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明,我哥朱标,我爹朱元璋

cgws

首页 >> 穿越大明,我哥朱标,我爹朱元璋 >> 穿越大明,我哥朱标,我爹朱元璋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大时代1958明贼三嫁夫君超宠的大唐:李世民死后,观音婢怀孕了天才回归:第一傲世毒妃山河血重生柯南当侦探乱战异世之召唤群雄与南宋同行考上状元后,我的太子身份曝光了
穿越大明,我哥朱标,我爹朱元璋 cgws - 穿越大明,我哥朱标,我爹朱元璋全文阅读 - 穿越大明,我哥朱标,我爹朱元璋txt下载 - 穿越大明,我哥朱标,我爹朱元璋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201章 龙体违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夏日的紫禁城,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疾雨笼罩。

豆大的雨点急促地敲打着琉璃瓦,汇聚成浑浊的水流,沿着飞檐翘角哗哗泻下,在汉白玉台基上溅起一片迷蒙的水雾。

铅灰色的天幕低垂,压得皇城那往日金碧辉煌的殿宇楼阁也失了颜色,只剩下一片湿漉漉的、沉闷的灰暗。

空气中弥漫着土腥气和水汽,那股仲夏的燥热暂时被压了下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沁入骨髓的阴冷潮湿。

奉天殿早朝时皇帝那强撑的精神和偶尔流露的疲态,如同无形的阴云,早已悄然弥漫开来,比这夏日的雷雨更为迅捷地传递到宫廷的每一个角落。

尽管宫规森严,无人敢公然议论,但那份潜藏在恭敬表象下的不安与揣测,却如同殿外青石缝里滋生的苔藓,在潮湿的空气中无声蔓延。

朱元璋并未如往常般前往武英殿或乾清宫继续处理政务,而是直接被皇太子朱标和贴身内侍搀扶着,回到了位于后宫的坤宁宫。这是马皇后的寝宫,也是朱元璋在身心俱疲时,唯一能感到些许松弛与暖意的所在。

坤宁宫东暖阁内,门窗紧闭,隔绝了殿外的风雨声,却也使得室内空气略显凝滞。

淡淡的、安神定气的草药香气取代了往日清雅的果香,从角落的鎏金异兽纹铜熏炉中缓缓溢出。

朱元璋褪去了沉重的朝服,只着一身明黄色的寝衣,靠坐在铺着软厚织锦垫子的暖炕上,身上还盖了一层薄薄的苏绣锦被。

他闭着眼,眉头却无意识地微蹙着,那张饱经风霜、刻满了岁月与操劳痕迹的古铜色脸上,此刻血色淡去,透出一种难以掩饰的蜡黄与憔悴。

先前在朝堂上那如烈日般灼灼逼人的帝王威仪,此刻仿佛被雨水浇熄,只剩下燃烧过后灰烬般的疲惫。

皇太子朱标侧身坐在炕沿,亲自端着一碗刚刚由御药房煎好、由帝国大学医学院山长周济民和济仁堂医正顾清源共同斟酌确认的汤药。

他小心翼翼地用银匙搅动着漆黑的药汁,试图让它凉得快一些,动作轻柔得仿佛怕惊扰了什么。

他的眉头紧锁着,清澈的眼眸中盛满了化不开的忧色,那担忧如此之重,几乎要从他温润平和的面容上满溢出来。

马皇后坐在一旁的红木圆凳上,手中虽拿着一卷佛经,目光却始终未曾离开过炕上的丈夫。

她衣着素净,未施粉黛,岁月在她眼角眉梢留下了慈祥的痕迹,此刻那双阅尽世事、洞明人情的眼中,只剩下纯粹的、妻子对丈夫的疼惜与牵挂。

她偶尔会伸出手,为朱元璋掖一掖被角,动作自然而充满温情。

吴王朱栋几乎是紧随圣驾之后赶到了坤宁宫。

他顾不得更换被雨水打湿了肩头的亲王常服,也来不及平息因急切赶路而略显急促的呼吸,径直入了暖阁。

看到父皇这般情状,他心头猛地一沉,那股因朝堂上获得初步许可而产生的振奋与热切,瞬间被冰冷的现实冲刷得无影无踪。

他放轻脚步,走到朱标身边,低声唤了一句:“大哥,父皇他……”

朱标抬起头,对上弟弟焦灼的目光,轻轻摇了摇头,示意他稍安勿躁,然后将手中的药碗递了过去,低语道:“药刚煎好,你伺候父皇服下,小心些。”

他自己则因连日操劳,加之此刻心焦,脸色也有些苍白,一阵压抑不住的轻咳涌上喉头,他急忙用袖口掩住,转身避了开去。

朱栋接过药碗,那温热的瓷壁熨贴着他的掌心,却暖不了他心底泛起的寒意。他稳了稳心神,在炕沿跪下,轻声唤道:“父皇,该用药了。”

朱元璋缓缓睁开眼,那双曾令万千臣工战战兢兢、能洞察人心鬼蜮的锐利眼眸,此刻显得有些浑浊,带着血丝,目光甚至有了些许涣散。

他看了看跪在眼前的朱栋,又瞥见一旁强忍咳嗽的朱标,以及满面忧色的马皇后,嘴角微微牵动了一下,似乎想说什么,最终却只是化作一声几不可闻的叹息。

他顺从地就着朱栋的手,一口一口,缓慢地将那碗苦涩的汤药饮尽。

药汁的苦涩让他皱紧了眉,朱栋立刻从旁边小几上的蜜饯盒子里拈起一颗蜜渍梅子,小心地送到父亲唇边。

朱元璋含住了,缓了片刻,才仿佛积蓄起一些力气,声音沙哑而低沉地开口,不再是朝堂上那洪钟大吕般的威严,而是带着老人特有的虚弱与沙哑:“咱……没事。不过是年纪大了,偶感风寒,一时气力不济罢了。歇息两日便好。”

他这话像是在安慰妻儿,更像是在说服自己。目光扫过朱标和朱栋,“朝堂之事,标儿你多费心。栋儿,你那铁路……既有成算,便放手去做,但切记,稳妥为上,莫要急于求成,更不可过度耗费民力。”

“儿臣谨遵父皇教诲。”朱标和朱栋同时躬身应道。朱栋看着父亲强打精神交代政务的模样,鼻尖一阵发酸,连忙低下头,掩饰住瞬间泛红的眼眶。权力之巅,九五之尊,终究也抵不过岁月与疾病的侵蚀。

这时,太医院院使周济民与济仁堂医正顾清源在外间轻声请示后,躬身入内再次请脉。

周济民年约六旬,面容清癯,三缕长须,神态沉稳,是太医院中经验最为丰富、资历最老的御医;顾清源则年轻许多,不过三十出头,是“济世医政学堂”出身的天才医官,后并入大明帝国大学医学院,因其思路开阔,用药精奇且常有效验,被破格提拔,后因救治吴王有功获封爵位调入神策提举司从三品官职,如今在大明也颇有声望,更兼着神策提举司下属济仁堂的医正,深受吴王信赖。

两人仔细地为朱元璋诊了脉,又轻声询问了皇帝此刻的感受,互相对视一眼,交换了一个唯有同行才能懂的眼神。

周济民上前一步,对着马皇后、太子和吴王躬身回话,措辞极为谨慎:“陛下脉象浮紧而略弦,确系风寒外袭,内有郁结,加之……加之陛下多年来宵旰焦劳,耗损过甚,以致正气亏虚,邪气留恋。眼下虽无性命之虞,然病去如抽丝,尤需绝对静心调摄,万不可再劳神动气。臣等已调整药方,重在疏风散寒,兼以扶正固本,请皇后娘娘、太子殿下、吴王殿下放心。”

顾清源补充道,他的声音更显清越,带着年轻医者的锐气与笃定:“陛下,此症关键在于‘静养’二字。精神内守,病安从来?《黄帝内经》有云,‘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若能彻底放下政务,安心休养一月以上,使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龙体必能康健如初。” 他话语中的“彻底放下”几字,说得格外清晰,目光若有深意地扫过朱标和朱栋。

朱元璋闭着眼,仿佛睡着了,并未回应。马皇后轻轻颔首,温声道:“有劳周院使、顾医正。陛下这里,本宫与太子、吴王自会小心伺候。用药饮食,皆按二位方子来。”

周济民与顾清源再次躬身,悄无声息地退了出去。暖阁内又恢复了沉寂,只剩下窗外淅淅沥沥、似乎永无止境的雨声,以及更漏滴答,计算着这漫长而令人心焦的时光。

皇帝的这场“偶感风寒”,虽被严格控制着消息,但其带来的涟漪,却不可避免地在外朝与内廷悄然扩散。

翌日,雨势稍歇,但天色依旧阴沉。

按照朱元璋昏睡前的嘱咐和马皇后的意思,由皇太子朱标在文华殿代为视事,处理日常政务。

而涉及军国大事、尤其是大明军事委员会辖下事务,则由吴王朱栋在武英殿会同委员会诸位元老重臣商议决断,重大事项再报请太子朱标乃至静养中的皇帝知晓。

文华殿内,朱标端坐于原本属于皇帝的御座之下的太子座席上,面前御用书案上堆积如山的奏章似乎比往日更多了几分沉重。

他强打着精神,听取各部院官员的禀报,时而询问,时而批示。

他的处理依旧条理清晰,举措得当,尽显储君风范,但眉宇间那抹挥之不去的疲惫,以及偶尔因气息不匀而导致的短暂停顿,都让殿中一些心思敏锐的老臣暗自揪心。

太子仁厚,朝野皆知,可这身子骨……若陛下长期不愈,这千斤重担,太子可能独自扛得起?

一些原本就对吴王权势日重心存疑虑,或暗中属意太子的文官,看着太子勉力支撑的模样,再联想到昨日朝堂上吴王那番关于“铁路”的、几乎要动摇国本的“狂想”,以及其富可敌国的财力与掌控的强军,心中不免泛起种种复杂的思绪。

陛下在,自然能压制一切,平衡各方。可若陛下长期静养……这大明权柄,是否会悄然滑向武英殿那头?

与此同时,武英殿内的气氛则截然不同。这里是大明军事委员会所在,充满了金戈铁马的肃杀之气。

魏国公徐达、鄂国公常遇春、宋国公冯胜、信国公汤和等一众开国宿将赫然在列,即便是年事已高如徐达、常遇春,依旧腰板挺直,目光锐利如鹰。

吴王朱栋坐于主位,虽年轻,但在这些尸山血海中杀出的老将面前,气场丝毫不弱。

他身着玄色底金边回纹亲王常服,肩章日月徽记熠熠生辉,神情沉静,目光扫视全场,自有一股不容置疑的威势。

会议主要围绕着各大战区近期汇报、新式军械换装进度,以及……昨日刚刚获得皇帝许可的“凤阳-太仓铁路试点计划”的军事意义展开。

当朱栋再次阐述铁路在快速投送兵力、转运重型军械、巩固国防方面的巨大战略价值时,徐达抚着花白的胡须,眼中精光闪烁,沉声道:“吴王殿下所言,深得兵法‘兵贵神速’之精要。老夫征战半生,深知粮草辎重、兵员调动乃决胜之关键。若真能如殿下所言,数日之内便将神策军精锐投送至北疆,则我大明边防,真可谓固若金汤矣!”他虽未明确表态支持修建铁路,但此言一出,无疑是对朱栋构想最有力的背书。

常遇春更是直接,声若洪钟:“打仗就是打钱粮,打速度!有了这铁路,老子……咳,末将以后打仗就不用老担心后路被抄,粮草不济了!殿下,这铁路,得修!越快越好!”

他性子直率,对朱栋这个女婿兼军事改革的主导者向来信服。

有这两位军中定海神针表态,其他将领纵然对“铁路”这一新生事物尚有疑虑,也大多转为支持或至少保持观望。

毕竟,吴王在军事上的眼光与成就,早已通过一次次军改和辉煌战绩证明了自己。

然而,在这看似团结一致的表面下,并非没有异样的心思。会议间歇,众人暂歇用茶时,信国公汤和看似无意地踱步到朱栋身边,低声笑道:“吴王殿下昨日在朝堂上,可是好大的手笔,一力承担铁路修建之费,真是忠心体国,令老夫钦佩。”

他话语虽是称赞,那笑容深处,却藏着一丝难以捕捉的探究,“只是,如此巨万资财,皆出自‘瑞恒昌’,殿下商号之富,恐怕连陛下内帑也有所不及了吧?呵呵,如今陛下龙体欠安,需静养些时日,殿下又掌军权,握财源,这……恐惹非议啊。”

朱栋端着茶盏的手稳如磐石,面色平静无波,目光却骤然锐利如刀,直刺汤和那双看似浑浊的老眼,声音不高,却带着冰冷的警告意味:“信国公多虑了。本王之家财,皆取自海贸,合法合规,每一文皆可追溯。用于铁路,乃为社稷,非为私利。父皇虽需静养,然天命在身,不日便可康复亲政。至于军权……乃父皇所授,用以保境安民,本王行事,但求问心无愧,何惧宵小非议?”他顿了顿,语气放缓,却更显深沉,“倒是国公,如今东部战区海疆平静,倭患绝迹,旧港宣慰司稳固,国公正好可颐养天年,享享清福,何必再为这些俗务劳心?”

汤和面色微微一僵,干笑两声,拱了拱手,便借故走开了。朱栋看着他略显仓促的背影,眼神微凝。汤和是开国老臣,与皇室关系盘根错节,其女更是燕王朱棣的正妃。

他这番话,是他自己的试探,还是代表了某些人的心声?父皇仅仅是一日未临朝,这些潜藏的暗流,便已经开始涌动了么?他心中警铃大作,深知在父皇病榻之侧,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被无限放大,必须更加谨言慎行。

坤宁宫的暖阁,仿佛成了与外界风雨飘摇隔绝开来的孤岛,却又无时无刻不牵动着整个帝国的神经。

朱元璋的病情,并未如他所愿那般“歇息两日便好”。汤药按时进着,御医轮班值守,马皇后、太子、吴王以及后宫位份较高的妃嫔们也时常前来探望伺候,但皇帝的精神始终萎靡,时睡时醒,进食也日渐减少。

那层笼罩在他面容上的疲惫与病气,不仅没有消散,反而愈发浓重。

偶尔清醒时,他会强打着精神过问几句朝政,但说不了几句,便显露出精力不济之态,往往话未说完,又昏沉睡去。

一连数日,皆是如此。太医院的方子换了又换,参茸等珍贵补品如流水般用上,但朱元璋的身体状况,就像一架过度磨损、榫卯松动的精密器械,虽无即刻崩坏之险,却也难以迅速恢复往日的强韧。

他大部分时间都在昏睡,即便醒来,眼神也常常是空洞地望着帐顶,仿佛在回忆峥嵘往事,又仿佛只是在与体内的病痛默默对抗。

这一日午后,天色放晴片刻,几缕惨淡的阳光勉强穿透云层,落在坤宁宫潮湿的庭院里。朱元璋难得地清醒了较长一段时间,并且主动提出想见见孙辈们。

消息传出,太子朱标立刻吩咐下去,命在京七岁以上的皇孙、皇孙女们即刻入宫。

不多时,以皇太孙朱雄英为首,一群锦衣华服的少年少女便在内侍的引导下,悄然来到了坤宁宫东暖阁外。

皇太孙朱雄英,年已十五,继承了其父朱标的温文儒雅与母亲常氏的端丽容貌,身形挺拔,已初具少年储副的沉稳气度。

他身着皇太孙常服,神色间带着与年龄不符的凝重与忧虑,率先轻轻走入暖阁,在距离暖炕数步远的地方便跪下行礼,声音清朗却难掩关切:“孙臣雄英,叩见皇祖父,愿皇祖父早日康复。”

紧随其后的是吴王世子朱同燨与次子、江宁王朱同燧。这对兄弟同年出生,只相差两个月,如今皆是十五岁的少年郎。朱同燨作为世子,性情更像其母徐妙云,沉稳内敛,行事有度;朱同燧则继承了其母常靖澜的活泼灵动,眼神中总带着几分跳脱与好奇。两人并肩跪下,恭敬行礼。

再后面,是太子次子朱允烨、三子朱允熙,以及几位年幼的郡主,太子的嫡长女朱嘉宁、次女朱琼华,吴王的长女永嘉郡主朱玉璲、三子淮安王朱同煇(与朱玉璲是双胞胎)等一众在京皇孙。

一群粉雕玉琢的孩童,虽不太明白具体发生了何事,但感受到宫内凝重的气氛,也都规规矩矩地跟着兄长们行礼,小脸上带着懵懂的紧张。

朱元璋靠在引枕上,看着眼前这一群朝气蓬勃的孙儿孙女,浑浊的眼中终于泛起了一丝真正的、属于祖父的慈和光芒。

他吃力地抬了抬手,声音虚弱却温和:“都起来……到近前来,让皇爷爷好好看看。”

孩子们依言起身,小心翼翼地围拢到床边。

朱雄英作为长孙,自然站在最前面。

朱元璋伸出手,轻轻拍了拍他的手背,目光在他脸上停留片刻,缓缓道:“雄英长大了……要好好跟你父亲学……为君之道,在于仁,在于明,也在于……断。” 他话语断续,却字字千斤。朱雄英眼圈微红,用力点头:“孙臣谨记皇祖父教诲。”

他的目光又转向朱同燨和朱同燧,尤其是在朱同燧脸上停留了一下,似乎想起了昨日朝堂上他那意气风发的父亲,嘴角微微扯动了一下,似发想笑,却又引来一阵低咳。

马皇后连忙上前为他抚背。缓过气后,他才对朱同燨道:“燨儿……你是世子,要……稳重,帮你父王分忧。” 又对朱同燧道:“燧儿……活泼些好,但……莫要太过跳脱,需知……分寸。”

“孙臣明白。”朱同燨沉稳应道。

“皇爷爷,燧儿知道了!”朱同燧也连忙收敛了神色,恭敬回答。

接着,他又逐一看了看其他孩子,问了朱允烨、朱允熙的功课,逗弄了一下年纪最小的朱同煇和朱玉璲。

看着孩子们稚嫩的脸庞,朱元璋的眼神有些恍惚,仿佛透过他们,看到了大明未来的绵长岁月,也看到了自己渐行渐远的生命旅程。

一股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有欣慰,有牵挂,或许还有一丝英雄暮年的苍凉——在他眼底深处掠过。

他最后将目光定格在朱雄英和朱同燨、朱同燧身上,沉默了片刻,才仿佛用尽了力气般,缓缓说道:“你们……是大明的未来……要……和睦……互助……” 话音未落,又是一阵剧烈的咳嗽袭来,打断了他的话。

马皇后见状,知道皇帝精力已竭,连忙对朱标和朱栋使了个眼色,然后温声对孩子们道:“好了,皇祖父累了,需要歇息。你们今日的孝心皇祖父知道了,都先退下吧,莫要扰了皇祖父静养。”

孩子们虽然不舍,但也乖巧地依言行礼,在内侍的引领下悄然退出了暖阁。暖阁内再次恢复了宁静。经此一番召见,朱元璋似乎耗尽了精神,沉沉睡去。

时间悄然流逝,在汤药和静养的作用下,朱元璋的病情终于稳定下来,不再恶化,咳血也止住了,但恢复得极其缓慢。

他依旧大部分时间卧床,精神不济,处理政务更是完全无法提起。

这期间,皇太子朱标展现出了令人惊叹的坚韧与能力。他每日往返于文华殿与坤宁宫之间,既要处理堆积如山的政务,批阅奏章,主持小型朝会,又要关心父皇病情,安抚母后情绪。

他的脸庞肉眼可见地消瘦下去,咳嗽也时好时坏,但他从未有过一句怨言,始终以温和而坚定的态度,维系着帝国中枢的运转。他的仁厚与勤勉,赢得了朝野上下更广泛的尊敬与同情。

吴王朱栋则全力辅助兄长,将主要精力放在军事委员会和铁路试点前期的筹备工作上。

他深知此时任何大的动作都可能引来不必要的猜忌,因此行事愈发低调谨慎。

他与朱标之间的沟通也愈发频繁,兄弟二人常常在夜深人静时,于东宫或吴王府书房密谈,商议国事,互通有无。

朱标对朱栋的信任未曾减弱,而朱栋也恪守臣弟与本分,尽力为兄长分忧。

这一日,朱元璋感觉精神稍好,靠在床头,由马皇后喂着吃一小碗燕窝粥。他听着贴身内侍低声禀报这些日太子处理政务的一些主要情况,以及吴王在军务和铁路筹备上的进展。

内侍退下后,朱元璋沉默了许久,望着窗外已然放晴、碧空如洗的夏日天空,忽然长长地、幽幽地叹了口气。

这声叹息里,充满了力不从心的疲惫,以及一种……仿佛释然又似不甘的复杂情绪。

马皇后放下粥碗,拿起丝帕为他擦拭嘴角,柔声问道:“重八,怎么了?可是哪里又不舒服?”

朱元璋摇了摇头,目光依旧望着窗外,声音低沉而缓慢:“妹子……咱老了。” 这句话,他说得异常平静,却让马皇后心头猛地一酸。

“瞎说,你只是累了,好好将养些时日就好了。”马皇后握紧了他的手。

朱元璋转过头,看着结发妻子,眼中情绪复杂难明:“咱自己的身子,咱知道。这次……不是累那么简单了。是本源亏了,就像一棵老树,外面看着还行,里头……空了。”

他顿了顿,目光变得深远,“这些天,咱躺着,想了很多。想咱当年在皇觉寺,想咱们一路打江山……不容易啊。如今这江山,看似铁桶一般,可咱若一直这么躺着……,或是……迟早要交出去的。”

马皇后默然,只是更紧地握住了他的手。

“标儿……是个好孩子。”朱元璋继续道,语气中带着毫不掩饰的赞许与一丝不易察觉的愧疚,“这些日子,难为他了。咱看他处理政务,有条不紊,仁厚却不失决断,颇有人君之风。只是……他的身子,似乎也比往年更弱了些,咱这病,怕是让他累着了。”

他停顿了更长的时间,仿佛在下定一个极其艰难的决心,最终,他用一种几乎只有两人能听到的声音,缓缓说道:“咱在想……尚书有云,允执厥中。又云,惟精惟一。或许……或许咱不该再贪恋这位子,让标儿早点登基……,也好。咱也能真正卸下担子,陪你过几年安生日子……也看着这些孙儿们长大成人……”

马皇后闻言,看着丈夫。她深知权力对丈夫意味着什么,更明白“禅让”这两个字在帝王家是何等的惊心动魄!她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却最终只是化作一声哽咽,将头轻轻靠在丈夫的肩头,泪水无声地滑落。

朱元璋伸出手,轻轻拍着老妻的背,目光再次投向窗外那一片朗朗乾坤,眼神复杂无比。

有对往昔峥嵘的追忆,有对自身衰弱的无奈,有对继承人的期许与担忧,更有一丝……仿佛卸下万钧重担前的茫然与释然。

帝国的权柄,在这夏日的静谧午后,于病榻之侧,悄然泛起了一丝前所未有的、关乎传承的微妙涟漪。而此刻,尚在文华殿伏案疾书的皇太子朱标,对此还一无所知。

他只是在批阅完又一封关于漕运事务的奏章后,忍不住掩口低咳了几声,望着窗外明媚的阳光,心中默默祈愿着父皇能早日康复,重振雄风。

喜欢穿越大明,我哥朱标,我爹朱元璋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穿越大明,我哥朱标,我爹朱元璋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斗罗大陆IV终极斗罗无上仙魔上门女婿叶辰小说免费全民领主:美女英雄有亿点多诸天影视流浪我的细胞监狱神针侠医陈飞初之心盛霆烨免费阅读无弹窗北雄美剧大世界里的骑士求魔恶恐式死亡游戏山村最强小农民欢乐田园小萌妻十荒大罗重生九零掌上宝乱战异世之召唤群雄赵原柳莎结局躺平:老婆修炼我变强舰娘改造,提督去宪兵队忏悔吧
经典收藏抗日之铁血军旅抗战之重整河山大明极品赘婿我的姐夫是太子大唐开局震惊长孙皇后大人,得加钱十七世纪富二代穿越1836年泽许公国的崛起大明首辅:杨士奇抗战:签到军事基地成晋西北霸主大唐之九子夺嫡我在大夏被迫搞事的日子开局流放西北,强塞三个西域媳妇黄沙百战穿金甲行道:兵道奋斗在汉末乱世三国吕布之横扫千军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录!!!塞音老仙闹大明穿越大宋,女侠全是我的!
最近更新鬼王爷我,天罗煞星,镇守人间五十年山河红颜赋大明工业导师清史错位录大梁好声音铸运天秦明末:从赤贫到雄掌天下成长之红颜助我明末军火商,用汉阳造逆天改命开局被妻妾们逼宫双穿门,带着咱妈去历史做外交!汉末三国路大明:我和朱元璋一起打天下重生三国,请叫我蔡文帝隋唐:家兄程咬金我与霍去病,共享封狼居胥之名杀手崇祯双穿之:太平军铁蹄横扫清廷民国茶圣:从零开始建商业帝国
穿越大明,我哥朱标,我爹朱元璋 cgws - 穿越大明,我哥朱标,我爹朱元璋txt下载 - 穿越大明,我哥朱标,我爹朱元璋最新章节 - 穿越大明,我哥朱标,我爹朱元璋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