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后,88狙依旧静静地躺在博物馆的展柜里。枪托上的“年轮”愈发温润,那道裂痕在岁月的沉淀下,变成了最动人的印记。玻璃罩外,依旧每天都有人驻足——有白发苍苍的老人,有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有牙牙学语的孩子。
这年夏天,博物馆举办了“雪岭枪魂传承大典”,邀请了五代守护者的后人:陈峰的孙子陈阳,是一名边防军人;麦麦提的孙女古丽,是边境村的小学老师;阿依古丽的儿子热合曼,是特勤中队的狙击手队长;祖丽皮亚的孙子艾克拜尔,是博物馆的讲解员。
大典上,陈阳捧着爷爷的狙击笔记,古丽拿着麦麦提当年修复枪托的胡桃木屑,热合曼扛着一把新的88狙,艾克拜尔则站在展柜旁,讲述着88狙的故事。
“这是我爷爷当年用的笔记,里面每一页都写着‘守护’两个字。”陈阳翻开笔记,里面的字迹虽然泛黄,却依旧清晰,“他说,枪可以老,但守护的信念不能老;人可以走,但枪魂不能走。”
古丽举起一个小小的木盒,里面装着胡桃木屑:“这是我爷爷当年修复枪托时剩下的木屑。他说,枪托的裂痕就像人的伤疤,虽然不好看,却是最珍贵的记忆。我们要记住这些记忆,才能把枪魂传下去。”
热合曼扛着新的88狙,走到展柜旁,对着老枪敬了一个军礼:“这把新枪,和老枪一样,枪托是温的,心是热的。我们会像前辈们那样,用它守护边境线,守护每一个人。”
艾克拜尔站在展柜前,声音洪亮地说:“五十年了,88狙的枪托依旧温润,因为每天都有无数人用体温焐着它;雪岭枪魂依旧鲜活,因为每一代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传承着它。它不再是一把枪,是新疆的图腾,是祖国的骄傲,是每一个守护者心中的信念。”
大典的最后,所有人围着展柜,齐声念出陈峰狙击笔记扉页上的话:“枪为心役,心为疆守;雪岭枪魂,薪火永燃!”
声音回荡在博物馆里,透过玻璃罩,传到88狙的枪托上——那道“年轮”仿佛被唤醒,在阳光下泛着温暖的光,像是在回应着每一个守护者的誓言。
当天晚上,艾克拜尔在博物馆的留言本上,写下了这样一段话:“五十年前,陈峰爷爷扛着88狙,守着边境线;五十年后,我们捧着枪魂,守着初心。枪会老,人会走,但雪岭枪魂,永远不会消散。它会在课本里,在博物馆里,在每一个新疆人的心里,永远燃烧,直到永远。”
月光透过窗户,洒在88狙的枪托上。那道裂痕里,仿佛又多了一层新的“年轮”——那是属于新时代的印记,是属于每一个守护者的温度,是属于雪岭枪魂永恒的心跳。
雪岭依旧,山河长青;枪魂不灭,薪火永燃。这,就是88狙的故事,是新疆的故事,是祖国的故事,是一代代守护者用生命写下的,永恒的传奇。
喜欢雪岭枪魂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雪岭枪魂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