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舱升空时,张叙舟摸了摸内袋的搪瓷杯 —— 里面的火星土和麦种竟没晃散,反而贴着杯壁凝了层淡银,像有人用星砂描了圈边。他把杯子举到舷窗下,阳光刚落进去,就看见最圆的那粒麦种顶起了点嫩白 —— 不是普通麦芽的浅绿,是带着点星砂光的淡银芽尖,像从火星地脉里钻出来的小灵苗。
“发芽了?” 苏星潼凑过来,指尖刚碰到杯壁,银芽尖就轻轻晃了晃,像在打招呼。她调出杯子里的湿度数据:空间站的冷凝水刚好在杯底积了层薄水,混着火星土的矿物质,竟刚好够麦种冒芽 —— 这哪是巧合,分明是上一章撒在火星节点的麦种,把地脉的 “活劲” 顺着搪瓷杯传了回来,像给这粒麦种递了口气。
护江 App 突然弹出条推送,是三叔公的实时视频:三江平原的麦场里,村民正围着个新搭的木架,架上挂着串青铜铃 —— 和张叙舟他们的青铜雨铃一模一样,铃下摆着个装满麦种的陶碗,碗里的麦粒也在轻轻跳,和空间站搪瓷杯里的芽尖晃得同频。“叙舟啊,你们在火星种麦的事,村里都知道了!” 三叔公举着陶碗笑,“我让大伙也挂串铃,跟你们的铃共振,给火星的麦种加把劲!”
视频刚断,林天水的占候消息就跳了出来,附了张手绘的星图:火星和木星之间画着道淡金连线,旁边写着 “木火相生,脉气需引 —— 麦芽为契,残片为媒”。张叙舟摸出秦俑残片,残片刚碰到搪瓷杯,“护” 字就亮起来,和杯里的银芽尖缠在一起,在舱壁映出串新坐标 —— 是木星的 - 3 号节点,刚好在火星节点的能量传导线上(对应第二篇大纲 “火星 - 木星联动” 阶段)。
“空间站的中继设备有反应了!” 苏星潼突然指向控制台,屏幕上的能量曲线正往上跳,不是骤涨,是像麦浪起伏似的缓升 —— 从火星节点传来的地脉气,正顺着设备往木星方向流,只是到了中途就有点滞涩,像被什么东西挡住了。护江力仪表盘也跟着跳了下,从
点涨到
点,备注是 “火星节点善念反馈 + 10 点”—— 是三江平原村民挂青铜铃的善念,顺着地脉传到了这里。
张叙舟把搪瓷杯放在中继设备旁,银芽尖的光立刻往设备接口钻,滞涩的能量曲线慢慢变顺。“是麦芽的地脉气在搭桥。” 他摸着杯壁,想起母亲当年种麦的诀窍:“刚冒芽的麦最灵,能顺着土气找水,比人还准。” 现在这株银芽,就是在顺着地脉气找木星的节点,像给能量搭了条软乎乎的桥。
苏星潼拆开护江队刚寄来的包裹,里面是包真空麦饼,饼坯上按着三道水纹印 —— 和母亲做的一模一样,饼袋里还夹着张纸条,是母亲的字迹:“新磨的麦粉,加了点星砂粉,你们在空间站也能吃口热乎的。” 她掰了块麦饼递给张叙舟,饼香裹着星砂的淡甜,竟和搪瓷杯里的芽尖香缠在一起,像把三江平原的麦场,搬进了空间站。
两人正吃着麦饼,银簪突然发烫,簪尖映出木星 - 3 号节点的实时画面:节点周围的星尘泛着黑,是煞力污染的迹象,比火星节点的污染轻些,却裹着股冷劲,像冻住的地脉气。“得去木星引脉气。” 张叙舟把剩下的麦饼放进搪瓷杯旁,“用麦饼的香,再加点银芽的劲,应该能化开那股冷劲。”
护江力仪表盘又跳了下,这次涨到
点,推送显示 “a 星工程师团队申请协作 —— 愿提供木星节点的星尘数据,换地球麦种的培育方法”。苏星潼笑着点了同意:“你看,连外星工程师都想要咱们的麦种,这就是地脉的善念在传啊。”
搪瓷杯里的银芽尖又晃了晃,这次竟长出了片 tiny 的叶子,叶子上泛着淡金纹,和秦俑残片的 “护” 字一模一样。张叙舟摸了摸叶子,指尖传来股软劲,像麦种在说 “我能帮你们去木星”。他把杯子小心地放进收纳盒,盒里垫着块粗布 —— 是三叔公寄来的,布上印着岷江地脉纹,刚好能裹住杯子的暖劲。
“等从木星回来,这株芽说不定能长到开花。” 苏星潼看着收纳盒,银簪的光正映在盒壁上,把木星坐标和麦芽的影子叠在一起,像张带着麦香的地图。张叙舟点点头,想起三叔公视频里的青铜铃,想起母亲的麦饼,突然觉得不管去多少星球,只要带着这杯麦芽,带着地球的暖,就不怕地脉的冷 —— 毕竟护江的劲,从来不是硬扛,是用麦香、用铃音、用发芽的小灵苗,把地脉的善念,从地球一直传到星河。
控制台的能量曲线已经平稳,木星方向的地脉气正顺着麦芽搭的桥慢慢流,像条看不见的银线,一头连着火星的红砂,一头连着木星的星尘,中间裹着空间站搪瓷杯里的银芽,和三江平原麦场的青铜铃 —— 这是最软的护江劲,也是最硬的底气,能把地球的地脉气,一直传到最远的星河。
喜欢岷江神工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岷江神工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