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老爷子坐在红木太师椅上,
虽已年近七旬,头发花白,但眼神依旧锐利清明,带着历经风雨后的通透与沉稳。
他看着坐在对面,眉宇间带着一丝年轻人特有倔强的孙子高和平,缓缓开口:
“和平,把你和你父亲安排到那个小县城,心里有怨气吧?”
高和平抿了抿嘴,没有直接回答。
他毕业于名牌大学,原本有更好的选择,却被爷爷一纸安排,去了偏远县城的机械厂,说心中毫无波澜那是假的。
老爷子似乎看穿了他的心思,轻轻呷了口茶,目光投向窗外,仿佛在回顾波澜起伏的过往:“树大招风啊。
咱们高家,看起来枝繁叶茂,你二叔在部队,你父亲在地方,我虽然退下来了,但还有些名头。可越是如此,越要懂得藏锋敛锐。”
他顿了顿,语气凝重了几分:“现在的风向,有些琢磨不透。
我这把老骨头倒不怕什么,但你们年轻人,未来的路还长。
那个县城虽然偏远,经济落后些,但胜在平静,是个能沉下心来做事,也能……避开一些风浪的地方。
尤其是你母亲那边……”
老爷子没有把话说完,但高和平瞬间明白了。
他的母亲出身于昔日显赫的资本家家族,虽然如今家族早已转型,但这段背景在特定的风向下,
很可能成为被人攻讦的借口。爷爷此举,是在未雨绸缪,尽可能地保护他们。
“我明白了,爷爷。”高和平心中的那点怨气消散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和对爷爷深谋远虑的敬佩,
“我会在那边好好干的,不会给您和家里丢脸。”
老爷子欣慰地点点头,目光重新落回孙子身上,带着慈祥与洞察:
“你能明白就好。记住,在哪里不重要,重要的是守住本心,脚踏实地。至于其他的……包括你的终身大事,”
他意味深长地看了高和平一眼,“爷爷不干涉,但你要心中有数,有些阻力,或许比你想象的要大。”
当时的高和平,并未完全理解爷爷最后一句话的深意。
直到他回到父母身边,面对母亲迫不及待、充满功利色彩的催婚时,他才真切地体会到爷爷口中的“阻力”是什么。
高和平刚从爷爷那里回来没两天,屁股还没坐热,就被母亲拉着手,开始了新一轮的“谆谆教诲”。
“和平啊,你看你也大学毕业了,工作也稳定了(在父母看来,在机械厂挂职就是稳定),这终身大事也该考虑起来了。”
高母语气温和,但眼神里带着不容置疑的急切,
“你张阿姨家的侄女,就是孙县长的那个外甥女,叫莉莉,师范毕业,现在在县小学当老师,模样周正,性格也文静,我看跟你挺般配的。”
高和平眉头微不可察地蹙了一下,没吭声,端起茶杯喝了一口。
高母见他不接话,又继续道:
“要是你觉得莉莉年纪小了点,那刘书记家的外甥女,王倩,也在财政局工作,家里条件没得说,人长得也大气……”
“妈,”高和平放下茶杯,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烦躁,
“我这才刚工作,不急。再说,感情的事,总得讲个缘分,不能光看家世吧?”
“缘分?家世就是最大的缘分!”
高母有些不悦,“你爷爷把你爸和你安排到那边,是为了避风头,
不是让你真的在那里扎根的!你的婚事,必须慎重!找个门当户对的,将来对你,对咱们家都有好处!那些小门小户的姑娘,谁知道是冲着什么来的?”
高和平听着母亲的话,心里一阵憋闷。他知道母亲是为他好,也为家族考虑,但这种将婚姻明码标价、
充满算计的方式,让他从心底里感到排斥。
他向往的,是那种纯粹的,怦然心动的感情,就像……就像……
他脑海里不由自主地浮现出那天在食堂,撞进他怀里的那个姑娘。
那双清澈惊慌的杏眼,那白皙泛红的脸颊,那纤细的身影和身上淡淡的清新气息……一种莫名的悸动再次划过心间。
“妈,我知道了。这事以后再说吧,我厂里还有事,先去给我爸送份文件。”
高和平找了个借口,拿起桌上母亲早就准备好的文件袋,几乎是逃也似的离开了家。
骑着自行车穿行在县城并不宽阔的街道上,高和平的心情依旧有些烦躁。
母亲的话像一块石头压在心头,让他对所谓的“相亲”更加抗拒。
直到他骑着车,快到机械厂门口时,远远地,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正从厂里走出来。
正是那个姑娘!
她今天没穿工装,穿着一件半新的浅蓝色碎花衬衫,下身是黑色的确良裤子,
梳着两条乌黑的麻花辫,身姿窈窕,步伐轻快。
阳光洒在她身上,仿佛给她周身镀上了一层柔和的光晕。
她正和身边一个年纪相仿的女工说笑着,侧脸线条柔和,笑容干净而明亮。
高和平的心跳,毫无预兆地再次失控。他下意识地捏紧了车闸,自行车慢了下来。
他看着她和朋友告别,独自朝着家属院的方向走去,那抹浅蓝色的身影在春日的光影里,美好得不像话。
所有的烦躁和憋闷,在看到她的一瞬间,奇异地烟消云散了。
母亲介绍的那些县长侄女、书记外甥女,她们或许家世显赫,或许容貌不俗,但从未有哪一个人,
能像眼前这个仅有两面之缘、甚至连名字都不知道的姑娘这样,
仅仅一个身影,就能瞬间抚平他心头的褶皱,让他清晰地感受到心脏为之雀跃的力度。
如果……如果结婚对象是她的话……
这个念头突兀地冒出来,却并没有让高和平感到惊讶或排斥,反而有一种“理应如此”的笃定。
他看着她消失在家属院的拐角,在原地停留了片刻,才深吸一口气,骑着车进了机械厂的大门。
这一次,他不再觉得来给父亲送文件是件烦人的差事,反而隐隐期待起来——或许,他能有机会知道她的名字?
那份因被催婚而产生的抗拒,此刻化为了明确的目标。
他高和平的婚姻,不要那些权衡利弊的“合适”,只要这个让他一眼心动、再次遇见依旧心悸的姑娘。
翌日中午,高家客厅里,气氛透着一种精心营造的热络。
高母穿着一身崭新的藏蓝色列宁装,头发梳得一丝不苟,脸上堆着恰到好处的笑容,
正热情地招呼着两几位客人——孙县长的夫人和她那位在小学当老师的侄女莉莉,
以及刘书记的爱人和他们家在财政局工作的外甥女王倩。
莉莉姑娘看起来十八九出头,穿着时兴的碎花连衣裙,头发烫着乖巧的卷儿,说话细声细气,
偶尔抬眼飞快地瞟一下坐在对面沙发上的高和平,便立刻红着脸低下头,手里绞着帕子,一副标准文静闺秀的模样。
王倩则显得大方许多,剪着利落的齐耳短发,穿着笔挺的女式西装,言谈举止带着机关单位里养成的干练,
她微笑着与高母寒暄,目光偶尔落在高和平身上,带着几分审视和不易察觉的优越感。
高和平面无表情地坐在单人沙发上,手里捧着一杯早已凉透的茶,眼神放空,仿佛眼前的热闹与他毫无关系。
他只觉得浑身不自在,像一件被摆在货架上任人评头论足的商品。
母亲的笑声,两位姑娘或羞涩或大方的表现,以及那两位夫人看似随和实则掂量的目光,都让他感到一种莫名的窒息。
他的思绪早已飘远,飘到了机械厂食堂那个慌乱清澈的眼神,飘到了厂门口那抹阳光下浅蓝色的窈窕身影。
高母一边笑容满面地应酬着,一边用眼角的余光密切观察着儿子的反应。
见高和平一副神游天外、毫不配合的样子,心里又急又气,面上却丝毫不显,反而更加热情地给两位姑娘递水果、抓瓜子,嘴里不住地夸赞:
“莉莉老师真是文静乖巧,一看就是有教养的孩子,当老师好,稳定,以后教育孩子也方便。”
“王倩同志在财政局工作啊?那可是重要部门,年轻人有前途!一看就精明能干!”
她每一句话都意有所指,试图引导高和平看到这两位姑娘身上的“优势”。
在她看来,无论是县长家的亲戚,还是书记家的外甥女,家境、工作都拿得出手,模样也周正,
无论哪一个,都远比儿子待在那个小厂子里接触到的那些普通女工强上百倍。
她绝不允许儿子在那个小地方随便找个不上台面的姑娘。
孙夫人脸上带着矜持的笑容,打量着高和平,心里盘算着:
高家老爷子就算以后退了,但余威犹在,人脉也广。
高和平本人是大学生,模样周正,虽然暂时在县机械厂,但将来肯定是要调回市里的。
自家侄女若能嫁过去,倒也不算高攀,关键是能和髙家搭上关系。
刘书记的爱人则想得更实际些:高家这小伙子条件是不错,就是性子看起来有点闷,不如自家外甥女活络。
不过高家的背景确实殷实,对丈夫将来的仕途或许有帮助。
她看着外甥女王倩应对得体,心里暗暗点头。
两位姑娘也是各怀心思。
莉莉对高和平的外在和家世是满意的,只是对方冷淡的态度让她有些忐忑不安。
而王倩则觉得高和平条件尚可,但并非不可替代,她更看重的是高家能给她带来的实际利益和未来的发展空间。
这场看似和谐热闹的聚会,实则是给高和平相亲,每个人都在心里拨打着各自的算盘。
只有置身事外的高和平,感到无比的厌烦和疲惫。
他清楚地知道,母亲安排的这些“优选”,没有一个能触动他心底那根弦。
他想要的,是那份不掺杂任何利益算计、纯粹因为是她而产生的心动。
这场宴会最终在高和平近乎沉默的配合和几位女宾表面融洽的寒暄中结束了。
送走客人,高母脸上的笑容瞬间垮了下来,她转身看着儿子,语气带着压抑的不满:
“和平,你到底怎么回事?莉莉和王倩哪个不好?家世、模样、工作,哪一点配不上你?你倒是给句话啊!”
高和平抬起眼,看着母亲,平静却坚定地说:
“妈,她们都很好。但感情的事,不能勉强。” 说完,他转身回了自己房间,留下高母一个人站在客厅里,气得胸口起伏。
她隐隐有种不好的预感,儿子心里,恐怕是有人了。而且,绝对不是什么她看得上的人家。
这让她愈发坚定了要尽快把儿子“拉回正轨”的决心。
喜欢穿越1959,成了家里的顶梁柱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穿越1959,成了家里的顶梁柱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