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过了五天,在张锐轩指导下和十几木匠和十几铁匠共同努力下,改造了出来十辆马车。经过测试,确实比原来好用,运量提高大约30%,马还没有那么吃力,走的更快了。当然想要运到京城去卖煤还是不行,还是要亏本。
不过制作的耐火砖和普通砖可以烧砖了,以前烧砖都是用柴火烧,可是张锐轩守着这么多煤炭怎么可能用柴火烧,当然是煤炭。用石灰添加粘土制作古法水泥做好水道安装上水轮机然后将水轮机的旋转转换为循环往复运动。给鼓风机鼓风,然后就可以燃烧煤炭开始烧砖。
如果说科技的尽头是烧开水(核电),那么科举的源头就是烧窑,就是到了21世纪,耐火砖既然是高科技的东西,没有几个国家能够生产。
窑厂空地上蒸腾着热浪,十二台水轮机在水渠中轰然转动,铸铁的齿轮咬合声混着铁链撞击声,直击这些工匠的心灵。
这大概是他们这一生最震撼的一次,这里的每一个零件都是自己打造的,可是组装出来一个自己完全看不懂的东西,但是却非常实用的东西。
铁匠老李攥着铁钳的手都在发抖——他亲眼看见自己打的扇叶被水冲得飞转,带动着木制连杆像活物般上下起伏,将裹着兽皮的风箱鼓得震天响。
“这、这简直是机关术!东家这是公输班转世呀!”木匠王二举着墨斗呆立在旁,目光死死盯着水轮机轴上缠着的牛皮传送带。那玩意儿竟能把旋转的力道平平稳稳地传到三十步外的鼓风机上。
这东西只见于传说中的鲁班术,没有想到平生还能看到鲁班术现世。
铁匠铺的学徒突然指着远处惊叫起来。
原来张锐轩正指挥人将水轮机的另一组连杆连接到磨盘上,潮湿的黏土在旋转的青石间被碾成细粉,扬起的白雾里,二十几个木轮同时转动的壮观景象,让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这哪里是水车...分明是能吞水吐力的铁蛟龙!”老李突然跪在地上,对着轰鸣的水轮机重重磕头,“小老儿这辈子算是开了眼,原来普普通通的木头铁条,竟能生出这等造化!”
张锐轩笑道:“众人不必神奇,这个其实都在太宗皇帝编写的《永乐大典》内记录着,是陛下仁慈,决定将这些技术传给民间,造福子民。你们还是感谢陛下吧!”
反正《永乐大典》只有一部,也没有人看过,只有少数几个大臣借过几册,正好张锐轩也借阅过几册,杂项篇,就是专门介绍各位机关术,现在张锐轩说什么就是什么,谁也反对不了。
众工匠一听又是跪地向西磕头,叩谢陛下恩德。
窑洞里通红的火光映在众人脸上,煤炭燃烧的噼啪声在人心中炸响。
不过张阿三还有齐大柱他们却不以为意,机关做的再好,煤炭还是卖不出去,能有什么用,这个八个人差不多垄断了滦州周边得销售网络,收入和以前比还是差不多。
蔡通也接到了开平屯煤矿源源不断消息,尤其是张锐轩没有动这些矿头,还让他们销售,但是控制生产,让蔡通放心不少。
作为张府的外围成员,他不关注都不行呀!蔡通私下也找师爷和账房推算过,现在煤矿根本挣不钱。
其实不只是蔡通,就是永平府陈知行,汪直也在计算这个煤矿收益,都知道现在根本挣不了钱,一个月还要亏几千两。
汪直心里想: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改变的话,张家小子再过六个月,他带来的二万两银子就要赔完。可能否不用六个月,最近他买了很多木材和铁。
京城内,皇帝也收到到汪直密报,目前没有看到煤矿有收益的可能。
朱佑樘看完也是一笑,当初怎么就相信了这个小孩能成事呢?
李东阳,杨廷和,谢迁也收到永平府发过来测算结果。
李东阳敏锐的发现,其实只要张锐轩愿意减少工钱开支,还是能够收支平衡的,只是不知道为什么这个张锐轩要付出这种高薪。
杨廷和看着密报说道:“大家都把心放肚子里去吧?即便是他通过烧砖补贴一点,这个煤矿也撼动不了,帝国税收根基,陛下还是得靠咱们才行。
不过这个张锐轩要是能开下去倒是能解决一点流民问题,也算是一件功德之事”
帝国到了现在外边看着光鲜,其实已经到了非常脆弱的地步了,每年税收都在枯竭。科举免税在增加,军户也在增加。王爷们俸禄也在增加,就是收入不增加,还在减少。
周府还有帝国其他勋贵府都知道的差不多,不过他们还不知道张锐轩开始烧砖了。
徐光左心里也在犯嘀咕了,这个张锐轩到底能不能行。
徐勇宁看着有些坐立不安的孙子开口说道:“年轻人要能沉住气,这才刚刚开始。”徐勇宁认为张锐轩将销售给了那些矿头,不可能没有后续手段,再说,这才刚刚开始。
在众人的质疑中,开业的第十五天,第一块耐火砖从窑中取出,泥瓦匠老孙差点把手中的瓦刀摔在地上。砖面平整如镜,敲起来发出金石般的脆响,和以往那些布满气孔的土砖截然不同。
“张公子,这真真是咱们做出来的?”老孙哆哆嗦嗦地抚摸着砖面,指甲刮过却留不下半点痕迹,“我烧了三十年窑,从不知砖能烧成这样!”
“不过用这个砖建房子会不会太奢侈了!”这是众工匠心中的疑问。
张锐轩哈哈大笑,“这个不是用来建房子的,是用来建窑的,要用这个建窑炉烧煤炭。”
张锐轩摊开一张土法焦炉,这是一个非常简陋的焦炉,都不能保证收集到所有的煤焦油,焦炉气的收回也不彻底。要是在后世根本过不了环保关,可是这里是明朝,哪里有环保。
不过留给张锐轩的时间不多了,必须要短时间炼出焦炭来,好去接收铁务。
好在窑体已经挖好了,其他设备也通过铁匠手搓完成了,现在就差耐火砖做好窑体,张锐轩指挥人开始用耐火砖制作窑体。又经过十天的时间,大明的第一代炼焦炉终于完工,开始第一次点火测试。
靠着张锐轩的一言堂,强行压下所有的质疑声音。
好好的煤炭烧掉做什么?众人心中疑惑更深了。
喜欢大明工业导师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大明工业导师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