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区的晨光刚爬上育苗棚的保温膜,沈亦舟就拿着上海展会的邀请函,在暖厨里召集了核心团队。铁炉上的酥油茶咕嘟冒泡,李伟用筷子翻着锅里的青稞饼,卓玛妈妈把刚统计的展品清单推到桌中央:“牦牛肉干、藏香锅巴这些干货好说,可你说要带新鲜的藏茵陈和现做的酥油点心,这藏区到上海两千多公里,路上就坏了。”
张爷爷用茶勺敲了敲桌子,指节因为用力泛白:“当年你爷爷想把藏区的茶样带到上海,结果在火车上捂了三天,全霉了。现在条件好了,可新鲜东西的运输还是难题。”沈亦舟翻开农业大学寄来的资料:“王教授说可以用低温冷链,但定制一批符合高原运输的冷链箱,要三万块,咱们展会的前期预算已经花得差不多了。”
周小雨刚把“上海展会筹备”的直播标题挂上,弹幕就涌了进来。她举着手机对准展品清单:“家人们,我们遇到个大难题——想把藏区的新鲜味道带到上海,可冷链箱的费用还差一大截。”镜头扫过桌上的藏茵陈,叶片上的晨露还没干,“这些都是牧民今早刚采的,要是运不到上海,太可惜了。”
“加班狗阿凯”的留言瞬间置顶:“冷链箱的事交给我们公司!我们联系了青岛的冷链厂,定制一批带温控的箱子,成本价一万五。我先垫五千,剩下的咱们粉丝一起凑?”“老茶客”团长紧随其后:“北京粉丝团捐三千,我已经把消息发到各个分群了,保证凑够!”
小琳举着刚画的“春芽冷链助力”海报挤过来,颜料还没干:“家人们,这次咱们搞‘一斤锅巴换一度低温’活动!每买一斤锅巴,就为冷链箱捐一块钱,捐满的家人,我们在展会现场直播给你寄专属感谢信!”她指着海报上的冷链箱图案,“你看,箱子上会印上所有捐款家人的名字,带着藏区的温度去上海!”
沈亦舟立刻补充:“所有捐款我们还是老规矩,实时公示在公众号上。另外,冷链箱运到上海后,我们会捐赠给上海的援藏企业,继续用于藏区物资运输,让爱心循环起来。”他刚说完,“护士小方”的消息弹了出来:“我发动医院的护士站捐了两千,另外托人买了五十套食品保鲜袋,已经从杭州寄出去了,大概四天到。”
“物流达人老陈”在弹幕里分析:“藏区到上海走青藏线转京沪高速,最快也要五天。新鲜藏茵陈要保持0-4度,牦牛肉酱得控制在10度以下,我给你们一份详细的温控时间表,每六小时记录一次温度,我随时在线指导。”下面立刻有人接梗:“老陈这是把物流课搬直播间了?”“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我们负责出钱出力!”
直播结束时,众筹金额已经凑够了一万二,还差三千。傍晚,合作社的门被推开,才让大叔牵着小孙子走进来,手里捧着个铁皮盒:“这是牧民们凑的钱,一共三千二,都是卖酥油的钱。”小孙子举着一张皱巴巴的五十块:“这是我的压岁钱,给小箱子买‘保暖衣’。”沈亦舟接过铁皮盒,里面的钱有零有整,沾着淡淡的酥油香。
第二天一早,李伟宣布要在直播里教一道“展会主打菜”——野菌牦牛肉酱,既能当展品,又方便运输。暖厨里立刻支起了直播架,李伟面前摆着新鲜的牦牛腿肉、晒干的藏区羊肚菌,还有刚磨好的花椒粉。沈亦舟站在旁边,手里拿着营养成分表:“家人们看,这道酱用的牦牛腿肉,脂肪含量比牛里脊还低,蛋白质高达25%,搭配羊肚菌的氨基酸,营养又下饭。”
“李师傅别啰嗦了,快教!”弹幕里催声一片。李伟笑着把牦牛肉切成小丁:“选肉要选带点筋的,炖出来才香。先把肉丁用酥油炒至微黄,逼出油脂,再下泡好的羊肚菌,炒出香味。”他颠了颠锅,油星子在火光里跳跃,“藏区的菜,火候比调料重要,火要旺,炒得要快,锁住鲜味。”
沈亦舟适时递过冰糖:“炒到这个时候加两颗冰糖,既能提鲜,又能让酱的颜色更亮。”他拿起勺子舀了点汤汁,“家人们看,这个浓稠度刚好,再炖十分钟就能出锅。另外提醒大家,羊肚菌泡发的水别倒,过滤后加进去,香味更浓。”
小琳自告奋勇要试炒,刚接过锅铲就被油星烫得跳起来,手里的花椒粉撒多了一半。李伟赶紧接过锅:“我的小祖宗,你还是负责尝吧。上次石烹牛肉差点烧了灶,这次想把酱炒成花椒味?”弹幕里笑成一片:“小琳的厨艺稳定发挥”“阿凯赌赢了,这次没烧锅,但烧了一锅花椒”“建议小琳改行当吃播,专业对口”。
牦牛肉酱出锅时,暖厨里香气能飘到合作社门口。小琳舀了一勺拌在青稞饼里,吃得满脸都是酱:“太香了!比我妈做的黄豆酱好吃一百倍!家人们快下单,展会前买还能送李师傅亲笔写的菜谱!”“高原老杨”立刻留言:“给我订二十瓶,我儿子在上海上大学,让他去展会现场找你们!”
直播刚结束,农业局的赵工程师就带着检测人员来了,手里拿着冷链箱的温控检测报告:“青岛的冷链箱已经发货了,预计后天到。我们今天来给展品做质检,拿到合格证明,才能顺利通过上海的安检。”他翻开检测仪器,“藏茵陈的农药残留为零,牦牛肉的检疫报告也没问题,都是实打实的好东西。”
商务局的王局长也赶来了,带来了上海援藏办的联系方式:“他们已经帮你们协调好了上海的冷链物流站,箱子到了直接装车,走绿色通道,不用排队。另外,文旅局给你们争取到了展会的‘非遗传承’专区,就在主通道旁边,人流量特别大。”
第三天下午,青岛的冷链箱准时运到。深蓝色的箱子上,印着密密麻麻的粉丝名字,最显眼的位置是那个五岁孩子的名字,旁边画着个小小的茶苗。沈亦舟摸着箱子上的名字,忽然发现“扎西”的名字也在上面——就是那个在新疆打工的牧民,他不仅捐了钱,还托人把名字报了上来。
装箱的时候,张爷爷从怀里掏出个布包,里面是沈爷爷当年带茶样去上海用的旧铁盒,锈迹斑斑,却擦得发亮。“把这个也带上,”张爷爷的声音有点抖,“当年你爷爷没完成的事,现在你们替他完成。让上海的人看看,藏区的茶不仅活下来了,还长出了这么多好东西。”
出发去上海的前一天,藏区下起了暴雪。公路被积雪覆盖,冷链车根本出不去。“这样下去,明天肯定赶不上展会布展了。”周小雨急得转圈,手机里上海展会组委会的催款电话刚挂,“他们说后天就要预展,我们的展品必须明天下午到。”
粉丝群里又炸开了锅。“物流达人老陈”发来实时路况:“那曲到格尔木的公路已经封了,但有一条牧区的小路能绕到青藏铁路站,就是路不好走,大概要多花两个小时。”“高原老杨”说:“我已经联系了牧区的马队,他们用铲雪车开道,保证把冷链箱送到火车站!”
沈亦舟立刻召集众人:“我们分两组,一组跟着马队送冷链箱去火车站,一组带着干货展品提前坐飞机去上海,在那边接应。”李伟扛起最重的一箱牦牛肉酱:“我去送冷链箱,我力气大,能帮着装卸。”才让大叔牵着黑马走过来:“我带路,那条小路我闭着眼睛都能走。”
暴雪里,马队的灯光像一串星星。才让大叔在前面领路,黑马的蹄子裹着防滑的麻布,一步步踩在积雪里。李伟抱着冷链箱坐在马背上,用藏袍裹得严严实实,每隔一会儿就用手机查一次温控:“温度没问题,还在3度。”沈亦舟在后面护着,手里的撬棍随时准备应对路上的暗冰。
走到半路,冷链箱的电源线突然松了,温度开始上升。“不好,电池接触不良!”李伟立刻跳下马,跪在雪地里拆开箱底的接线盒。雪花落在他的睫毛上,瞬间冻成冰珠,手指冻得不听使唤,沈亦舟赶紧蹲下来,用哈气给他暖手:“我扶着,你接。”两人配合着把线接好,温度终于稳定下来。
凌晨三点,马队终于赶到了青藏铁路站。“老茶客”团长带着几位上海粉丝已经在那里等候,他们开来了带冷链的火车专列:“我们跟铁路部门协调了,这趟车直达上海,明天中午就能到。”团长递给李伟一杯热姜茶,“快喝口暖身子,你们辛苦了。”
沈亦舟和李伟把冷链箱搬上火车时,天边已经泛起了鱼肚白。张爷爷发来视频,育苗棚里的希望之种又长高了一点,嫩绿的芽尖顶着晨露:“亦舟,李伟,别担心家里,把藏区的味道带到上海去。”视频里,牧民们举着“上海加油”的牌子,次仁爷爷的马头琴又响起了《春芽谣》。
沈亦舟和李伟坐飞机赶到上海时,冷链箱也刚好抵达。展会现场,工作人员正在布置展位,“非遗传承”专区的背景板已经搭好,上面挂着四枚木牌的照片和沈爷爷当年的旧铁盒。王局长带着文旅局的人过来:“我们把你们的故事做成了展板,从一九七五年第一株茶苗,到现在的合作社,特别打动人。”
下午的预展上,“藏北春芽”的展位前很快围满了人。李伟现场制作野菌牦牛肉酱,酥油的香味飘出老远,试吃的人排起了长队。“这味道太特别了,有藏区的香味,又不腻。”一位上海阿姨舀了一勺拌在米饭里,“给我订十瓶,送朋友特别有面子。”
周小雨的直播镜头里,粉丝们的互动格外热闹。“上海老顾”留言:“我就在展会现场,李师傅的手艺绝了!我已经买了二十斤锅巴,现场帮你们宣传!”“护士小方”举着刚买的牦牛肉干出镜:“我特意从北京赶过来,这味道和我在藏区吃的一模一样,太正宗了!”
正在这时,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走到展位前,盯着沈爷爷的旧铁盒看了很久。“这铁盒……”老人的声音有点抖,“是沈敬山的吧?一九八五年,他带着藏区的茶样来上海,就是用的这个盒子,当时还是我接待的他。”
张爷爷刚好从藏区赶过来,听到声音立刻走过去:“您是陈主任?当年在上海农业局工作的?”老人激动地握住他的手:“是我!没想到还能再见到你!当年沈敬山说,藏区的茶一定会香遍全国,我一直等着这一天。”两人抱着铁盒,眼泪都掉了下来,弹幕里瞬间被“跨越四十年的约定”刷屏。
预展结束时,订单已经突破了八千份。阿凯带着公司的宣传团队赶来:“我们在上海的商场做了‘藏北春芽’的快闪店,明天正式开业,和展会联动。”他递给沈亦舟一份合作协议,“这是上海几家连锁超市的合作意向书,他们想把咱们的产品摆进货架。”
晚上的庆功宴上,沈亦舟接到了扎西的电话,他在新疆的工地上,信号有点差:“亦舟,我在上海的亲戚说看到你们的展会了,太为你们高兴了。”他顿了顿,“我儿子明年就要去上海上大学,到时候让他去合作社帮忙,跟着你们学。”
第二天,展会正式开幕。开幕式上,沈亦舟作为助农典范发言,手里举着那个旧铁盒:“四十年前,我的爷爷带着藏区的茶样来到上海,却没能让大家尝到藏区的味道。四十年后,带着无数人的爱心,我们把藏区的新鲜味道、把漫山遍野的春芽,带到了黄浦江畔。”
他举起手里的冷链箱模型,上面印着粉丝们的名字:“这个箱子里,装的不仅是藏区的美食,更是跨越山海的爱心。是北京粉丝的捐款,是上海粉丝的接应,是藏区牧民的期盼,让藏北的春芽在上海绽放。”台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粉丝们举着“春芽飘香”的灯牌,齐声喊:“藏北春芽,生生不息!”
展会现场,农业大学的王教授带着团队赶来,他们带来了培育好的茶苗:“我们和合作社合作的茶苗培育基地,已经获批了,下个月就开工。未来,我们会培育出更适合高原生长的茶苗,让藏北的春芽越种越多。”
李伟的制作台前,排起了更长的队伍。他教上海的游客做野菌牦牛肉酱,一位小朋友学着他的样子翻炒,脸上沾了酱汁也不在意:“李师傅,我长大了也要去藏区种茶,做最好吃的牦牛肉酱。”李伟笑着摸了摸他的头:“好啊,我们在藏区等你。”
小琳的父母在展位旁边摆起了蔬菜摊,卖的是他们在藏区种的高原蔬菜:“这些蔬菜都是用茶苗的枯枝做肥料,纯天然无污染。”小琳举着手机直播:“家人们,这就是‘春芽生态链’,茶苗不仅能做美食,还能养出好蔬菜,未来我们还要做更多生态产品!”
展会的最后一天,沈亦舟和团队在展位前合影。张爷爷抱着那个旧铁盒,沈亦舟和李伟分别举着希望之种的照片和野菌牦牛肉酱,小琳、周小雨和粉丝们围在周围,背景是“藏北春芽”的巨大横幅。相机按下快门的瞬间,黄浦江上的汽笛声传来,像是在为藏北的春芽祝福。
回程的飞机上,沈亦舟在爷爷的老笔记上写下:“二零二五年春,藏北春芽香飘上海。爷爷,您当年的愿望,我们实现了。未来,我们会带着春芽的故事,走向更远的地方。”他把笔记放在窗边,阳光透过舷窗洒在字迹上,和藏区的晨光一样温暖。
飞机降落在那曲机场时,合作社的牧民们举着哈达在等候。才让大叔的小孙子跑过来,举着一张上海展会的照片:“沈老师,李师傅,我长大了也要去上海,把我们的茶苗带去更多地方。”沈亦舟蹲下来,摸了摸他的头:“好,我们一起去。”
育苗棚里,希望之种已经长出了两片新叶,旁边是小孙子种的茶苗,也长得格外精神。赵工程师正在调试新的温控设备:“培育基地的地基已经打好了,下个月就能开始建大棚。”他指着远处的雪山,“明年这个时候,这里就会有一片新的茶苗林。”
暖厨里,李伟正在研发新的菜品——青稞茶糕,准备带到下一个展会。沈亦舟站在旁边,递过刚测好的营养数据:“青稞的膳食纤维含量很高,适合做健康点心。”两人相视一笑,默契得不需要多说一句话。
周小雨的直播还在继续,镜头扫过漫山遍野的茶苗,扫过育苗棚里的新芽,扫过牧民们丰收的笑脸:“家人们,藏北的春芽故事还在继续。下一站,我们要去广州,去深圳,去更多的地方,让藏区的味道,香遍全国,香遍世界!”
张爷爷坐在育苗棚前,手里拿着老笔记,给孩子们讲当年和沈爷爷种茶的故事。夕阳洒在他的脸上,也洒在孩子们充满期待的眼睛里。孩子们手里拿着小铲子,在茶园里种下新的茶籽,嘴里哼着《春芽谣》的调子,歌声飘得很远,像一封写给未来的信。
沈亦舟走过去,坐在张爷爷身边,看着远处的雪山和近处的茶苗。张爷爷把那枚茶籽的壳递给沈亦舟:“这是希望之种的壳,留着做个纪念。”沈亦舟接过,紧紧攥在手里。他知道,藏北春芽的故事,永远不会结束;而这份跨越山海的爱心与传承,会像这藏北的茶苗一样,在阳光雨露的滋养下,生生不息,绽放出更灿烂的光芒。
夜里,藏区的星空格外明亮。沈亦舟站在育苗棚外,看着满天繁星,仿佛看到爷爷和张爷爷站在星光下,笑着向他招手。他掏出手机,在粉丝群里发了条消息:“感谢每一位陪伴‘藏北春芽’成长的家人,是你们的爱心,让藏区的春天,永远在线。”
消息刚发出去,就收到了无数条回复。“老茶客”团长:“下一站我们还跟着!”“护士小方”:“我已经订好了去广州的机票!”“阿凯”:“我们公司的宣传车随时待命!”沈亦舟看着这些回复,嘴角扬起微笑。他知道,无论下一站去哪里,身边都会有一群温暖的人,陪着藏北的春芽,走向更远的未来。
第二天一早,合作社的牧民们开始忙着春耕。小琳和她的父母在菜园里种下新的种子,李伟在暖厨里研发新的菜品,沈亦舟则和赵工程师一起规划茶苗培育基地的建设。阳光洒在藏区的土地上,洒在每一株茶苗上,洒在每个人的脸上,温暖而明亮。
远处的雪山在阳光下泛着金光,茶园里的新苗在微风中轻轻晃动,暖厨的炊烟袅袅升起,藏香青稞锅巴的香气飘得很远。沈亦舟知道,这只是开始,藏北的春芽会越开越香,藏区的日子会越来越好,而这份匠心与爱心的传承,会像这藏北的土地一样,厚重而坚定,迎来一个又一个温暖的春天。
喜欢失业后我成了做菜邪修,全网学疯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失业后我成了做菜邪修,全网学疯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