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的一个清晨,寒风中夹杂着细碎的雪花。省医院中医科治疗室内却暖意融融,今天将举行一场特殊的针灸示教——针对顽固性肩周炎的治疗演示。科室特意安排陈墨进行现场操作,这让不少医护人员都充满期待,也让一些人暗自等着看好戏。
治疗室被布置成示教场地,正中央摆放着治疗床,四周坐满了前来观摩的医生护士。王副主任坐在前排,神情严肃。孙小军则选择了一个靠角落的位置,嘴角挂着若有若无的笑意。
今天的病例是一位病程超过半年的冻结肩患者。王副主任开场介绍,患者曾接受过多种治疗,效果均不理想。现在请陈墨医生进行诊治。
患者是位六十岁上下的男性,右肩活动严重受限,连简单的梳头动作都难以完成。陈墨先为患者进行了详细的四诊检查,特别仔细地按压了肩部周围的穴位。
疼痛主要在肩前和肩后,夜间加重,遇寒更甚。陈墨一边检查一边分析,这是典型的五十肩,属于中医的痹证范畴。
孙小军突然举手发言:这类病例我们通常采用局部取穴配合运动针法。不知道陈医生有什么特别的思路?
这话表面是询问,实则是质疑。陈墨不慌不忙地回答:常规取穴确实可以缓解症状,但要想根治,需要找到疾病的根源。
他请患者抬起手臂,在患者因疼痛而皱眉时,突然在肘部的曲池穴附近轻轻一按,患者立即发出一声轻呼。
就是这里。陈墨肯定地说,这是经筋病的结聚点,也是治疗的关键。
孙小军不以为然地摇头:这么远的取穴点,能解决肩部问题?
《灵枢·经筋》说: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陈墨引经据典,但这个不一定就在病变局部。
他开始施针。首先在远端的条口透承山穴进针,采用泻法强刺激,同时让患者缓慢活动肩关节。令人惊讶的是,仅仅三分钟后,患者的肩部活动度就明显改善。
现在我们可以开始局部治疗了。陈墨说着,取出一根长针。
这时,孙小军又开口:这么长的针,安全性如何保证?
这是《针灸大成》中记载的透刺法。陈墨平静地回答,肩髃透极泉,可以彻底疏通手阳明经的气血。
他的手法娴熟流畅,进针快而准,患者几乎没有任何不适。针尖在皮下缓缓推进,精准地到达目标位置。随后,陈墨在针尾施以温针灸,让艾绒的热力随着针体传入深层组织。
为什么要用温针?一位观摩的住院医生问道。
寒主收引,这是寒邪客于经络的表现。陈墨解释,《针灸逢源》中说:针所不为,灸之所宜。温针可以散寒通络,增强疗效。
治疗过程中,陈墨始终关注患者的反应,不时调整手法。当患者肩部传来酸胀感时,他立即减轻刺激强度;当气血通达时,他又适时加强手法。
二十分钟后起针,患者惊喜地发现,原本抬不起来的右臂已经能够举过头顶。
太神奇了!患者激动地说,这半年来我第一次能自己梳头了!
观摩的医护人员纷纷点头称赞。王副主任亲自检查了治疗效果,满意地说:取穴精准,手法娴熟,理论扎实,很好!
孙小军的脸色由红转白,又由白转青。他勉强站起身,想要说什么,却一时语塞。
就在这时,护士长周敏匆匆走进治疗室:陈医生,急诊科请急会诊,有位面肌痉挛的患者,情况比较紧急。
示教不得不中断。陈墨正准备离开,孙小军突然说:既然是急症,我们一起去看看吧,也好多个人出主意。
一行人来到急诊科。患者是位年轻女性,右侧面部不停抽搐,表情痛苦。急诊科医生介绍,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两个小时,常规药物治疗无效。
陈墨仔细检查后说:这是风邪中络,需要立即针刺止痉。
他取出手针,准备在患者面部施治。孙小军立即阻止:面部血管神经丰富,万一扎出问题谁来负责?我建议还是先用镇静剂。
面肌痉挛拖延不得。陈墨坚持道,《玉龙歌》明确记载:口眼喎斜最可嗟,地仓妙穴连颊车。我有把握。
在取得患者同意后,陈墨开始操作。他先取双侧合谷穴远道取穴,然后精准地在患侧的地仓、颊车、四白等穴位施针。令人称奇的是,每下一针,患者面部的抽搐就减轻一分。
当最后一针刺入翳风穴时,患者的面部肌肉完全放松下来。
不抽了!真的不抽了!患者摸着自己的脸,喜极而泣。
急诊科医生连连称奇:我们在西医方面已经用尽了办法,没想到几根银针就解决了问题。
孙小军站在一旁,脸色铁青。他突然转身离开,连告辞的话都没说。
回到中医科,王副主任把陈墨叫到办公室:今天的表现很出色。不过我要提醒你,在医疗工作中,既要敢于担当,也要注意团结同事。
我明白,主任。陈墨诚恳地说,我会注意工作方法。
傍晚,陈墨在整理今天的治疗记录时,李梦瑶和王嫣然一起来到医生办公室。
今天你可真是大显身手。李梦瑶笑着说,孙小军离开时的脸色,你是没看到。
王嫣然则关切地说:不过你还是要注意。孙小军今天这么难堪,恐怕不会就此罢休。
陈墨放下手中的笔,认真地说:其实我能理解孙医生的心情。我们都是年轻医生,都想证明自己。只是方式不同而已。
你总是这么为人着想。李梦瑶轻声说。
窗外,雪下得更大了。古城墙在飞雪中若隐若现,仿佛一幅水墨画。陈墨望着这景色,忽然说:记得我刚开始学针灸时,手总是发抖。是我的老师告诉我,持针如持心,心稳针自稳。
好一个持针如持心王嫣然赞叹道,这句话道出了医者的真谛。
这时,护士长周敏推门进来:陈医生,今天那位肩周炎患者特意送来一面锦旗,说谢谢你让他重获健康。
锦旗上绣着针到病除,妙手仁心八个金字。这不是陈墨收到的第一面锦旗,但每一次,他都同样感动。
其实,最大的奖励是看到患者康复的笑容。陈墨说。
夜深了,陈墨独自在办公室里整理针灸笔记。今天发生的一切,让他更加确信:医学之路,唯有以仁心施仁术,方能行稳致远。
而此刻,在城市的另一端,孙小军正对着窗外的大雪发呆。今天的一幕幕在他脑海中回放,陈墨那沉稳自信的神情,患者康复时喜悦的笑容,同事们赞许的目光...这一切都在冲击着他以往的认知。
也许,是时候重新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医者之道了。
(第三十章完)
喜欢神医闯关中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神医闯关中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