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被挂断的忙音,如同尖锐的蜂鸣,持续刺穿着陆延舟的耳膜。他握着手机,站在延舟科技顶层办公室的落地窗前,俯瞰着脚下如同微缩模型般的城市,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她竟然敢挂他电话。
用那种冰冷而决绝的语气,宣告与他“再无瓜葛”。
胸腔里翻涌着一股陌生的、灼热的怒意,其中还夹杂着一丝连他自己都不愿承认的……恐慌。他插手梅奥的合作,确实存了敲打她的心思,想让她明白,脱离他的羽翼,她所谓的“独立”将举步维艰。他以为她会像过去很多次那样,在现实的壁垒前妥协,或者至少,会来找他谈判,寻求一个折中的方案。
他唯独没有料到,她的反应会如此激烈,如此……不留余地。
“我们自己的路,自己会走,不劳您费心‘提醒’!”
她那带着怒火与讥讽的话语,像一根根冰冷的针,扎在他心头。五年前那个雨夜,她转身离去时那绝望而冰冷的眼神,与此刻电话里那决绝的声音,诡异地重叠在一起。
一种深切的无力感,伴随着被误解的愤怒,几乎要将他吞噬。
为什么……他们之间,总是会走到这一步?
类似的争吵,类似的决裂,仿佛一个无法挣脱的轮回。
时间回溯到五年前,那个导致他们最终分道扬镳的“附属协议”事件爆发前约半年。延舟科技刚刚崭露头角,获得了第一笔颇具分量的风险投资。公司内部关于未来发展方向,产生了激烈的分歧。
以陆延舟为首的技术派,主张将资金持续投入核心算法的深耕与壁垒构建,暂时放缓市场扩张速度,追求长远的技术领先。而赵宏等一批早期加入、更看重短期利益的元老,则极力鼓吹利用这笔资金,快速复制当时市场上某些热门应用的模式,抢占市场份额,尽快实现盈利,为后续上市铺路。
林知意当时负责市场与业务拓展,她的立场相对中立,但也更倾向于陆延舟的稳健策略。然而,在一次关键的战略决策会议上,赵宏等人联合了几个新引入的、同样追求快速回报的投资人代表,对陆延舟的“保守”进行了猛烈的抨击。
“延舟!技术重要我们都知道,但不能只顾着埋头搞研发!市场不等人!等你的‘完美’算法搞出来,风口早就过去了!”赵宏拍着桌子,唾沫横飞。
“是啊陆总,投资人是要看回报的!我们现在有这个资金实力,就应该大胆地冲一把!”
“林总监,你负责市场,你说说,如果我们现在集中资源,砸向那几个热门领域,有没有把握快速做出爆款?”
压力瞬间给到了林知意这边。
她看了一眼坐在主位、脸色紧绷、沉默不语的陆延舟,深吸一口气,站了起来。
“各位,我理解大家对于业务增长和投资回报的迫切心情。但是,我认为,我们延舟科技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我们在底层算法上的独特性和前瞻性。盲目跟风热门模式,或许能带来短期的数据增长,但很容易陷入同质化竞争,最终消耗掉我们宝贵的资金和时间,却无法形成真正的护城河。”
她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客观、理性:“我建议,我们可以采取一种更平衡的策略。大部分资源依然保证核心技术的迭代,同时,抽调一小部分精干力量,以较低的成本,对市场热点进行快速试水和验证。这样既能保持技术领先,也不至于完全错过市场机会……”
“平衡?试水?”赵宏不耐烦地打断她,语气带着嘲讽,“林总监,你这是和稀泥!商场如战场,讲究的是集中兵力,重点突破!你这种小打小闹,什么时候才能做出成绩?还是说……你其实心里是支持陆总的,只是不敢明说?”
这话语里的挑拨意味,已经毫不掩饰。
会议室内气氛瞬间变得紧张而尴尬。
林知意的脸色微微发白,她攥紧了放在桌下的手,正要反驳。
“够了!”
陆延舟猛地开口,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冰冷的威压,瞬间让嘈杂的会议室安静下来。他抬起眼,目光锐利如刀,先是扫过赵宏等人,最后落在林知意身上,那眼神里,没有支持,没有感激,反而带着一种……近乎失望的冷意。
“战略方向,我已经决定了。”他一字一顿,不容置疑,“资源向核心技术倾斜,市场拓展遵循既定规划,不做无谓的冒进。这件事,不必再议。”
他直接用了“无谓的冒进”来形容她提出的、试图折中的方案。
林知意的心,像是被什么东西狠狠刺了一下,瞬间凉了半截。她看着他,看着他那副独断专行、丝毫不顾及她立场和努力的模样,一股委屈和愤怒涌上心头。
会议在一种压抑的气氛中结束。众人神色各异地离开。
林知意留在最后,她走到陆延舟面前,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陆延舟,你刚才是什么意思?我的建议就那么‘无谓’吗?我只是想找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
“我不需要你来做这个和事佬!”陆延舟打断她,语气带着压抑的火气,他站起身,居高临下地看着她,眼神里是掌控一切后的疲惫与冷硬,“在公司决策上,尤其是在这种关键问题上,没有中间路线。要么坚持正确的方向,要么被错误的噪音带偏。你提出那种模棱两可的方案,不是在解决问题,而是在制造更多的混乱和妥协!”
他的话语,像一把重锤,狠狠砸碎了林知意心中最后一点期望。
她看着他,看着这个她曾以为最懂她、最支持她的男人,此刻却用如此冰冷而武断的语气,否定她的努力,将她试图缓和矛盾的行为,定义为“制造混乱”。
“所以,在你眼里,我的努力,我的思考,就只是‘噪音’和‘混乱’?”她的声音很轻,带着一种心灰意冷的平静。
陆延舟似乎也意识到自己的话有些重,他揉了揉眉心,语气缓和了一些,但那份固有的掌控欲依旧清晰:“知意,我不是那个意思。但你要明白,在这个位置上,很多时候不能感情用事。你必须做出最坚定、最正确的选择,哪怕……不被所有人理解。”
“最坚定、最正确的选择……”林知意重复着这句话,唇角勾起一抹苦涩到极致的弧度,“陆延舟,你有没有想过,你的‘正确’,是不是建立在完全忽略他人感受和立场的基础上的?”
那次争吵,最终不欢而散。
虽然没有直接导致分手,但却像一根深深的楔子,打入了他们原本紧密的关系中。林知意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意识到,在陆延舟构建的商业王国里,他的意志是唯一的法则。他可以给予她信任和资源,但那是在她完全遵循他设定的轨道的前提下。一旦她试图发出不同的声音,或者想要拥有自己的判断和空间,就会被他视为“妥协”和“混乱”。
那种被掌控、被忽视、甚至被轻视的感觉,如同毒藤,在她心底悄然蔓延。
也为后来“附属协议”事件爆发时,她那么容易就相信了那是他“打发”她的手段,埋下了最致命的伏笔。
陆延舟缓缓闭上眼,靠在冰冷的玻璃窗上。窗外城市的喧嚣,仿佛被隔绝在另一个世界。
类似的争吵。
同样源于他不可动摇的掌控欲,和她无法被磨灭的独立意识。
五年前,他否定她试图调和矛盾的方案,认为那是“制造混乱”。
五年后,他干涉她争取来的国际合作,认为那是“规避风险”。
他始终认为,他是在用他的方式“保护”她,引导她走向“正确”的道路。
可为什么,每一次,结果都是将她推得更远?
难道……真的是他错了吗?
这个念头刚一冒出来,就被他强行压了下去。不,他没有错。商场诡谲,人心叵测,他必须为她、为延舟科技扫清一切潜在的威胁。他只是……用了她暂时无法理解的方式。
可是,心底那丝因为回忆而泛起的、细微的动摇与刺痛,却真实地存在着。
他拿出手机,看着那个刚刚被挂断的号码,指尖在屏幕上悬停了许久,最终,却只是烦躁地将手机扔在了办公桌上。
沟通?
在她如此愤怒的时候,任何沟通都只会火上浇油。
他需要时间,需要让她冷静下来。
也需要……重新审视一下,他们之间,这似乎永远也无法调和的矛盾。
办公室内,一片死寂。
只有他沉重而缓慢的呼吸声,在空旷的空间里回荡。
闪回带来的刺痛,与现实中冰冷的僵局,交织在一起。
预示着这场因“独立”与“掌控”而起的战争,绝不会轻易落幕。
喜欢第二次,棋逢对手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第二次,棋逢对手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