不住笑了:“还是你来吧,我手笨。”
“谁刚开始都这样。”苏沐妍笑着说,“多练几次就会了。”
张大哥在凳子上哈哈大笑:“小叶啊,这贴春联可是学问,跟你们年轻人谈恋爱似的,得讲究个‘对称’,还得有‘心意’。”
苏沐妍的脸一下子红了,嗔道:“张大哥,您又取笑我们。”
叶辰也有些不好意思,低头看着手里的春联,上面写着“春风入喜财入户,岁月更新福满门”,笔力遒劲,是附近老街上一位退休教师写的。
贴完春联,张大嫂端出一盘刚炸好的丸子,金黄酥脆,冒着热气。“尝尝,刚出锅的,年三十的饺子馅也和好了,就等你们来包。”
正吃着,门口传来一阵熟悉的脚步声,是老李头,手里拎着一个布袋子,脸上笑开了花。“给你们送点好东西!”
他打开袋子,里面是几瓶自己酿的米酒,还有一小袋晒干的桂花。“这米酒是新酿的,甜着呢,过年喝正好;桂花是秋天摘的,拌在汤圆里,香得很。”
“您太客气了。”叶辰连忙接过。
“客气啥!”老李头摆摆手,“去年要不是你们,我这把老骨头还不知道能不能熬过冬天。对了,我那盆月季,过年也开了两朵,粉嘟嘟的,喜庆!”
说着,他又从怀里掏出一个小小的红包,塞给叶辰和苏沐妍:“给你们的压岁钱,不多,图个吉利。”
两人推辞不过,只好收下,心里暖烘烘的。
傍晚,小胡带着几个孩子跑了过来,手里拿着自己写的福字,歪歪扭扭的,却透着童真。“张爷爷,叶哥哥,苏姐姐,我们给你们送福字啦!”
“好,好,快进来。”张大妈笑着把孩子们拉进来,给他们每人抓了一把糖果,“晚上来家里吃饺子啊。”
孩子们欢呼着答应,又跑出去给别家送福字了,笑声在巷子里传得很远。
叶辰看着这热闹的场景,心里忽然有种前所未有的安宁。他想起千年前的玄清观,过年时也会贴春联、吃饺子,只是那时的道观里,更多的是清冷和肃穆,远没有此刻的烟火气温暖。
“在想什么呢?”苏沐妍递给他一杯温热的米酒。
叶辰接过,喝了一口,甜甜的,带着米香。“在想,这大概就是‘年’的味道吧。”
“嗯?”
“就是……一家人,一群街坊,热热闹闹的,心里踏实。”叶辰说,“以前在玄清观,总觉得修行要‘清心寡欲’,现在才明白,这人间的‘烟火气’,才是最该守护的东西。”
苏沐妍看着他,眼睛亮晶晶的:“那以后,我们每年都在这里过年。”
“好。”叶辰点头,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填满了,暖暖的。
夜幕渐渐降临,青山市的街头亮起了彩灯,一串串,一排排,像是无数颗星星落在了人间。杂货铺里,煤炉的火很旺,电视里放着热闹的春晚,张大哥和老李头在一旁下棋,张大嫂和苏沐妍在厨房包饺子,叶辰则坐在门口,看着外面偶尔升起的烟花,绚烂夺目。
他想起了昆仑的冰雪,想起了古墓的幽暗,想起了那些与邪祟搏斗的日夜。那些惊心动魄,仿佛都成了此刻安宁的注脚——正因为见过黑暗,才更懂得珍惜眼前的光明;正因为守护过,才更明白这平凡日子里的可贵。
“饺子好啦!”张大嫂的声音从厨房传来。
叶辰站起身,走进屋里。热气腾腾的饺子端上了桌,白胖的饺子在盘子里挤挤挨挨,像是一个个饱满的福袋。
“吃饺子喽!”
灯光温暖,笑声爽朗,米酒香甜,窗外的烟花依旧在绽放。
属于叶辰的第一个新年,没有玄清观的晨钟暮鼓,却有着人间最质朴的暖意。他知道,这只是开始,未来还有无数个这样的日子,等着他和身边的人一起度过。
在这年关的暖意里,继续流淌,如同门前那条静静流淌的小河,平凡,却充满了生生不息的力量。
喜欢现代长生者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现代长生者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