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霜还没褪尽,沈亦舟就蹲在了茶园最东头的茶苗旁。薄雪下露出半枚银质勋章,“国宴佳厨”的鎏金刻字沾着草屑,是他昨天特意埋的——离茶苗根须一寸远,既不影响生长,又能让爷爷的念想陪着嫩芽扎根。李伟拎着喷壶走来,壶沿结着细小的冰碴:“别蹲太久,冻土返潮,小心膝盖受冻。”他把喷壶递过去,“张技术员说今早温度回升到零度,雪化了正好浇生根水,按1:100的比例兑,我已经配好了。”
沈亦舟接过喷壶时,指尖触到冰凉的壶身,忽然想起爷爷的话:“做菜要懂火候,种东西也一样,急不得。”他小心拨开茶苗旁的雪,勋章上的红绳被雪水浸得发亮,这是奶奶当年为爷爷编的,说“系着念想,做菜更稳”。正要用喷壶浇水,远处传来摩托车的轰鸣声——是乡邮政所的扎西平措,车后座绑着两个鼓囊囊的帆布包,车斗里堆着印着“爱心捐赠”的纸箱。
“沈老师!李老师!上海粉丝捐的东西到了!”扎西平措停下车,摘下结满白霜的头盔,“走了五天,转了两趟卡车、一趟拖拉机,怕冻坏,我特意用羊毛毡裹了三层。”周小雨举着手机追出来,直播镜头立刻对准纸箱上的物流单:“家人们看物流信息!上海‘暖芽团’粉丝捐的育苗保温棚、LEd补光灯,还有二十套园艺工具,12号下单,17号才到,路上光防冻就用了半匹羊毛毡!”
拆箱时,沈亦舟的眼镜又滑到了鼻尖。育苗保温棚是可折叠的,钢管骨架裹着防霜帆布,说明书上标着“零下五度可维持棚内温度八度”;LEd补光灯是太阳能款,粉丝特意备注“藏区光照足,不用接电”;最下面是个木质工具箱,每个工具柄上都刻着小小的格桑花,落款是“上海小学生爱心团”。“这是上次直播时,粉丝说咱们茶苗缺保温设备,自发组织捐的,”周小雨翻着手机记录,“一共筹了八千块,买完设备还剩两千,粉丝说捐给合作社当茶苗肥料钱。”
“太及时了!”赶来查看茶苗的张技术员抓起一把保温棚帆布,“昨天气象站说,后天可能有倒春寒,最低温度零下七度,这些茶苗刚发芽,一冻就完了。”她掏出土壤检测仪,屏幕显示“温度1.2c,湿度65%”,“现在刚好把保温棚搭起来,白天晒太阳升温,晚上用补光灯补光,成活率能再提十个百分点。”王工也跟着凑过来,拿着卷尺量尺寸:“我顺便把保温棚的供电接好,太阳能板连到合作社的储能电池上,阴雨天也能用。”
李伟蹲在工具箱旁,拿起一把小锄头,木柄上的格桑花刻得歪歪扭扭,却格外真切。“这些孩子有心了,”他摩挲着锄头柄,“以前在城里饭店,用的都是几千块的专业厨具,现在觉得,这把刻花的小锄头,比啥都金贵。”沈亦舟刚好把勋章从雪地里取出来,用衣角擦着上面的雪水:“我爷爷当年做国宴,用的锅铲也是普通铁打的,他说‘工具好不好,看用不用心’。”两人对视一笑,都想起了暖厨里那些裂了纹的瓷碗、缠了胶带的电饭煲——好工具从不是贵的,是贴人心的。
上午十点,暖厨的“邪修厨艺课”准时开讲。周小雨把手机架在灶台旁,镜头里摆着新到的食材:一碗刚挖的虫草(牧民采来捐给合作社的),半盆青稞面,几个土鸡蛋,还有一小罐酥油。“今天教大家做‘青稞虫草蒸蛋’,”李伟系上围裙,手里拿着个粗瓷碗,“不用蒸锅,就用牧民的铝锅,烧羊粪火就行,简单又营养,老人小孩都能吃。”
沈亦舟站在旁边,手里拿着便携显微镜和温度计,活像个严谨的实验室研究员。“家人们先看虫草的断面,”他把虫草放在显微镜下,镜头同步投到直播屏幕上,“虫草的菌核呈纤维状,这是真虫草的特征,咱们藏区的虫草比内地的粗,营养更丰富。”他顿了顿,补充道,“我查过营养数据,每100克虫草含蛋白质20.9克,和牦牛肉差不多,但更容易消化,适合老人和病人补身体。”
弹幕立刻热闹起来。“厨房杀手小琳”率先留言:“李老师!没有虫草能用香菇代替吗?我家只有干香菇”,后面跟了个哭脸表情。“加班狗阿凯”打趣:“小琳你上次把锅巴烙成黑炭,这次蒸蛋别把锅烧穿了”。小琳立刻回怼:“总比你天天吃泡面强!上次李老师教的锅巴我已经学会了,现在我妈都让我做饭!”李伟看着弹幕笑了:“香菇可以,泡发后切碎,味道也香,重点是鸡蛋和青稞面的比例——1个鸡蛋加2两青稞面,加温水搅匀,不能太稀也不能太稠。”
沈亦舟适时递过温度计:“水温控制在40c最好,太高会烫熟鸡蛋,太低青稞面搅不匀。”他帮李伟往碗里倒水,动作默契得像做了千百遍——李伟负责把控口感,沈亦舟负责精准数据,一个凭经验,一个靠专业,刚好互补。“以前在星级酒店做蒸蛋,要用过滤水、恒温蒸箱,”沈亦舟边搅边说,“现在用牧民的铝锅、山泉水,反而觉得更鲜——食材本身的味道,比任何技巧都重要。”
“沈老师这是被李老师带‘野’了!”弹幕里有人打趣。沈亦舟推了推眼镜,露出难得的笑意:“是被藏区的烟火气带实在了。我爷爷做国宴时,最讲究‘就地取材’,当年他在西藏给外宾做菜,用的就是藏区的酥油和青稞,外宾吃完都竖大拇指。”他指了指李伟正在搅的面糊,“你们看,面糊搅到没有颗粒,像米汤一样顺滑,就可以加虫草了。”
李伟把切碎的虫草撒进面糊,又加了一小勺酥油:“酥油别多放,提香就行,放多了腻。”他把碗放进铝锅,锅里加了半锅水,“水开后蒸十分钟,火别太大,羊粪火刚好,稳着烧。”卓玛妈妈凑过来学,手里拿着个小本子记步骤,藏语笔记写得工工整整:“我要学了做给才让大叔吃,他腿不好,需要补补。”
直播镜头扫过卓玛妈妈的笔记本,弹幕里有人发“泪目”:“卓玛妈妈好认真,这才是最实在的公益”。“上海暖芽团”的团长发来消息:“我们捐的保温棚里,有温度传感器,能实时传数据到手机,等下我把App发给小雨,方便你们监控茶苗温度”。周小雨立刻回复:“太感谢了!张技术员正说要每隔一小时去看一次温度呢!”
蒸蛋快好时,暖厨门被推开,乡村振兴局的王局长领着两个人走进来,手里拿着文件和一个平板电脑。“李老师,沈老师,给你们送好消息来了!”王局长搓着手取暖,“咱们合作社的‘藏北青稞锅巴’‘虫草蒸蛋’入选了‘乡村振兴特色产品名录’,以后能进市区的超市和机场免税店,不用愁销路了!”他把平板电脑递给沈亦舟,“这是电商平台的入驻申请,我们已经帮你们填好了,审核通过就能开店。”
沈亦舟接过平板电脑,屏幕上是“藏区特色农产品电商平台”的入驻页面,合作社的名字已经列在“推荐商家”第一位。“还有个好消息,”王局长指着文件,“我们申请了‘非遗美食传承’专项资金,一万块已经到账,刚好用来买新的厨具和包装设备。”张技术员笑着说:“这下茶苗长大了,茶叶也能在网上卖了,形成产业链了!”
周小雨赶紧把镜头对准王局长,弹幕瞬间沸腾。“政府给力!”“以后在网上就能买藏区锅巴了,不用等直播了”“强烈建议开发礼盒装,我要送朋友”。王局长对着镜头说:“下一步我们还要组织电商培训,让牧民自己学会开店、直播,真正实现‘自己的东西自己卖’!”
“蒸蛋好了!”李伟掀开铝锅盖子,一股浓郁的香气飘出来——青稞的清香、虫草的醇厚、酥油的奶香缠在一起,暖厨里瞬间安静下来。他把蒸蛋端出来,表面光滑得像镜子,用勺子轻轻一挖,里面的虫草清晰可见。卓玛妈妈尝了一口,眼睛亮了:“比酥油茶还香,一点都不腻,才让大叔肯定喜欢。”
中午,众人刚把第一批青稞虫草蒸蛋装盒,准备寄给上海的粉丝,张技术员的手机突然响了——是气象站发来的紧急预警:“预计明日凌晨至后天中午,出现强倒春寒,伴有雨夹雪,最低温度零下七度,阵风八级。”王工立刻打开平板电脑,查看保温棚的参数:“现在棚内温度五度,倒春寒来了肯定不够,得加层保温棉,还要准备取暖设备。”
“取暖设备用什么?”李伟皱起眉头,“合作社的发电机功率不够,带不动太多电暖器。”弹幕里立刻有人出主意,“加班狗阿凯”说:“用炭火盆啊,我老家冬天种大棚就用这个,便宜又暖和”。“上海暖芽团”团长说:“我们捐的保温棚有通风口,用炭火盆要注意通风,别一氧化碳中毒”。“厨房杀手小琳”发来个视频:“我爸是种大棚的,他说可以把暖水袋装满热水,放在茶苗根部,比炭火安全”。
沈亦舟立刻拿出计算器,快速核算:“茶苗一共三百株,每株旁边放两个暖水袋,需要六百个,合作社只有一百个,不够。”周小雨突然说:“我联系粉丝,让附近的粉丝捐暖水袋,用快递寄过来!”王局长摆手:“来不及了,快递至少要三天,咱们得用现有的东西解决。”他想了想,“我联系乡上的供销社,让他们紧急调一批暖水袋和无烟煤,半小时内送到。”
扎西突然站起来:“我有办法!”他从怀里掏出个羊皮袋,“这是牧民用来装酥油的,保温效果特别好,我们可以把羊毛塞进羊皮袋里,做成简易的保温垫,铺在茶苗根部,再把粉丝捐的保温杯装满热水,放在旁边,比暖水袋还管用。”卓玛妈妈也说:“我们妇女可以缝保温垫,很快的,二十个人一小时就能缝完三百个。”
“分工!”李伟立刻拍板,“扎西,你带牧民去合作社的仓库,把所有羊皮袋和羊毛都搬出来;卓玛妈妈,你组织妇女缝保温垫;亦舟,你和王工负责给保温棚加层保温棉,接好补光灯;张技术员,你负责监控茶苗的温度和湿度;小雨,你直播求助,让附近的牧民和粉丝帮忙,有多余的暖水袋、保温杯都捐过来;王局长,麻烦你协调供销社的物资,还有乡上的发电机。”
分工完毕,众人立刻行动起来。暖厨里,妇女们围坐在一起,手里拿着针线缝保温垫,羊皮袋被剪开,塞进晒干的羊毛,针脚虽然不整齐,却格外结实。卓嘎的手最快,她一边缝一边说:“我以前在城里的服装厂打工,一天能缝两百件衣服,这些保温垫不算啥。”才让大叔的小孙子也凑过来,帮着递线头,小手冻得通红却不肯离开。
茶园里,沈亦舟和王工正在给保温棚加保温棉,沈亦舟腕间的勋章随着动作轻晃,他突然想起爷爷当年在藏区做菜的故事——有次遇到暴风雪,食材运不进来,爷爷就用牧民的酥油和青稞,给被困的工人做热食,靠的就是羊皮袋保温。“王工,把保温棉铺得再严实点,”他说,“我爷爷当年说,‘保温就像做菜,细节不到位,再好的食材也白费’。”
周小雨的直播镜头里,救援行动正在紧张进行:扎西扛着羊皮袋奔跑,雪水溅湿了裤脚;卓玛妈妈缝保温垫的手被针扎破,用嘴吮了吮继续缝;张技术员跪在雪地里,给茶苗盖保温垫,膝盖上的藏袍沾满了泥雪。弹幕里,粉丝们纷纷留言“加油”,有个青海的粉丝说:“我家就在附近,我现在开车送五十个暖水袋过去,半小时到”;甘肃的粉丝说:“我寄的二十床棉被明天到,能不能赶上?”
傍晚时分,供销社的物资送来了:五百个暖水袋,两吨无烟煤,还有十台小型发电机。青海的粉丝也开车赶到,后备箱里装满了暖水袋和保温杯,还有一箱热腾腾的包子:“我妈刚蒸的,你们先垫垫肚子。”李伟接过包子,递给正在缝保温垫的卓玛妈妈:“大家先吃点东西,别饿坏了。”卓玛妈妈咬了口包子,眼泪突然掉了下来:“以前遇到雪灾,我们只能躲在帐篷里,看着牛羊冻死,现在有你们,有城里的好心人,我们什么都不怕了。”
才让大叔抱着一堆粉丝捐的保温杯,颤巍巍地走过来,每个杯子里都装满了滚烫的酥油茶:“喝口热的,暖和暖和。”他指着保温杯上的logo,“这个杯子,和我孙女上次收到的羽绒服是一个牌子的,上海的阿姨寄来的,说‘远方的亲人,要喝热的’。”沈亦舟接过保温杯,温热的触感透过杯壁传到掌心,腕间的勋章也仿佛被暖热了——爷爷当年给牧民送热食,现在他接过了这份接力棒,用同样的温度,温暖着同一片土地上的人。
夜幕降临,风雪开始刮起来,保温棚里却格外热闹。十台发电机同时启动,LEd补光灯亮起来,像一片星星;暖水袋和装满热水的保温杯被整齐地放在茶苗根部,外面盖着羊皮保温垫;沈亦舟和张技术员每隔半小时就去查看一次温度,平板电脑上的实时数据显示:“棚内温度八度,湿度60%,一切正常。”
周小雨的直播还在继续,镜头里,李伟和沈亦舟正在给最后一株茶苗盖保温垫,两人配合默契,李伟铺保温垫,沈亦舟放保温杯,动作一气呵成。“家人们看,”周小雨的声音带着哽咽,“现在是晚上十点,外面风雪很大,但棚内温度一直保持在八度,这都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她举起手机,对着保温棚外的风雪,“暴风雪再大,也挡不住春天的脚步,挡不住我们的希望。”
弹幕里,“上海暖芽团”团长发来消息:“我们已经联系了上海的农业大学,明天派教授远程指导,教你们怎么应对倒春寒”;“加班狗阿凯”说:“我捐了一千块,给你们买无烟煤,别冻着”;“厨房杀手小琳”发来段视频,她和妈妈正在缝保温垫,“虽然远,但我们的心和你们在一起”。周小雨念着这些留言,眼泪忍不住掉下来:“谢谢大家,有你们在,我们一定能保住茶苗。”
凌晨两点,风雪最大的时候,突然有个保温棚的帆布被风吹破了,棚内温度瞬间下降到三度。李伟和沈亦舟立刻冲过去,用备用的帆布把破口补上,沈亦舟还特意用羊毛绳把帆布绑紧,防止再被风吹破。“小心点,”李伟拉住差点滑倒的沈亦舟,“雪地里滑,别摔着。”沈亦舟笑了笑,指了指腕间的勋章:“有爷爷的勋章在,摔不着。”
补好帆布,两人坐在保温棚外的雪地上,喝着才让大叔送来的酥油茶。沈亦舟掏出手机,翻出爷爷的照片——照片上的老人穿着白色的厨师服,胸前别着“国宴佳厨”勋章,笑容慈祥。“我爷爷当年在藏区待了五年,”沈亦舟说,“他临走时说,藏区的人最实在,你对他们好,他们会记你一辈子。”他顿了顿,“以前我不懂,现在我懂了,我们做的不是公益,是亲人之间的互相取暖。”
李伟拍了拍他的肩膀:“你爷爷要是知道你在这里,用他教的本事帮牧民,肯定特别骄傲。”他指着保温棚里的茶苗,“这些茶苗,就像我们的孩子,我们用心呵护它们,它们就会给我们回报。明年春天,它们会长得很高,结出很多茶叶,牧民们的日子也会像茶叶一样,越来越香。”
天快亮时,风雪渐渐小了。沈亦舟和李伟走进保温棚,查看茶苗的情况——嫩芽依然嫩绿,没有受到丝毫冻害,保温杯里的水还有点温热,羊皮保温垫也很干燥。张技术员拿着土壤检测仪,激动地说:“温度七度,湿度58%,茶苗没事!”众人听到这个消息,都欢呼起来,卓玛妈妈抱着卓嘎,眼泪止不住地流:“太好了,太好了,我们的茶苗保住了!”
清晨,第一缕阳光透过保温棚的帆布照进来,洒在茶苗的嫩芽上,泛着金色的光。沈亦舟蹲在那株埋过勋章的茶苗旁,把勋章拿出来,用干净的布擦干净,重新系在腕上。勋章上的“国宴佳厨”四个字,在阳光下格外耀眼。“爷爷,”他轻声说,“茶苗保住了,春天来了,我没有辜负您的期望。”
周小雨举着手机,对着初升的太阳,直播镜头里,保温棚整齐排列,茶苗的嫩芽在阳光下舒展,牧民们脸上洋溢着笑容。“家人们,倒春寒过去了,我们的茶苗保住了!”周小雨的声音格外激动,“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也不是李老师、沈老师的功劳,是所有好心人一起努力的结果。”
弹幕里,粉丝们纷纷留言庆祝。“上海暖芽团”团长说:“我们已经订了去藏区的机票,下周就来帮你们种茶苗”;“加班狗阿凯”说:“我要订一百份青稞虫草蒸蛋,给我们公司的员工当福利”;“厨房杀手小琳”发来段视频,她用香菇做的青稞蒸蛋很成功,“李老师,我终于学会了,以后我要教更多人做藏区美食!”
王局长也赶来祝贺,手里拿着一份新的文件:“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们申请的‘藏区茶旅融合项目’通过了,下个月就能开工,到时候合作社可以搞茶园观光、美食体验,牧民们又多了一笔收入。”他指着远处的雪山,“以后这里会越来越好,有茶苗,有美食,有游客,有希望。”
李伟和沈亦舟站在茶园里,看着眼前的一切,相视一笑。沈亦舟腕间的勋章在阳光下闪着光,和茶苗的嫩芽、粉丝的爱心、政府的支持一起,构成了一幅最美的画面。“亦舟,”李伟说,“春天真的来了。”沈亦舟点头,目光坚定:“是的,春天来了,我们的好日子也来了。”
远处,次仁爷爷的马头琴声又响起来了,调子欢快而激昂,混着牧民们的歌声,飘向雪后的天空。暖厨的烟囱里冒出袅袅炊烟,青稞虫草蒸蛋的香气飘得很远,和茶苗的清香、酥油茶的奶香缠在一起,是最踏实的烟火气。保温棚里的LEd补光灯还亮着,像一片星星,照亮了茶苗,也照亮了每个人的希望之路。
上海的粉丝收到了第一批青稞虫草蒸蛋,打开包装时,香气立刻飘满了整个办公室。“暖芽团”团长咬了一口蒸蛋,眼泪掉了下来——这味道,是藏区的阳光,是牧民的汗水,是无数人的爱心,是最温暖的人间烟火。她拿起手机,给周小雨发了条消息:“味道很好,我们下次还来,和你们一起种茶苗,一起做美食。”
周小雨收到消息时,正在帮卓玛妈妈直播卖锅巴。镜头里,卓玛妈妈用粉丝捐的包装机,把锅巴装进印着格桑花的粗布袋子里,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家人们,这是我们自己做的青稞锅巴,又香又脆,”卓玛妈妈对着镜头说,“谢谢你们的帮助,我们会努力做更多好吃的,让你们尝到藏区的味道,尝到春天的味道。”
沈亦舟正在整理电商平台的店铺信息,把青稞锅巴、虫草蒸蛋、藏区奶茶的图片上传上去,每一张图片都拍得很真实,没有华丽的滤镜,只有最朴素的烟火气。李伟走进来,递给他一杯刚煮好的奶茶:“歇会儿,别太累了。”沈亦舟接过奶茶,喝了一口,温热的液体顺着喉咙滑下去,暖到了心里。
窗外,茶苗的嫩芽在阳光下继续生长,雪水顺着土壤渗透下去,滋养着每一根根须。沈亦舟看着腕间的勋章,忽然想起爷爷说过的话:“做菜和做人一样,都要用心,用心了,就什么都有了。”他笑了笑,继续整理店铺信息——他知道,爷爷的匠心,他的传承,还有无数人的爱心,都会像这些茶苗一样,在藏区的土地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迎来属于它们的春天。
夕阳西下,金色的阳光洒在茶园里,茶苗的影子被拉得很长。李伟和沈亦舟并肩走在茶园里,手里拿着锄头,准备给茶苗松土。远处的雪山在夕阳下闪闪发光,近处的茶苗在微风中轻轻摇晃,暖厨的灯光亮起来了,像一盏明灯,照亮了他们的路,也照亮了藏区的希望。这是雪融时的新芽,是春天的序曲,是最动人的人间温情,是属于他们的,属于藏区的,属于所有好心人的,最美的故事。
喜欢失业后我成了做菜邪修,全网学疯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失业后我成了做菜邪修,全网学疯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