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陈童生家回来后,陈郎中就嘱咐陈传富和陈传贵年初八带着两个小孙孙去水西堡,也就是镇里的书铺去买书,镇里只有唯一一家书铺,陈童生家的二郎就在这间书铺做掌柜,肥水不流外人田,陈童生私塾的学子们买书,陈童生都会推荐去自家儿子的书铺购买,陈二郎也会酌情给个优惠或送一叠纸之类的。
当然,如果想不去那里买,那就得山长水远地去县城里买,乡下人没文化,最怕被陌生人搵笨(骗),所以基本都会在陈二郎的书铺购买笔墨纸砚,陈氏私塾是书铺的重要生意来源之一,这也是陈二郎稳坐书铺掌柜的原因,当然,有个童生的爹也是原因之一。
过了初七人日,水西堡的很多店家在初八一早就放了几挂鞭炮,正式开门营业了。
一大清早,陈远文就被兴奋的志哥儿从被窝里拉出来,很久没去水西堡逛街了,他今天要玩个够。
陈远文一脸无奈地顶着一窝蓬松的鸡窝头出来找大姐秀梅,这古代的扎头发,他实在搞不定。
说到古代发型,陈远文就忍不住想吐槽。本来像他这种年纪适合垂髫小童,一般适用3-7岁的小童,就是自然头发下垂,这让后世剪清爽平头的陈远文难以接受;那就剩下总角发型,也就是指将头发分左右两半扎成双髻的发式,代指?8-14岁少年?阶段,名称取自《诗经》中“总角之宴”的典故,形容发髻形似羊角。
后者的发型总让他想到丫鬟,女孩子,所以他扎过一次后,实在接受不了,他想把头发高高地扎起来,像高马尾那样,结果家里人说不行,那是成年人,15岁成年之后才能适用的发型。
陈远文权衡利弊,只能退而求其次,接受总角造型,但这种把头发分两半再扎成双髻的发型,他也不会呀,所以他的头发都是三个姐姐包办的,他已经在愁着两年后,如果他离开陈氏私塾到县城读书的话,肯定要住宿,不知道该怎么打理自己的头发。
“文仔,赶紧吃早饭,吃完出发去水西堡买书”,陈传富的声音打破了陈远文的胡思乱想。陈远文赶紧回神,发现手里已经被塞了一大海碗的猪肝瘦肉粥,旁边的志哥儿已经欢快地喝着粥,发出“嗦嗦”的声音。
吃完简单的早餐后,陈传富牵出牛车,把陈远文抱上牛车坐好,刚想回身抱志哥儿的时候,志哥儿已经一手按在车辕上,双脚往上一蹬一用力就坐在了牛车上。
这小子!陈传富无奈苦笑,让志哥儿赶紧坐好扶稳,他和陈传贵在两个小儿的身下盖了一张旧棉被,又拿出一张半新不旧的棉被盖在他们身上,春日乡间的早晨还是很冷的,陈传贵驾车,陈传富坐在车辕,迎着寒风,一路坐着牛车往镇里而去。
大约半个时辰后,就看到了水西堡的堡墙和堡门,“水西堡”三个水墨大字在阳光下闪耀着古朴的光芒。照常在西门口付了2文钱,把牛车寄放好,陈传富兄弟俩就一人背着一个背篓,一人牵着一个小孩,往西街的书铺而去。
书铺的位置很显眼,是一座少见的两层小楼,进进出出的都是戴着纶巾的读书人。一楼的门上挂着一个金漆牌匾,上书“明月书铺”,很好,至少不是什么“金榜题名”、“蟾宫折桂”之类的烂大街的名字,但后来从陈二郎的唠嗑中,陈远文才知道,之所以没有叫金榜题名或蟾宫折桂,原因是这两个名字早已经被县城的两大书铺捷足先登了,而且据说这两间书铺的东家来头很大,他们得罪不起,所以不敢重复他们的店名。
刚走到书铺门口,就听见里面传来一阵争吵声。陈传富和陈传贵对视一眼,加快脚步走了进去。
只见掌柜陈二郎正满脸通红地和一个书生模样的人争论着什么。书生涨红了脸,大声说道:“你这书质量如此之差,还卖这般高价,简直是坑人!”陈二郎也不甘示弱,“我这书都是正规渠道进的,质量绝对没问题,你莫要在这里无理取闹!”
陈远文和志哥儿好奇地凑过去看,陈远文拿起一本翻了翻,发现纸张粗糙,字迹也有些模糊。
这时,陈传富走上前,笑着对陈二郎说:“二郎,这是怎么回事啊?都是乡里乡亲的,有话好好说。”
陈二郎见是陈传富,忙挤出一丝笑容,“富哥,这书生非说我这书不好,可我这都是好货啊。”
那书生见有人来调解,情绪稍微缓和了些。陈远文拉了拉陈传富的衣角,小声说:“爹,这书确实不咋好。”陈传富思索片刻,对陈二郎道:“文才,要不你给这书生便宜点,大家都别闹了。”陈二郎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点了点头。一场风波就此平息。
其实书生也知道穷乡僻壤的书铺出品肯定比县城和府城的书要贵得多,毕竟路途遥远,要拿货回来卖还要加上路费和人力成本,所以贵一些是肯定的,至于字迹模糊,这些书都是手抄本,最近过年下雨潮湿,纸张不好的书会受潮,字迹模糊也是常有之事,他嚷嚷着也不过是想逼着掌柜的给个便宜的价格而已。
做完书生的生意,陈二郎赶紧来招呼陈传贵他们,没办法,这个小书铺只有他和一个小伙计,伙计去送货了,他只能又当掌柜又当伙计。
陈二郎一看他们拿着他阿爹书写的清单,他就知道,大生意来了。每次,他阿爹的私塾开学,就有一批新学子来报名,他阿爹就会推荐他们来书铺买启蒙书籍和笔墨纸砚等。
果然,陈传富和陈传贵说出来意,让陈二郎帮忙挑几本适合开蒙用的书和笔墨纸砚。陈二郎熟练地带着他们来到书架前,一边介绍着各类书籍的特点,一边仔细地按照清单挑选一些价廉物美的用品。
陈远文和志哥儿在一旁好奇地东摸摸西看看。突然,志哥儿不小心碰倒了一摞书,书散落一地。陈远文赶紧上前道歉,和志哥儿一起手忙脚乱地把书一本本捡起来,好不容易把书归位,陈远文松了一口气,刚想把书再叠放得整齐一点,却无意中扫了一眼最上面那本书,封面写着《书生寻欢记》,哇靠,这是什么书籍,不会是风月小说吧?
陈远文有点慌,就在这时,陈二郎已经跑了过来查看,刚好看到叠放在最上面的那本书,他老脸一红,眼神闪烁了一下,随即想到这两位小子还没有入学,应该不识字,他镇定地把整叠书搬起来,放到柜台上,笑道:“这是书店的一些老熟客预定的书籍,还是放在柜台保管吧。”
陈二郎内心不停大骂唯一的伙计,肯定是这个家伙今天一早打扫卫生的时候,把他特意放在犄角旮旯里的风月小说抱出来打扫后忘记放回去了,居然刚在如此显眼的地方。虽然这些书是书铺的重要利润来源,但是有些事只能做不能广而告之,读书人最爱面子,买这些书都是偷偷摸摸的,怎么能暴露在如此显眼的地方,哼,罚他今晚只能吃白饭咸菜。
陈远文不知道陈掌柜的内心活动如此丰富多彩,即使知道,估计只会对此嗤之以鼻,他可是看过岛国A片的人,就这种图文集算什么?
陈远文心中虽有些疑惑,但也没再多问。陈二郎很快挑好了清单上的东西,给他们打了个不错的折扣。陈传富和陈传贵付了钱,把书籍和笔墨纸砚放在背篓里,再到杂货铺买了点盐和调料就打道回府了。
喜欢穿越明朝考科举之穷山恶水出名臣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穿越明朝考科举之穷山恶水出名臣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