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晨光透过薄雾,为北京的街巷镀上一层柔和的金边。张陆桉站在建筑院大门外的梧桐树下,看着黄亦玫步履轻快地走进那栋现代风格的玻璃幕墙大楼。她今天穿着一身得体的浅灰色职业套装,长发利落地束在脑后,手中拿着他昨晚特意为她挑选的皮质公文包——那是庆祝她正式实习的礼物。
望着她逐渐远去的背影,张陆桉的嘴角不自觉地扬起一个温柔的弧度。是啊,玫瑰的故事正式开始了,但这朵绽放的玫瑰,早已在他的心田深深扎根。
转身离开时,他的目光不经意地扫过停车场,注意到几个年轻男子投向她背影的欣赏目光。这种目光,这三年来他再熟悉不过。黄亦玫就像一颗逐渐打磨出光彩的明珠,无论在校园里还是社交场合,总是能吸引众多倾慕的视线。
然而,此刻的张陆桉心中没有丝毫忐忑。三年的相知相守,早已在他们之间筑起了一道无形的信任之墙。他清楚地知道,这朵玫瑰的根茎早已与他紧密缠绕,任谁也无法轻易拔除。
走在回学校的路上,张陆桉的思绪飘回了三年前的那个秋天。那时,《明朝那些事》刚刚出版,他和黄亦玫的关系也才初现端倪。在历史系的一次学术沙龙上,一个研究生学长借着讨论明代官制的机会,整晚围着黄亦玫大献殷勤。那时的张陆桉还会暗自紧张,会在沙龙结束后迫不及待地找借口送她回宿舍。
想到这里,他不禁莞尔。年轻时的爱恋,总是带着几分青涩的不安。
而现在,一切都不同了。
黄亦玫的实习生活很快步入正轨。建筑设计院的工作节奏很快,她作为实习生,被分配在历史建筑保护与更新研究所,跟着团队参与前门附近一个传统街区改造的项目。
她的才华很快便显露出来。凭借着对传统建筑的深入了解和独特的美学感知,她提出的几个设计方案都获得了项目组的高度评价。与此同时,她优雅的气质和认真的工作态度,也让她在建筑设计院里迅速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
张陆桉很快就察觉到了这些变化。有时周末去接她下班,会看到有男同事热情地与她道别;偶尔一起吃饭时,她的手机里会跳出同事发来的工作咨询信息;甚至有一次,他在她办公室楼下等她时,亲眼看到一个穿着时尚的年轻建筑师与她并肩走出大楼,两人谈笑风生。
若是在三年前,这些迹象足以让他坐立不安。但现在的张陆桉,只是平静地走上前,自然地接过她手中的资料袋,然后微笑着向那位同事点头致意。
“刚才那位是所里的陈建筑师,”回家的路上,黄亦玫主动解释道,“他负责我们项目的结构设计部分。”
“看得出来很专业。”张陆桉语气平和,“你们刚才在讨论什么?”
“就是西区那几个老宅院的加固方案,我觉得他的处理方法太过现代,可能会破坏整体的历史感...”
听着她兴致勃勃地讲述工作上的事,张陆桉的心中满是欣慰。他喜欢的正是这样的她——专注、专业,对自己的领域充满热情。
然而,平静的日子很快就被打破了。
十一月的某个周五晚上,张陆桉照例去建筑设计院接黄亦玫。刚到楼下,就看到一个手捧鲜花的年轻男子站在门口,不时向大厅内张望。那人约莫二十七八岁,穿着考究的西装,头发精心打理过,一看便知是特意在此等候。
张陆桉不动声色地站在不远处,看着黄亦玫走出电梯。那个男子立刻迎了上去,将手中的花束递到她面前。即使隔着一段距离,张陆桉也能看清她脸上露出的为难神色。
“周工,真的不用这样。”他听见黄亦玫礼貌但疏离地说,“我还要去赶一个约会。”
“就一顿晚饭的时间,”被称作周工的男子坚持道,“我知道附近新开了一家很不错的意大利餐厅...”
张陆桉整了整衣领,从容地走上前去。
“亦玫。”他声音不大,却足以让两个人都转过头来。
黄亦玫看到他,明显松了口气,快步走到他身边:“你来了。”
张陆桉自然地揽住她的肩膀,目光平静地看向那位周工:“这位是?”
“这是我们项目组的周睿工程师,”黄亦玫介绍道,“周工,这位是我的男朋友,张陆桉。”
周睿脸上的笑容僵硬了一瞬,但很快恢复如常:“久仰大名,张先生的《明朝那些事》我拜读过,没想到作者这么年轻。”
“过奖了。”张陆桉微微颔首,语气不卑不亢,“听说周工在结构设计方面很有建树,亦玫经常提起您对她工作上的帮助。”
这话说得滴水不漏,既表明了黄亦玫与他的亲密关系,又巧妙地暗示了他们之间仅限于工作往来。
周睿的表情更加不自然了:“哪里,是黄小姐自己很优秀。”
“那我们就不打扰了,”张陆桉看了一眼手表,“我们预订的餐厅时间快到了。”
走出建筑设计院的大门,黄亦玫轻轻握了握他的手:“谢谢你。”
“谢什么?”张陆桉挑眉。
“谢谢你没有当场让他难堪。”
张陆桉停下脚步,认真地看着她:“那是你的同事,以后还要一起工作。而且...”他顿了顿,声音温柔下来,“我相信你。”
这三个字,比任何甜言蜜语都让人心动。
然而,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
接下来的几周,张陆桉发现那个周睿并没有放弃。虽然不再公然送花,但却以工作为借口,频繁地约黄亦玫讨论方案,甚至试图组织项目组的周末聚会。
最让张陆桉感到不悦的是,他开始在专业领域刻意卖弄,试图用这种方式吸引黄亦玫的注意。作为一个历史学者,张陆桉对建筑学虽不精通,但也涉猎过中国古代建筑史,能够分辨出哪些建议是真正专业,哪些只是哗众取宠。
“他今天又否定了我对院落布局的建议,”一天晚上,黄亦玫有些疲惫地说,“非要按照他的想法来,说是更符合现代审美。”
张陆桉放下手中的书:“我记得你之前说过,那个区域的建筑是清末民初的风格,本来就带有中西合璧的特点。”
“是啊,”她叹了口气,“可是周工坚持要完全现代化改造,说这样才能体现创新。”
张陆桉沉思片刻,忽然问道:“你们项目组是不是还没有请历史顾问?”
黄亦玫一愣:“对啊,怎么了?”
“也许,”他微微一笑,“是时候引入专业的历史顾问了。”
三天后,张陆桉以特聘历史顾问的身份,出现在了建筑设计院的项目讨论会上。
这是他第一次正式涉足黄亦玫的工作领域。为此,他特意做足了功课,不仅查阅了大量关于那个街区的历史资料,还实地走访了多次,拍摄了数百张照片。
会议室内,周睿看到他与黄亦玫并肩走进来,脸色明显沉了下来。
“今天请张教授来,是为了给我们项目提供专业的历史文化指导。”项目组长开场介绍道,“张教授是明史专家,对北京城市发展史也有深入研究。”
讨论开始后,周睿率先发难:“关于西区那几个院落的改造,我认为应该大胆创新,完全打破传统的空间布局...”
“我理解周工程师的创新理念,”张陆桉不疾不徐地打断他,“但是,创新应该建立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他打开投影仪,展示出准备好的资料,“这几个院落虽然建于民国,但其空间格局延续了明代北京民居的特点。特别是这个三进式的院落结构,是明代北京城典型的中等宅院形制。”
他调出几张老照片和测绘图纸:“如果我们仔细分析就会发现,这种布局不仅符合当时的礼制要求,也充分考虑到了北京的气候特点。贸然改变,不仅会破坏历史信息,还可能影响建筑的实际使用功能。”
周睿张了张嘴,想要反驳,却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论点。
“我同意张教授的意见。”黄亦玫适时开口,展示出她重新修改的方案,“我在原有布局的基础上,做了一些细微调整,既保留了历史风貌,又满足了现代使用需求。”
项目组长仔细看着方案,频频点头:“这个思路很好,既专业又实用。”
会议结束后,周睿铁青着脸率先离开。项目组长热情地握着张陆桉的手:“张教授,今天真是受益匪浅!希望以后能经常来指导我们的工作。”
那天晚上,张陆桉和黄亦玫沿着什刹海岸边散步。冬日的晚风带着寒意,但两人的手紧紧相握,温暖彼此。
“你今天真是太帅了,”黄亦玫笑着说,“没看见周工那个表情,简直像吞了只苍蝇。”
张陆桉淡淡一笑:“我只是做了该做的事。”
“你知道吗?”她靠在他肩上,“我最欣赏你的就是这一点——永远用最恰当的方式解决问题,既不失风度,又达到目的。”
“那是因为我相信,”他停下脚步,认真地看着她的眼睛,“真正的感情不需要通过贬低他人来证明。我赶走你的追求者,不是因为我担心你会被抢走,而是因为他们打扰了你的生活。”
黄亦玫的眼中闪着感动的光:“那如果以后还有这样的人呢?”
“来一个,我赶一个。”他语气轻松,眼神却坚定,“不过我相信,经过今天,应该不会有人再敢小看你这朵带刺的玫瑰了。”
她笑了,笑声清脆如风铃:“原来你一直把我比作玫瑰?”
“是啊,”他温柔地抚过她的发丝,“美丽,优雅,而且——只为我绽放。”
接下来的日子里,张陆桉确实履行了他的“守护者”职责,只不过方式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他不再只是被动地应对情敌的出现,而是主动融入黄亦玫的生活和工作中。他经常去建筑设计院接她下班,偶尔带些点心分给她的同事;他认真阅读她的设计方案,从历史文化的角度提出专业建议;他甚至开始自学建筑史,以便更好地理解她的工作。
渐渐地,建筑设计院里的人都知道了黄亦玫有一个既才华横溢又体贴入微的男朋友。那些曾经对她有意的男同事,在见识过张陆桉的学识和风度后,大多自惭形秽,知难而退。
而周睿,在经历那次会议后,明显收敛了许多。虽然偶尔还会借工作之便接近黄亦玫,但再也不敢越界。
十二月初的一个周末,张陆桉和黄亦玫应邀参加一个建筑界的晚宴。这是她第一次以正式设计师的身份参加行业活动,他自然要陪同前往。
宴会上,黄亦玫的设计方案获得了业内前辈的高度评价。看着她自信从容地与各位资深建筑师交流讨论,张陆桉的心中满是骄傲。
中场休息时,几个年轻建筑师围在她身边,热情地交换着联系方式。张陆桉端着酒杯,站在不远处,面带微笑地看着这一幕。
“不过去宣示主权?”一个熟悉的声音在身后响起。他回头,看见周睿不知何时站在了他身边。
张陆桉轻轻摇晃着杯中的红酒:“她不是任何人的附属品,何来主权之说?”
周睿愣了一下,若有所思。
这时,黄亦玫看见了他们,微笑着走了过来,很自然地挽住张陆桉的手臂:“在聊什么?”
“在聊,”张陆桉看着她,目光温柔,“我有多么以你为荣。”
周睿看着他们之间默契的互动,终于露出了释然的微笑:“我认输了。你们确实很般配。”
晚宴结束后,两人沿着长安街散步。冬夜的星空格外清澈,路灯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
“今天开心吗?”张陆桉问。
“很开心,”黄亦玫靠在他肩上,“特别是看到你为我骄傲的样子。”
“我一直都为你骄傲。”他停下脚步,从口袋里取出一个小巧的首饰盒,“其实,今天准备了一个礼物。”
盒子打开,里面是一条精致的玫瑰金项链,吊坠是一朵绽放的玫瑰,花心镶嵌着一颗小小的钻石。
“这是...”
“玫瑰项链,送给我的玫瑰。”他为她戴上项链,动作轻柔,“记住,无论你飞得多高,走得多远,永远有一根无形的线系着我这里。”他指着自己的心口。
黄亦玫抚摸着胸前的吊坠,眼中泪光闪烁:“这是我收到过最用心的礼物。”
“还有更用心的,”他微笑,“不过要等你正式毕业那天。”
她知道他指的是什么。这三年来,他们从未明确谈过婚嫁,但彼此都心照不宣地认定对方是共度余生的人。
“好,我等着。”她笑着,眼泪却滑落下来。
回到公寓时,已是深夜。张陆桉的书房里,第七册《明朝那些事》的样书静静地躺在书桌上。黄亦玫走过去,轻轻抚过书脊。
“有时候觉得好奇妙,”她说,“三年前,我还是你的读者;三年后,我已经是能与你并肩而行的人。”
“你从来都不是我的读者,”他从背后环住她,“你是我的知己,我的灵感,我的玫瑰。”
窗外,北京城的灯火如星河般璀璨。在这个拥有一千多万人口的城市里,每天都有无数的故事在上演。而他们的故事,不过是其中平凡的一个。
但对张陆桉而言,这个故事独一无二。因为他知道,无论外面的世界如何喧嚣,无论有多少人试图摘取这朵玫瑰,她永远只会在他一个人的心田绽放。
“下周我要去南京出差,”黄亦玫转过身,面对着他,“项目组要去考察明故宫遗址,可能要一个星期。”
“需要我陪同吗?”他挑眉,“以历史顾问的身份。”
“求之不得,”她笑着搂住他的脖子,“有你在,我才能安心做最美丽的玫瑰啊。”
张陆桉轻轻吻了吻她的额头。是啊,玫瑰的故事才刚刚开始,而他已经准备好了用一生的时间,做她最忠实的守护者。
在这个平凡又不平凡的冬夜,两个相爱的灵魂紧紧相依。而明天,又将是一个新的开始。
喜欢玫瑰的故事的幸福生活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玫瑰的故事的幸福生活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