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讯结束时已近傍晚,昆明的街头亮起了暖黄色的路灯。秦奋拍了拍众人的肩膀:“忙活了一天,张队说前面巷子里有家‘老滇米线馆’,正宗的过桥米线,今天我请客!”
米线馆藏在银桦路的老巷里,木质门楣上挂着块黑底金字的招牌,写着 “三代传承过桥米线”。推开门,一股浓郁的土鸡高汤香味扑面而来,店里摆着六张八仙桌,墙上贴着昆明老照片,其中一张竟是 80 年代的兴盛棉纺厂 —— 和赵长征门卫室的老照片一模一样。
“秦队,里面坐!” 店主是个五十多岁的阿姨,系着蓝布围裙,手里端着个冒着热气的土陶罐,“刚炖好的土鸡高汤,要加生肉片、鹌鹑蛋不?”
“按你们的招牌来,每人一套!” 秦奋找了张靠窗的桌坐下,看着菜单笑了,“没想到在昆明还能看见兴盛棉纺厂的照片,跟我们局老赵的老照片一样。”
阿姨擦着桌子,笑着说:“那是我爱人年轻时拍的,他以前在棉纺厂当工人,后来厂子不行了才来昆明开米线馆。”
说话间,土陶罐端了上来,高汤在罐里咕嘟冒泡,表面浮着层金黄的鸡油。阿姨教众人吃法:“先放生肉片、鹌鹑蛋,用高汤烫熟,再放青菜、菌子,最后下米线,这样才鲜!”
李天迫不及待地夹起一片牛肉,放进高汤里,肉片瞬间变色:“哇!好嫩!比南京的牛肉锅贴还鲜!” 他吃得太急,烫得直呼气,惹得众人笑起来。
林枫按照阿姨说的步骤放食材,先把薄薄的里脊肉片、鲜鱼片放进罐里,看着它们在高汤里卷曲变色,再加入嫩豌豆、豆腐皮,最后抓一把米线放进去。他舀了一勺汤,鲜美的味道在嘴里散开,掏出手机拍了张米线的照片,发给苏锐:“昆明的过桥米线确实正宗,高汤是土鸡炖的,比鸭血粉丝汤鲜,回去带你来吃。”
苏锐的消息很快回了过来,还附了张照片 —— 是她在技术科做实验的样子,面前摆着《毒物分析图谱》,旁边放着林枫送的硬壳笔记本:“好啊,不过回去得先吃蟹黄汤包,赵叔说给你留了双份鸭肝。我刚把王建军发来的样本做了初步检测,砒霜残留和 87 年受害者体内的一致,证据链没问题了。”
林枫看着照片,嘴角忍不住上扬,陆文涛凑过来看了一眼,笑着打趣:“跟苏法医汇报呢?这米线确实得让她尝尝,下次咱们办案路过昆明,带她来。”
“可不是嘛!” 张队喝了口汤,“强哥的资金链全靠陆队的账本才查清,林枫找到的铁皮盒更是钉死了旧案,苏法医的检测又把证据链补全,你们这团队,少了哪个都不行。”
秦奋举起茶杯,对着众人晃了晃:“为了破案,也为了咱们的默契 —— 干杯!” 茶杯碰撞的脆响在店里回荡,混着高汤的香气,成了最动人的庆祝声。
李天突然想起什么,从包里掏出个小本子:“林哥,我今天学会了用紫外线灯找指纹,还记住了砒霜的检测方法,苏法医说的无水乙醇取样,我也记下来了,以后我也能帮你取证了!”
林枫笑着点头,夹了一筷子米线:“不错,进步很快。回去后把这次的办案笔记整理好,给局里的新人做参考,苏法医说不定还会给你指导。”
晚风吹过米线馆的窗户,带着巷子里的桂花香。林枫看着眼前的众人 —— 秦奋的搪瓷缸、陆文涛的账本、李天的相机、王建军的痕检箱,这些带着烟火气的办案工具,此刻都成了正义的勋章。他摸出苏锐送的钢笔,在笔记本最后一页写下:“昆滇缉凶终落幕,米线香里话初心 —— 记跨城联合办案”,笔尖划过纸页的瞬间,手机又亮了,是苏锐的消息:“等你们回来,我把周明平反的材料也准备好了,咱们一起去告诉赵叔。”
夜色渐深,众人走出米线馆,路灯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银桦路上的警灯已经熄灭,只有远处的茶馆还亮着灯,像是在为这场正义的胜利,守着最后一盏温暖的光。林枫知道,这场横跨三省的追凶虽然结束,但刑侦人的坚守不会停 —— 下一个案子,下一场守护,还在等着他们,而身边的这些人,这些默契,这些藏在烟火气里的牵挂,会一直陪着他走下去。
喜欢新警入职,开局帮助破案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新警入职,开局帮助破案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