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的最后一个周三,省医院中医科会议室里座无虚席。这是科室每月一次的病案讨论会,今天特别安排了一场关于病症的专题讨论。让人意外的是,除了医生之外,还有不少护士也前来听讲,其中就包括护士长周敏和几位资深的护理骨干。
今天我们先从临床病例入手。王志远副主任开场说道,最近科室接诊了几例典型的眩晕患者,正好借此机会系统梳理一下中医对眩晕的认识和治疗。
孙小军率先发言,他准备了一个梅尼埃病患者的病例,讲述过程中不时引用最新的西医研究进展,显得颇为专业。然而当他被问及中医辨证细节时,回答就开始显得含糊其辞。
这个...我认为是肝阳上亢...孙小军支吾着,可以用天麻钩藤饮加减...
李梦瑶接着分享了一个颈椎病引发的眩晕病例,她的分析条理清晰,但在谈到具体用药时显得信心不足。
就在这时,护士长周敏突然发言:各位医生,我们护理部最近遇到一个棘手的情况。35床的张阿姨,眩晕反复发作,已经用了好几种西药,效果都不理想。不知道中医有没有什么好办法?
王副主任点点头:正好,陈墨最近在研究这个课题,让他来谈谈。
全场目光顿时聚焦在陈墨身上。他站起身,从容地走到讲台前。今天他特意准备了一些图示和药材标本,显然是有备而来。
在讨论具体病例前,我想先跟大家梳理一下中医对眩晕的认识。陈墨开场说道,《内经》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但眩晕的病因绝非仅限于肝。
他在白板上画出清晰的分类图:临床上,我们可以将眩晕分为四大证型:肝阳上亢、气血亏虚、肾精不足、痰浊中阻。每种证型的表现和治法都各不相同。
这时,孙小军突然插话:这些理论书本上都有,关键是临床应用。你倒是说说,具体该怎么辨证?
陈墨不慌不忙,转向护士长:周护士长,您能详细说说35床患者的具体表现吗?
患者发作时感觉天旋地转,伴有耳鸣,恶心呕吐,平时还有腰膝酸软、失眠多梦的症状。周护士长回答道。
陈墨点点头:我现在可以去看看患者吗?现场辨证可能更直观。
在征得同意后,与会人员一起来到35床病房。患者是一位五十多岁的女性,面色萎黄,精神不振。
陈墨先是温和地询问病情:阿姨,请您具体描述一下头晕发作时的感觉。是感觉自身在旋转,还是感觉周围景物在旋转?
是感觉周围的东西都在转,站都站不稳。患者虚弱地回答。
发作时有没有耳鸣?听力有没有下降?
有的,左边耳朵嗡嗡响,听东西也不如以前清楚。
陈墨接着仔细检查舌象:大家请看,患者舌质淡,苔薄白,这是气血不足的表现。他又为患者诊脉,脉象细弱,特别是左尺脉沉细无力,提示肾精亏虚。
他转向众人分析道:这是一个典型的虚实夹杂证。眩晕发作时天旋地转、耳鸣恶心,这是肝风内动的表现;而平时腰膝酸软、失眠多梦、舌淡脉细,又是肾精不足、气血亏虚的征象。
回到会议室,陈墨在白板上写下了详细的辨证分析:
本病病位在清窍,与肝、肾、脾三脏相关。病机为肾精亏虚,水不涵木,导致肝阳上亢,化风上扰清窍。属于本虚标实之证,肾虚为本,肝风为标。
他继续讲解治疗思路:治疗应当标本兼顾,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发作期以平肝熄风为主,缓解期以滋肾填精为主。
接着,他给出了具体的处方:
针对患者目前处于发作期,我建议用天麻钩藤饮合左归丸加减。
他详细列出方药组成:
天麻15克,钩藤12克(后下),石决明30克(先煎)——这三味为君药,平肝潜阳,熄风止眩。
山茱萸15克,熟地20克,枸杞子15克——滋肾填精,滋水涵木,为臣药。
山药15克,茯苓12克,陈皮6克——健脾益气,化痰除湿,为佐药。
甘草6克——调和诸药,为使药。
陈墨进一步解释配伍原理:这个方子中,天麻、钩藤是治标的要药,现代研究证实它们可以改善内耳微循环;而山茱萸、熟地等补肾药物则能从根本上调节机体内环境。标本兼治,方能取得持久疗效。
护士长周敏提问:这个方子需要服用多久?护理上需要注意什么?
问得好。陈墨赞许地点头,急性期建议每日一剂,连服七天。护理上要注意让患者卧床休息,避免强光刺激。同时可以配合耳穴压豆,取神门、肝、肾等穴位。
他接着补充:缓解期可以改用丸剂长期调理。我建议用杞菊地黄丸合归脾丸,坚持服用三个月。
这时,一位年轻护士举手问道:陈医生,如果患者呕吐严重,汤药难以下咽,该怎么办?
可以采用中药保留灌肠的方法。陈墨立即回答,将汤剂浓缩后灌肠,通过直肠吸收,同样能发挥作用。或者改用针灸治疗,取百会、风池、太冲等穴位,即时止眩效果很好。
讨论过程中,陈墨不仅引经据典,还结合现代医学研究,将深奥的中医理论讲解得通俗易懂。在场的护士们纷纷认真记录,不时点头表示理解。
李梦瑶注意到,平时对中医持保留态度的几位护士,此刻也都听得十分专注。护士长周敏更是频频投来赞许的目光。
真没想到,中医对眩晕的认识这么系统。一位护士小声对同伴说,陈医生讲得很清楚,连我们都能听懂。
讨论会结束后,几位护士围住陈墨继续请教。
陈医生,我母亲也有眩晕的老毛病,能不能请您帮忙看看?陈医生,您刚才说的耳穴压豆,能具体教教我们吗?
陈墨耐心地一一解答,还现场示范了耳穴的定位方法。他的平易近人和专业素养,赢得了护理团队的一致好评。
孙小军站在会议室角落,面色复杂。他没想到陈墨的理论功底如此扎实,更没想到他能把深奥的中医理论讲解得如此生动易懂。
王副主任最后总结道:今天陈墨的讲解很精彩,展现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临床能力。希望大家都能像他这样,既深研经典,又善于表达。
散会后,李梦瑶走到陈墨身边,由衷赞叹:你今天真是让人刮目相看。那些护士平时可不容易被打动。
陈墨谦虚地笑笑:其实是要感谢患者。正是因为看到太多眩晕患者受苦,才促使我深入研究这个课题。
夜幕降临,陈墨独自留在办公室整理今天的讨论内容。窗外,古城墙上的灯火依次亮起,如同指引方向的明灯。他知道,今天的表现只是医途上的一个小小里程碑,前方还有更长的路要走。
但此刻,他更加确信:只要怀着对医学的热忱和对患者的关爱,就一定能在中医这条道路上走得更远。而今天获得的认可,将化作继续前行的动力,推动他在医途上不断攀登新的高峰。
(第十五章完)
喜欢神医闯关中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神医闯关中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