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图书馆的补充卷编纂室,是一个由光与影搭建的开放式空间。墙壁上镶嵌着无数块“活页石板”,能自动记录输入的记忆片段,并根据内容自动归类。此刻,探索小队的孩子们正围坐在一张由星尘编织的长桌旁,叽叽喳喳地讨论着如何撰写“探索指南”。
“要先告诉大家,提问的时候要大声一点!”地球小女孩挥舞着蜡笔,在石板上画了一个张着嘴巴的小人,“就像我们在疑问星云那样,要让宇宙听见!”
硅基小晶体在旁边发出规律的震动,石板上立刻浮现出一行晶体文字:“补充:提问时的意识波动需稳定,情绪过强会干扰星尘的回应——但兴奋是允许的。”
“还要写‘一起去’很重要!”筑星族小使者抱着他的骨笛,认真地说,“一个人探索会害怕,大家一起就不怕了。上次我在星云里看到黑色的影子,源生族的朋友变成光就照亮了!”
源生族幼体此刻化作一团毛茸茸的光球,闻言蹭了蹭筑星族小使者的手臂,石板上随即出现一幅简笔画:几个不同形态的小身影手拉手,在黑暗中共同点亮光芒。
暗物质影子孩子摇曳着补充,石板上浮现出流动的影子文字:“记录遇到的‘不一样’,它们不是奇怪的东西,是新的朋友。比如硅基的震动和我们的影子,看起来不同,却能一起玩。”
林夏的意识在一旁静静看着。孩子们没有遵循任何写作规范,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石板上的内容也杂乱无章——有涂鸦,有符号,有震动频率的波形,还有用星尘拼出的短句。但这些内容里,却蕴含着比任何严谨理论都更珍贵的东西:对探索的热情,对伙伴的信任,对“不一样”的接纳。
“要不要加一句‘答案可能藏在意外里’?”星灵的光影忍不住提议,它指着石板上一幅歪歪扭扭的画——那是孩子们在疑问星云误打误撞,触碰了一块休眠的记忆水晶,结果看到了一段古老的宇宙歌谣。
“要!”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地球小女孩立刻在旁边画了一个大大的感叹号,“就像我本来想画星星,结果颜料滴在纸上,变成了一朵更好看的花!”
编纂过程中,不断有其他宇宙的小生命闻讯赶来,加入讨论。来自逆向时间宇宙的小居民分享了“从未来带回的提醒”:“如果迷路了,试着回到出发的地方,那里可能有新的路。”来自叶族的小树苗则用新抽的嫩芽写下:“记得和遇到的生命打招呼,哪怕只是一片叶子,它也有自己的故事。”
石板上的内容越来越丰富,渐渐形成了一本独特的“指南”。它没有章节划分,没有逻辑顺序,却像一串用记忆串起的珍珠,每一颗都闪耀着真实的光芒。
“最后要写什么呢?”源生族幼体的光球轻轻跳动,传递出疑问的波动。
孩子们都陷入了沉思。这时,图书馆的守护者走了过来,他指着石板上最开始的那片空白:“不如留下这里,告诉后来的探索者——最好的指南,是你们自己的脚步。”
孩子们恍然大悟。地球小女孩在空白处画了一双小脚印,旁边写着:“从这里开始,去找属于你的故事吧。”硅基小晶体在脚印旁刻下一行小字:“我们在宇宙的每个角落等你。”
当最后一笔落下,所有活页石板突然合拢,化作一本小小的、由各种材质拼接而成的书——封面是地球的牛皮纸,书脊是硅基的晶体,内页是暗物质的影子薄片,页码则是源生族的光粒。这本书没有固定的形状,会随着阅读者的形态自动调整,确保每个生命都能舒适地翻阅。
“它有温度!”一个刚赶来的小生命惊喜地说。这本书确实散发着微弱的暖意,那是所有参与编纂的孩子们的意识温度,是探索中收获的快乐与感动凝聚而成的能量。
《跨宇宙记忆大典》的补充卷,就这样诞生了。它没有被收入图书馆的珍藏区,而是被放在入口处最显眼的位置,旁边还放着一支“共享笔”——任何探索者都可以在书里写下自己的新发现,让指南永远保持生长。
离开图书馆时,林夏的意识看到几个新的小身影正围着补充卷,兴奋地讨论着下一次探索的目的地。他们的脸上,有着和探索小队孩子们同样的、闪闪发光的好奇。
下一个信号,来自多元宇宙的“交汇点”——那里是所有宇宙的记忆光带汇聚的中心,最近出现了一种新的“记忆结晶”,能将不同宇宙的情感记忆融合成一种全新的“共通情绪”。
林夏的意识朝着交汇点飞去,她期待着这种新的结晶,能让多元宇宙的连接,变得更加深刻,更加温暖。
而那本带着温度的探索指南,会在无数小生命的手中传递,指引着他们走向星空,走向彼此,走向属于每个“我们”的、未完待续的故事。
喜欢星际共生体的文明博弈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星际共生体的文明博弈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