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在蝉鸣声中悄然流逝,转眼便入了秋。渤海郡广阔的田野里,稻谷泛黄,粟穗低垂,一派丰收在望的景象。这是张圣推行新政后的第一个大规模秋收,其成败不仅关系到今年的粮草储备,更关乎民心向背和新政的威信。
张圣对此极为重视,早在收获前便下令各级官吏深入乡里,指导收割、安排晾晒、严防火灾与盗窃,并明确宣布,将严格按照《劝农令》与《垦荒令》执行,该减免的赋税一分不少,该确认的地契一毫不差。
这一日,天高云淡,张圣轻车简从,只带着徐元及少数护卫,来到南皮城外的张家庄(原小洼村及周边区域合并而成)视察秋收。如今的张家庄,早已不复当年的破败,屋舍整齐,道路平坦,村社外围还建起了简易的防御工事。
田间地头,人头攒动,男女老少齐上阵,挥舞着镰刀,收割着沉甸甸的庄稼。空气中弥漫着稻谷的清香和收获的喜悦。看到张圣一行人,村民们纷纷停下手中的活计,激动地围拢过来,七嘴八舌地汇报着自家的收成。
“将军!将军您看!俺家这亩地,起码能打三石粟!往年想都不敢想啊!”
“是啊将军!这新犁好用,堆肥也管用!稻穗都比往年沉!”
“托将军的福,今年总算能吃饱饭了!”
一张张黝黑朴实的脸上,洋溢着发自内心的笑容和对未来的憧憬。
张圣接过一位老农递来的金黄稻穗,掂了掂分量,又仔细看了看颗粒的饱满程度,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好!收成好,大家的日子就好过!记住,收割要快,晾晒要及时,颗粒归仓!”
“将军放心!俺们都晓得!”
徐元在一旁看着这官民同乐的场面,捻须微笑,低声道:“主公,民心可用啊。此情此景,比任何檄文都能瓦解袁绍散布的流言。”
张圣点点头,对围观的村民高声道:“乡亲们!丰收不易,是大家起早贪黑、辛勤劳作的结果!也是我等上下齐心,兴修水利、改良农具的成果!只要大家信我张圣,信我们渤海的新政,我向大家保证,往后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赋税,只减不增!土地,该是谁的就是谁的!绝不让大家流汗又流血!”
“将军万岁!”
“愿为将军效死!”
人群中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声震四野。
在田间巡视一番后,张圣又来到了庄内的晒谷场。巨大的场地上铺满了金黄的谷物,村民们正用连枷、木锨等工具进行脱粒和晾晒。孩子们在谷堆间嬉戏打闹,一派安乐祥和的景象。
庄头(原小洼村老村长之子,现为张家庄管事)张老实激动地汇报:“将军,按照您和徐先生教的法子,咱们庄今年的粮食产量,平均比去年提高了四成还多!新开垦的荒地,长势也很好!缴完赋税,留下的粮食足够全庄人吃到明年夏收还有富余!”
“好!张老实,你做得不错。”张圣赞许道,“富余的粮食,可以存储起来,也可以卖给官府设立的粮栈,或者与商队交换布匹盐铁,改善生活。”
“哎!都听将军的!”张老实连连点头。
这时,一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跑到张圣面前,仰着头好奇地看着他:“你就是张圣将军吗?”
护卫刚要上前,被张圣挥手拦住。他蹲下身,温和地笑道:“是啊,我就是张圣。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虎子!”小男孩一点也不怕生,“我爹说,是将军让我们有饭吃,有衣穿!我长大了也要当镇海军,跟着将军打坏人!”
童言稚语,引得众人大笑。张圣摸了摸虎子的头,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和巨大的成就感。守护这些纯真的笑容,让更多的孩子能无忧无虑地长大,这不正是他奋斗的意义之一吗?
秋收的喜悦如同和煦的秋风,吹遍了渤海的每一个角落。各郡县传来的消息都令人振奋,普遍丰收,民心安稳。官府设立的收粮点前排起了长队,百姓们踊跃缴纳公粮,同时用余粮换回自己需要的物资。府库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充实起来。
丰收也带来了商业的繁荣。甄俨主持的商务司趁机举办了一场小型的“秋收互市”,吸引了不少来自幽州、青州乃至徐州的商队。渤海的粮食、海盐、肥皂、香水等特产备受青睐,换回了大量的皮革、马匹、生铁、药材等战略物资。南皮城内外,商旅云集,熙熙攘攘,呈现出乱世中难得的繁华景象。
借着秋收定民的东风,张圣顺势推行了几项新的举措。一是由“文渊阁”牵头,蔡琰主要负责,开始编撰更为系统、实用的《农事指南》,准备刊印后下发各乡亭,进一步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二是扩大“官学”规模,在各县增设蒙学,并设立“技工学堂”,招收平民子弟,传授木工、铁匠、建筑等实用技能,为未来的工业发展储备人才。三是正式颁布《抚恤令》,明确规定对阵亡、伤残将士及其家属的抚恤标准,并由官府负责落实,此举极大地安定了军心,提升了军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夜幕降临,将军府内设下家宴,庆祝丰收。甄姜精心安排了菜肴,多以新收的谷物和时令果蔬为主,虽不奢华,却也别具匠心。张圣、甄姜、赵雨、蔡琰(作为重要幕僚被邀请)以及徐元、赵云、黄忠等核心成员围坐一桌,气氛融洽。
席间,众人不免谈论起今年的收成和未来的展望,个个脸上都带着喜气。
徐元举杯道:“主公,今年风调雨顺,加之新政得力,乃大丰收之象。此乃上天眷顾,亦是主公仁德所致!我等敬主公一杯!”
众人纷纷举杯。
张圣饮尽杯中酒,感慨道:“非我一人之功,乃在座诸位,乃至我渤海上下军民同心协力之结果!望诸位再接再厉,让我渤海根基更为牢固!”
“谨遵主公之命!”
蔡琰看着眼前这和睦而充满希望的场面,再想起昔日洛阳的奢靡与虚浮,心中感触良多。她悄然举杯,向张圣微微示意,眼中含着欣赏与祝福。张圣会意,举杯回敬,一切尽在不言中。
赵雨则显得格外兴奋,不断向赵云和黄忠请教军中事务,偶尔插科打诨,引得众人发笑。甄姜微笑着照顾众人的饮食,尽显主母风范。
家宴结束后,张圣信步来到庭院中。秋月皎洁,银辉遍地。他心中充满了满足与豪情。秋收的硕果,民心的归附,内部的初步稳定,都让他对未来的道路充满了信心。外部虽有强敌,但只要内部稳固,民心可用,军心可用,他便有足够的底气去面对任何挑战。
“主公,夜凉了。”徐元的声音在身后响起,为他披上一件外袍。
“文表,你看这月色多好。”张圣望着星空,“我在想,是时候考虑下一步的战略了。是西进?南下?还是北上?”
徐元沉吟道:“秋收已定,民心初附,我军粮草充足,士气高昂。然,袁绍新败,实力犹存,需防其反扑。曹操挟天子,稳坐许都,正与袁术对峙,无暇北顾。或可趁此机会,向西巩固冀南,向南渗透青徐,亦可向北与公孙瓒加强联系,共抗袁绍。具体方向,还需仔细斟酌。”
张圣点头:“不错。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先将我们已控制的区域彻底消化,打造成铁板一块。然后,再寻机而动。”他的目光变得深邃,“这乱世,终究要靠实力来说话。而实力,源于这丰收的田野,源于这归附的民心,源于我们自身的强大。”
秋夜的凉风吹拂,带着谷物成熟的芬芳。渤海郡,在这个丰收的季节里,如同一位积蓄了足够力量的巨人,开始将目光投向更远的地方。而内部的脉络,在丰收的喜悦中,似乎也暂时平息了波澜,共同向着一个目标前进。
喜欢三国渔皇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三国渔皇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