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岛潜艇基地,戒备森严的港湾内。
帝国首艘自主建造的试验潜艇“蛟龙-1”号,如同一条黝黑的钢铁巨鲸,静静漂浮在码头上。艇身线条还带着明显的德国VII型潜艇的影子,但许多细节已经根据帝国自身的理解和有限的工业能力进行了修改。今天是它下水舾装后的首次系泊试验。
海军部长萨镇冰亲临现场,神情肃穆。他深知,这艘看似粗糙的潜艇,承载着帝国打破水下被动局面的希望。
“报告部长,‘蛟龙-1’号主机启动试验准备完毕!”艇长敬礼汇报。
“开始!”萨镇冰沉声道。
随着命令下达,潜艇内部传来一阵沉闷的柴油机轰鸣声,排气管冒出淡淡的黑烟。虽然噪音和振动都很大,但主机成功启动并持续运行!紧接着,电动马达、舵机、潜望镜升降机构等一系列设备也逐一进行了测试。
尽管过程中暴露出不少问题——蓄电池组续航力不足、声纳性能落后、部分管路密封性不佳——但“蛟龙-1”号至少证明了自己能够动起来,能够下潜和上浮(在港池内)。这已经是零的突破!
“问题很多,但要尽快解决!”萨镇冰对陪同的潜艇研究所负责人和船厂总工说道,“我要的不是一艘只能停在港内的模型,而是一年之内,它必须能潜入黄海,执行最基本的战备巡逻任务!帝国的水下,不能永远沉默!”
---
就在“蛟龙-1”号进行系泊试验的同时,西苑“盘古计划”第五研究所内,正进行着一项看似平淡无奇,却可能蕴含着惊天动地的实验。
奥托·哈恩团队按照气体扩散法的理论方向,搭建了一个极其简陋的、小到可怜的级联实验装置。他们使用六氟化铀气体(制备过程本身就充满危险和困难),试图利用其通过布满微孔的隔膜时,质量略轻的铀-235分子会稍微快一点点的原理,来实现极其微量的同位素分离。
实验持续了数天,过程枯燥而缓慢,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精确的控制。最终,当他们收集到装置末端那微不足道的气体样本,并进行质谱分析时,仪器显示出了一个虽然微弱、但清晰可辨的信号——铀-235的丰度,出现了极其微小的、超出误差范围的提升!
“上帝啊……我们……我们好像成功了?”一位年轻的研究员看着数据,声音颤抖,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哈恩博士抢过数据报告,反复核对了半天,脸上露出了混合着狂喜和难以置信的表情。“虽然分离效率低得可怜,但这证明了思路是对的!气体扩散法,是可行的!”
这个消息被立刻作为最高机密,呈报给了溥仪。虽然距离制造出武器级别的裂变材料还有着遥不可及的距离,但这无声实验室里的一次微小成功,其意义不亚于一场战役的胜利。它证明帝国追寻终极力量的道路,虽然布满荆棘,但方向正确!
---
帝都,养心殿。
溥仪几乎同时收到了“蛟龙-1”号系泊试验基本成功和“盘古计划”取得原理性突破的报告。
对于潜艇,他批示:“加快问题整改,尽快海试。同时,启动下一代攻击型潜艇的预研,目标是更好的静音性能和更强的武器系统。”
而对于原子能,他的批示则更加意味深长:“此乃国之重器,继续投入,戒骄戒躁,务必严格保密。相关配套工业,如稀有气体提取、精密仪器制造、防护材料等,需同步跟进。”
幽蛟即将潜入深蓝,而无形的惊雷已在实验室中埋下了种子。帝国的力量,正在看得见和看不见的维度,同步积蓄、成长。这条东方巨龙,不仅要在传统的海陆空领域确立霸权,更要在那决定文明等级的最高科技殿堂中,抢占一席之地。未来的世界格局,必将因它的崛起而彻底改写。
喜欢我也太倒霉了,竟然穿越成了溥仪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我也太倒霉了,竟然穿越成了溥仪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