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狐岭阵地上空,硝烟与血腥味混合,几乎令人窒息。俄军如同灰色的潮水,一波又一波地涌向清军摇摇欲坠的防线。守军将士依托着残破的工事,用“启明一式”和刺刀进行着最后的抵抗,但敌我力量悬殊,防线多处被突破,指挥体系近乎瘫痪。
千钧一发之际,一队由兵工厂工匠和新军护卫组成的特殊小队,冒着炮火,将几台沉重而简陋的“传声筒”设备,抢运到了野狐岭主阵地指挥所和几个关键的支撑点。
“快!接上线!”带队的工匠嘶哑着吼道。士兵们手忙脚乱地将粗重的铜线连接起来。
当守军将领半信半疑地对着那个漏斗状的筒子,向数百步外一处即将失守的碉堡下达指令,并清晰地听到对方带着杂音却明确的回复时,他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神器!真乃神器!”将领激动得声音发颤。
这原始的“传声筒”立刻发挥了作用。守军指挥官得以实时掌握各阵地的具体情况,迅速调动预备队堵住缺口,集中“雷霆铳”拔除威胁最大的火力点。虽然无法扭转整体劣势,但极大地提高了防御效率,稳住了即将崩溃的战线。
野狐岭,如同狂风暴雨中颠簸的小舟,虽然险象环生,却奇迹般地再次坚持了下来!
消息传回北京,溥仪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科技的微光,终于在战场上发挥了关键作用。他立刻下令兵工厂全力生产改进型的“传声筒”,并优先装备北疆及关外前线。
然而,单靠技术奇袭无法改变战略态势。野狐岭守军依旧在苦苦支撑,急需强有力的外援打破僵局。
就在这时,哲布尊丹巴态度微妙转变的消息,让溥仪看到了破局的希望。
“告诉奎焕,朝廷底线明确:俄人必须无条件退出所有侵占之大清领土!朝廷对忠于国家、维护统一之蒙古王公,绝不吝封赏!若有人能助朝廷击退俄寇,朕不吝以亲王爵位、双倍俸禄待之!但若有人首鼠两端,甚至助纣为虐,则视为国贼,朕必发天兵讨之,绝不姑息!”
这是对蒙古王公赤裸裸的利诱与威胁!溥仪要将哲布尊丹巴和他麾下摇摆的王公,拉到自己这边,至少,要让他们保持中立,切断对俄军的潜在支持(如提供向导、粮草)。
同时,他再次给詹天佑去电,严令京张铁路加速,甚至提出了“人歇工不歇”的日夜赶工要求。他知道,只有铁路通到张家口,帝国才能真正将力量投送到北疆。
战争的胜负,往往取决于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和远在后方的布局。
而在西苑兵工厂,战争的紧迫感催生着更多的技术创新。压缩空气项目组在“传声筒”成功的刺激下,开始尝试设计一种利用压缩空气驱动的简易钻机,用于矿山开采和土木作业,以期加快铁路隧道的开凿速度。
化学坊则与化工厂紧密合作,利用电解得到的氢气、氧气和氮气(从空气中分离的尝试刚刚开始),在溥仪模糊的指引下,开始了合成氨的初步探索——这将是未来化肥和更高级炸药的基石!
履带项目组也没有停下,他们利用化工厂提供的新型钢材,制造出了更耐用、更灵活的履带板,那台蒸汽底盘的速度和可靠性都有了小幅提升。
帝国的科技树,在血与火的浇灌下,顽强地开枝散叶。
然而,就在北疆局势出现一丝转机,后方科技稳步推进之时,负责“引蛇出洞”的小德张,带来了一个令人不安的消息:潜伏的日本间谍网络似乎察觉到了什么,活动变得更加隐蔽,原本计划的突袭行动被无限期推迟了。
“他们比我们想象的更狡猾。”小德张面色凝重,“而且,我们监听到一些零碎的信息,他们似乎在等待……关外的某种信号。”
关外的信号?溥仪的心猛地一沉。张作霖残部?还是日本人自己要有大动作?
喜欢我也太倒霉了,竟然穿越成了溥仪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我也太倒霉了,竟然穿越成了溥仪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