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徐知妍告别后,陆三爷带着陈远文在三十六行又逛了一圈,都是一些珊瑚、珠宝和香料的店铺,并没有陈远文关注的从外国运过来的农产品和种子。
经询问陆三爷,才知道这些由外国水手自己带过来的东西需要带通译到码头直接和他们交易才行。
一般人都不太敢靠近那些番鬼佬水手,所以他们一般到岸后都会继续呆在船上或岸上指定的区域活动,毕竟一来语言不通,这些外国水手蹦哒不了多远,二来是天朝上国的人对这些红发或金发的番鬼佬天然恐惧和抗拒。
陈远文想了想,明天还约好了要去琉璃厂谈合作,后天府试就放榜了,两个月后又院试了,他也实在没这个时间去折腾这些外来作物,好歹等实现第一个小目标,考上秀才再说吧。
当夜回到小院,陆笙和黎湛兴奋地交流着今天到三十六行的所见所闻,黎湛也讲述今天跟着他爹去拜访当地有名的书院的事情,言语中透露,如果这次府试上榜,黎父将会想办法让他就在府城求学,以求通过两个多月的特训,可以一举通过院试。
陈远文凑过去说了几句之后,就以有要事要忙为由,回到自己的房间,拿出笔墨,竭力回忆他脑海里关于前世玻璃的一些信息。
玻璃传入中国的时间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约公元前5世纪),既有外来制品的传入,也有本土玻璃制造的开始;大规模传入则在汉代通过丝绸之路。
春秋战国时期(约前5世纪),地中海地区的蜻蜓眼玻璃珠经草原或沙漠丝绸之路传入中国,成为贵族珍品;同时,中国本土发展出铅钡硅酸盐玻璃技术,湖北江陵望山楚墓出土的越王勾践剑玻璃剑格(春秋末)是现存最早的实证。
这一阶段传统玻璃制造以小型装饰品为主,技术源于西亚钠钙玻璃体系,但中国工匠迅速仿制并创新。??
汉代(前202年—220年)丝绸之路开通后,玻璃制品大量传入中国,贸易和文化交流推动其应用扩展至礼器、葬具和建筑装饰。
河北满城汉墓的翠绿色玻璃耳杯和广州南越王墓的透明玻璃牌饰,体现了罗马吹制技术与本土铅钡工艺的融合。??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9年),吹制技术从罗马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北魏时期实现本土化生产,用于制造杯、碗等实用器。但中国玻璃以铅钡体系为主,侧重仿玉和装饰,与西方透亮风格不同。??
这也就导致从西方,特别是从罗马进口的透明度极高的玻璃在天朝得到特别的青睐,售价也非常高。以今天他们在店里看到的那座玻璃观音像为例,价格高达2000两,之所以那么贵,一是因为透明度高,二是因为吹制的难度,越是复杂的图案,成功率越低,造价就越高,可能吹制几十个才成功一个。
陈远文在纸上写下玻璃的主要材料:一石英砂,二纯碱(碳酸钠)?,三石灰石(碳酸钙)?,其中石英砂占比约70%,构成玻璃的骨架结构;纯碱用于降低熔点,石灰石则增强化学稳定性和硬度。
他想,琉璃厂的老师傅看到这个配方应该就知道怎样烧制了吧,难的是吹制的技术,但是如果吹制技术不过关他可以制造别的玻璃产品,如望远镜、近视眼镜、老花眼镜、大号穿衣镜等,而且可以加入有颜色的矿石就可以制造五颜六色、色彩缤纷而又透亮的玻璃制品了,不用死磕吹制技术啊。
而另一边,徐知妍让管事回徐府通报消息后,她就坐着府里的马车直接到潘府找最疼爱她的外祖父和外祖母。
而潘老太爷和潘老太太听到宝贝外孙女想和朋友合作试验做透亮的玻璃,立马大手一挥就把这座琉璃厂连人带铺一起送给徐知妍,还特地拨了名下一位年轻有为的管事跟她打点此事。
第二天,陈远文起了个大早,洗漱完毕吃过早饭后,潘府的管事就驾着马车来接人了,因为涉及玻璃配方的事情,陆家和黎家就不去掺和了,他们两家相约去拜访一些允许短期插班进修的书院,陈远文就带着他爹一起出发了。
抵达琉璃厂,才发现徐知妍已经和一名气度雍容的老者在等候了,经介绍,陈远文才知道这位是潘家的老家主,叱咤商海多年的老爷子,他虽然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小的买卖,居然会惊动这个重量级的人物,但他立马打起十二分精神,严阵以待。
陈远文深知对待这种商场老狐狸,没必要扯些有的没有的,白白浪费时间,他直接拿出配方,也指出民间吹制技术的缺陷,把自己准备拓展的各种镜片类产品用图片一一勾画展示出来。
如果说,刚开始的时候,潘老太爷是闲来无事,又担心外孙女年少无知被人欺骗,虽然在广州府敢占潘家和广州知府的人可能还没有出生,但是世事无绝对,毕竟外国玻璃的制作方法罗马那边一直守得严严实实的,他不认为一个没出过国门的读书郎会知道。
所以他昨天知道消息后,立马让家中管事暗中去调查陈远文和陆三爷的关系,隐约知道和当年的红薯粉丝有关,所以他有点好奇这个少年郎是何样人,所以今日才以担心外孙女为由一起出席了。
但看到这个在他面前依然可以自信满满、侃侃而谈的小少年后,特别是他那些闻所未闻的什么望远镜、老花镜和齐人高的穿衣镜之类的,他忽然意识到他捡到宝了。
此时,只听那少年正讲到可以在材料里加入一些有颜色的矿石,制造透明的各色彩色玻璃,可以做容器,也可以吹制成吊牌,然后他还调皮地眨巴眨巴眼睛说,甚至可以吹制成某些族群的图腾或吉祥物等,然后卖回去异国他乡。
还有他那一套,什么销售的目标群体要瞄准富人和妇人,他们的钱最好赚,而且要制造饥饿营销,推出什么限量版,高级定制版之类的,说得潘老太爷频频点头,大赞他是不可多得的商业奇才。
然后,陈远文就在潘老太爷的欣赏的目光下,又把望远镜的磨制和制作原理,玻璃背面粘贴铝箔纸制作成镜子的方法,甚至凹凸透镜的方法也边说边写画出来。
等陈远文意识到不对劲,似乎说得太多的时候,潘老太爷已经一把将桌上陈远文写的东西全部小心翼翼地叠起来放好。
好在,潘老太爷家大业大,也不是小气的人,一口答应陈远文要纯利二成的要求,因为商谈合愉快,合同签署后,立马又喊来了厂里的老师傅,一起商量按照配方来试验烧制,而陈远文因为还要科举,所以就只能时不时抽空过来技术指导一下。
潘老太爷知道陈远文小小年纪已经参加了今年的府试,见他虽出身农家子,却气质儒雅,举手投足甚为淡定大气,又知道他志不在商场,意在仕途,也有惜才和投资之意,于是主动提及他和广州府四大书院之一的越秀书院的山长交情甚深,如果陈远文府试上榜,可以推荐他到书院进修,可以短期也可以长期。
进门后一直没有存在感的陈传富反应特别快,他忙不迭地领着陈远文多谢潘老太爷。陈远文也想不到这次出行,不但谈成了合作,还得到广府四大书院之一的推荐,他正愁着府试上榜后到院试前那段时间该怎样学习,这一次可谓是收获满满了。
喜欢穿越明朝考科举之穷山恶水出名臣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穿越明朝考科举之穷山恶水出名臣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