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联合舰队那庞大的、喷吐着浓烟的钢铁身躯,如同移动的山峦,压迫在黄海的海平面上。震耳欲聋的炮声即便远在天津卫也能隐约听见。这已不再是演习,而是赤裸裸的武力威慑,是对营口大捷最直接、最粗暴的回应。
“皇上,倭寇舰队主力尽出,其意不善!旅顺、大连、威海卫等要塞已全部戒严,然我水师力量悬殊,恐难与之争锋于海上!”王士珍的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凝重。海防,始终是帝国最脆弱的一环。
养心殿内,气氛如同暴风雨前的死寂。陆地上的胜利,在绝对的海权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一旦日军选择登陆,漫长的海岸线将处处都是漏洞。
“告诉聂宪藩、吴佩孚,沿海各口岸守军,给朕睁大眼睛!所有炮台,进入临战状态!没有朕的旨意,哪怕日军踏上滩头,也不准开第一炮!但要让他们明白,只要他们敢开火,就给朕往死里打!”
溥仪知道,此时绝不能示弱。一旦露出怯意,日本人的登陆艇下一刻就会冲上沙滩。
“同时,再次紧急照会英、美、德、法各国公使,向他们展示日军舰队在我近海挑衅之实证,要求他们履行维护远东和平之责任,对日本施加压力!”
这是外交上最后的努力。
“还有,给张之洞去电,询问向英国采购的‘蚊炮船’(小型高速鱼雷艇)和岸防炮,何时能够交付?”
远水难解近渴,但哪怕只有一丝希望,也要抓住。
战争的阴云,从未如此浓重地笼罩在帝国的上空。
然而,就在这惊涛骇浪将至的危急关头,西苑兵工厂内,那项被视为未来希望之一的电磁通讯研究,终于取得了足以改变战局的突破!
经过无数次失败,电磁通讯研究所的工匠们,成功制造出了第一台具备实用价值的火花隙式无线电报机!虽然体积依旧庞大,需要马车装载,通讯距离也仅限于数十里范围内,且受天气影响严重,但其意义非同小可——它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无需导线的跨空间信息传递!
当测试员在兵工厂内,成功地与数十里外西山一处高地设立的临时电台进行了短暂而清晰的电报通讯时(虽然只是简单的预编代码),整个研究所都沸腾了!
“皇上!我们成功了!无需电线,亦可传讯百里!”负责的工匠激动得语无伦次。
溥仪亲自试验,看着那通过电波传递、在纸带上打印出的点点划划,心中涌起难以言喻的激动。无线电!虽然还是最原始的形态,但这意味着,前线的将领可以直接与后方统帅部联系,不再受制于容易被破坏的电报线!战场信息的传递,将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立刻组建‘皇家第一无线电报队’!挑选忠诚可靠、头脑灵活之官兵,加紧训练!优先装备关外聂宪藩部及北疆前线!”溥仪毫不犹豫地下令。
他要让这划时代的利器,尽快应用于最需要它的战场!
几乎在无线电突破的同时,合成氨项目也传来了好消息。在优化了催化剂和反应条件后,氨气的产量得到了显着提升,虽然距离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还有距离,但已经具备了小批量试制硝酸的能力!
兵工厂的化学坊立刻开始利用这些宝贵的硝酸,尝试制造比“雷公炮”威力更大、更稳定的新型炸药——硝铵炸药!一旦成功,清军的攻坚和爆破能力将得到质的飞跃!
科技的进步,在巨大的外部压力下,如同竹笋般顽强地破土而出,为这至暗的时刻,带来一缕微光。
然而,坏消息总是结伴而来。就在无线电报队开始组建,新型炸药开始试验时,多伦诺尔前线发来急电:俄军得到了增援,兵力增至五千,并调来了重炮,对多伦诺尔发动了前所未有的猛攻!守军伤亡惨重,外围阵地全部丢失,残部退守城内核心区域,情况万分危急!
北疆的钉子,眼看就要被拔除了!
而更让溥仪心焦的是,日本联合舰队开始分兵,其一支分舰队径直朝着渤海湾入口驶来!目标,直指大沽口炮台!
喜欢我也太倒霉了,竟然穿越成了溥仪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我也太倒霉了,竟然穿越成了溥仪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