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春后,新疆边防总队博物馆接到了一个特殊的任务——参与“全国红色文物巡展”活动,把88狙的故事,带到全国各个省市,让更多人知道,在遥远的帕米尔高原,有这样一把老枪,有这样一群守护者,有这样一段动人的“雪岭枪魂”传奇。
消息传来时,整个博物馆都沸腾了。阿丽玛激动地抱着艾克拜尔的胳膊,眼里满是泪水:“艾克拜尔老师,我们的老枪要去全国巡演了!它要让更多人知道,新疆的故事,祖国的故事!”
小艾克拜尔也蹦蹦跳跳地喊着:“太好了!老枪要去看外面的世界啦!我要跟着一起去,给全国的小朋友讲格桑花的故事,讲边境线的事!”
艾克拜尔的心里,既激动又忐忑。激动的是,88狙的故事终于能走出新疆,走向全国;忐忑的是,这把老枪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长途运输,会不会对它造成伤害?
为了确保老枪的安全,博物馆特意邀请了全国顶尖的文物保护专家,对88狙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和保护。专家们给枪身做了特殊的防腐处理,给枪托套上了定制的绒布套,还设计了一个防震、恒温、恒湿的专用运输箱——运输箱里,不仅有固定老枪的装置,还放了一小罐从边境线带来的格桑花土,让老枪时刻能“闻到”家乡的味道。
出发那天,博物馆里挤满了送行的人。有白发苍苍的老人,有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有穿着校服的孩子,还有边防连的战士们。大家都围着88狙的运输箱,眼里满是不舍和期待。
“老枪,一路平安!”老赵颤巍巍地摸着运输箱,眼里泛着泪光,“到了外面,要好好的,把我们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艾连长带领战士们,对着运输箱敬了一个庄重的军礼:“老枪,我们在边境线等你回来。等你回来时,我们一定给你带最新鲜的格桑花,给你讲最新的边境线故事。”
孩子们则把自己画的格桑花、写的祝福卡片,贴在运输箱的周围,像给老枪穿上了一件彩色的衣裳。小艾克拜尔把自己那支画了裂痕和格桑花的彩笔,也放在了运输箱里:“老枪,带着我的彩笔,走到哪里,都能画出格桑花,画出守护的故事。”
艾克拜尔牵着小艾克拜尔的手,看着运输箱被小心翼翼地抬上卡车,心里满是感慨。他知道,这把老枪,不仅是新疆的“镇馆之宝”,更是全国人民的“精神财富”;它带去的,不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种信念——一种“枪为心役,心为疆守”的信念,一种“雪岭枪魂,薪火永燃”的信念。
巡展的第一站,是北京。当88狙的运输箱被打开,老枪静静地躺在展柜里,枪托上的包浆温润,那道裂痕在灯光下格外显眼时,展厅里的观众都停下了脚步,眼里满是敬畏和好奇。
艾克拜尔穿着整齐的讲解服,站在展柜旁,开始讲述88狙的故事:“这把枪,叫88狙,它来自遥远的帕米尔高原,来自新疆的边境线。它陪着陈峰前辈,在雪地里潜伏过三天三夜;它陪着麦麦提前辈,在雪地里送过救灾粮;它陪着祖丽皮亚奶奶,在边境线种过格桑花……它的枪托里,藏着无数守护者的心跳;它的裂痕里,刻着无数动人的故事。”
观众们听得入了迷,有人拿出手机,记录下这把特殊的老枪;有人拿出笔记本,认真地记录着故事的细节;还有孩子,像小艾克拜尔当年那样,趴在展柜旁,伸出小手,隔着玻璃,轻轻摸了摸枪托的倒影。
“爷爷,这把枪为什么有裂痕啊?”一个小女孩问。
艾克拜尔笑着说:“这道裂痕,不是伤,是勋章。它是麦麦提前辈为了保护这把枪,摔在岩石上留下的;它是陈峰前辈为了救牧民孩子,在冰窟窿里留下的;它是一代代守护者,用生命和信念,刻下的勋章。”
小女孩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画纸,认真地画了起来——画的是一把有裂痕的枪,旁边还有一朵小小的格桑花。
在北京的巡展结束后,88狙又陆续去了上海、广州、西安、成都等十几个城市。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引起轰动;每到一个地方,都有无数人被它的故事感动;每到一个地方,都有新的祝福和故事,被写进留言本里,被装进专门的收集箱里——这些,都是要带回新疆,放在88狙展柜旁的“宝贝”。
在上海,一位老将军看完展后,在留言本上写下:“枪魂即军魂,军魂即国魂。88狙的故事,是中国军人的故事,是中华民族的故事。”
在广州,一群大学生看完展后,自发组织了“守护边境线”的公益活动,要为新疆的边防连捐赠物资。
在西安,一位老师带着学生们来看展,回去后,在课堂上开设了“雪岭枪魂”主题课程,让孩子们从小就了解边境线的故事。
在成都,一位画家看完展后,创作了一幅
喜欢雪岭枪魂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雪岭枪魂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