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远文很快就适应了私塾的学习,他并没有刻意去表现自己的天赋,上午陈夫子的课他认真听讲,下午的练字课也不敢偷懒,但是陈夫子还是发现了他的惊人之处。
陈远文基本就是一教就会,而私底下他问过陈远文,陈远文也老实回答他有提前预习,不懂的都会问先请教他的两位堂哥,陈夫子考了一下,发现他已经可以把《三字经》倒背如流了。
陈夫子想到陈远文是立志要考科举的,本来他还担心孩子志大才疏,结果发现人家确实是有天份和实力的。
他决定单独给陈远文开小灶,在完成每天教12个字的基础任务后,单独给陈远文再多教12字,结果他发现陈远文就像一块海绵,不管他教多少,他都能吸收多少。
最难得的是陈远文的学习态度,并不会因为自己学得快学得好就态度嚣张,他对待同窗的请教一如既往地温和和耐心,这是他最喜欢的他的一点。
陈夫子和陈远文深谈了一次,明白告诉陈远文,他自己只是一个童生,没有信心教出一个秀才,他计划在这两年内给他打好基础,之后他需要转到到县城的秀才学堂或者最好是能够考上县学,进入县学深造才有可能考上秀才。
陈远文对陈夫子的这种坦白非常敬佩,虽然陈夫子只是一位老童生,但是他对待学子非常真诚坦荡,他不会为了私塾的业绩就硬拉着陈远文在陈氏私塾读书,而是给他指明道路和方向。陈远文很感恩能在科举的起步阶段碰到一名人品这么好的老师。
陈夫子和陈远文达成未来两年的共识后,就把陈远文单独安置在他的办公室,一有时间就给他加班开小灶,他每天只有练字时间是可以提着小水桶和石板和三位同窗聚在院子中一起练字,这也是他们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光。
陈远文很快就适应了这种早上6点上课,下午5点下课,每10天才休息1天的蒙学生活。
这日,散学后,陈远文因为有问题要请教夫子,晚了一点放学,从私塾出来,远远看到志哥儿正带着一群孩童在田野里放纸鸢。
陈远文看着跑得一头汗的志哥儿,不由得感叹:好一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的景象呀,可惜自己不是真正的孩童,课业繁重,还是回家练字吧。
回到家,陈远文发现院子里放着很多大木盆,里面泡着笋干等干货,才想起现在已经是二月底了,再过三天就是三叔成亲的日子快到了,成亲宴席的东西都要准备起来了。
然后接下来的两天,陈家上下都忙得不可开交,陈郎中掌控全局,陈传富三兄弟被老爷子指挥得团团转。
陈传富被指使着带着礼品一家家去通知陈家的亲朋好友;陈传贵则被指使着镇里、县里和村里连轴,到处采购食材和各色成亲物品;作为新郎官的陈传荣也不得闲,不是被冯氏拉着度身试衣服,就是被指使着去新宅布置新房;黄氏和李氏就更是忙得很,新宅的布置、宴席的安排、食材的处理,方方面面都要用到她们。
陈远文也抽出课余时间帮着家里准备宴席所需,他跟着三位堂哥和大人们一起清洗各类干货、整理食材,虽然手上忙个不停,但心里却满是喜悦,毕竟这是三叔的人生大喜事。
到了成亲当日,陈家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宾客们陆陆续续前来道贺,三座大院子里都摆满了酒席。
陈远文和志哥儿穿着干净整洁的喜庆新衣服跟着接亲队伍?前往女家迎亲。在迎亲的过程中,果然有开门的难关,本来陈远文还担心会遇到催妆诗这一环节。
毕竟催妆诗与古代婚仪民俗紧密关联,在“亲迎”环节中,新郎需作诗催促新娘完成妆扮,此类诗歌逐渐演变为固定礼仪形式。陈远文前一晚还绞尽脑汁地回想 ,终于想起唐代徐安期的《催妆》:“传闻烛下调红粉,明镜台前别作春。不须面上浑妆却,留着双眉待画人。”还有宋代成郎中《催妆》:“一床两好世间无,好女如何得好夫。高卷珠帘明点烛,试教菩萨看麻胡。”
他一大早还特地用炭笔写出来,打算如果他三叔没准备的话,他就赶紧塞小抄给他应急。
谁知道,不知道是这个十八线县城的婚俗习惯不同,还是因为他们只是平头百姓,催妆诗可能只存在于官宦人家,所以陈三叔的开门难关是门内的亲戚让他们演示了一趟陈家拳而已,然后直接红包开道就成功抱得美人归。
陈远文很遗憾地把催妆诗小抄塞回自己的袖袋里,看来只能留着自己以后成亲的时候用了。
等到迎亲队伍回来时,鞭炮声、锣鼓声震耳欲聋,整个陈家村陷入欢乐的海洋。新娘子被花轿抬进了门,红盖头下隐约可见她娇羞的面容。
新人跨过门口的火盆寓意驱邪迎祥,拜过堂后就被送入洞房,然后在大家的起哄下,陈传荣满脸幸福地用秤杆掀起新娘的盖头,秤杆的十六星刻度象征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及福禄寿三星,谐音“称心如意”,表达对婚姻美满的祈愿。
陈远文第一次看到三婶的真容,即使隔着厚厚的妆容,依然可以看出三婶的颜值,怪不得陈三叔一脸的痴迷。
整场婚礼仪式庄重而热闹,陈远文看着三叔脸上洋溢的幸福笑容,也跟着开心起来。
陈三叔的成亲宴席,非常丰盛,按照农村人的喜好,大鱼大肉管够,白米饭任吃,全村人欢聚一堂,欢声笑语,推杯换盏。
陈远文吃着美味的菜肴,心中暗暗想着,等自己将来科举有成,也要摆上如此丰盛的宴席,让全村人乐一乐。
一直闹到夜深,宾客们才渐渐散去。陈远文实在太累了,是被他阿爹抱回老宅的,疯跑了一天的志哥儿也趴在大哥背上被背回去自家宅子去了,陈郎中和黄氏则留在陈三叔的宅子,要准备明天一早的敬茶礼。
?隔天一早,敬茶仪式?开始,一身正红衣衫的陈三叔带着一脸娇羞的三婶蔡氏向阿爹陈郎中、阿娘冯氏、大哥陈传富、大嫂黄氏、二哥陈传富和二嫂李氏磕头敬茶,陈郎中夫妇送了一套牡丹花式样的金镯子,陈传富夫妇和陈传贵夫妇送的都是一支成色十足的金钗。
之后是陈远文等小辈向新人见礼,分别收到了陈三叔陈三婶的丰厚礼物,男孩子是一对皮靴+一袋小银鱼,女孩子是一对小巧的金耳环+一袋小银鱼,收到礼物的小辈们都非常惊喜。
志哥儿还是第一次看到打造得如此精致的小银鱼,连鱼鳞都刻画得栩栩如生,他拿出一条来,左看右看,爱不释手;陈远文则对那双皮靴情有独钟,这样式和现代的中筒皮靴有点像,皮料虽然看不出是什么皮,但是非常光滑,穿上去肯定帅气十足,他已经忍不住想穿着试试了;而秀梅、秀兰和秀菊三位女孩儿则对耳环甚为钟意,不时地拿出来在自己的耳边比划着。陈远文发现,每一位姐姐的耳环的坠子都刻画着不同的图案,大姐的耳环是一朵梅花,二姐的耳环是一朵兰花,而三姐的耳环则是一丛修竹,分别对应她们的名字。
陈远文不由得感叹,三叔这是前世修来的福分呀,三婶连三个侄女的耳环的细节都这么重视,说明她对陈家人爱屋及乌呀,只要有心,就肯定能处得好,过得好。
喜欢穿越明朝考科举之穷山恶水出名臣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穿越明朝考科举之穷山恶水出名臣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