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拉帝国的晨光刚刺破云层,石木部落的山林里就响起了斧头砍伐的声响。十几名部落猎手围着耐旱硬木,手中的青铜斧起落间,木屑簌簌落下——他们要在三日内砍伐出足够的木材,为全民防御工程赶制“陶土-金属复合护甲”的框架。“阿丽斯大人说,这护甲能挡住外星生物的能量冲击,我们多砍一根木头,前线的士兵就多一分保障。”猎手阿木擦了擦额头的汗,将砍好的硬木扛在肩上,脚步轻快地向山下的工坊走去。
工坊里早已一片忙碌。陶窑的火舌舔舐着窑壁,工匠们将揉好的陶土擀成薄片,小心翼翼地贴在硬木框架上,再用青铜丝将金属碎片嵌在陶土缝隙中——这种“陶土裹木、金属加固”的工艺,是部落与基地工匠共同琢磨出的,既保留了陶土的隔热性,又有金属的抗冲击能力。阿丽斯走进工坊时,看到老工匠托尔正蹲在地上,用手指将陶土压实:“这护甲要护住心口和后背,得多加两层陶土,不然士兵们扛不住。”她点点头,拿起一块刚烧制好的护甲片,重量比纯金属护甲轻了一半,却能承受住小型光束枪的近距离射击。
与此同时,青禾部落的麦田里也满是劳作的身影。农耕者们踩着晨露,将改良后的“速生麦种”播撒进土里——这种麦种生长周期只有四十天,比普通麦种短了一半,是阿丽斯专门为战备培育的。“就算打起仗来,我们也不能让族人饿肚子。”部落族长握着播种器,一边播撒种子,一边对身边的年轻人说,“这片麦田要好好照看,等收获了,先给前线的士兵送去。”阳光洒在翻耕的黑土上,泛着希望的光泽,仿佛在诉说着“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的古老智慧。
老城的学堂里,防御通识教育正开展得如火如荼。上午,基地技术员莉娜站在讲台上,手里举着一个缩小版的光束预警装置模型:“大家看,这个红灯闪烁时,说明有异常能量靠近,要立刻找隐蔽处躲避;绿灯常亮,才是安全的。”孩童们睁大眼睛,手里拿着陶土捏的模型,跟着莉娜的动作模拟操作。下午,部落猎手塔拉则带着孩子们来到城外的树林,教他们识别“隐蔽地形”:“遇到危险时,要躲在粗壮的树干后,或者趴在长满茅草的土坡上,不要让敌人发现你们的身影。”孩子们学得认真,还自己动手用树枝和藤蔓搭建了简易隐蔽所,其中一个孩子捏的“防御知识陶偶”更是精巧——陶偶的肚子里藏着小石子,一按机关就能弹出,模拟“陷阱反击”,引得大家阵阵赞叹。
最让人动容的是老年群体组成的“后方支援队”。在那洛河畔的空地上,老族长带领部落老人们坐在兽皮上,手指灵活地编织着“藤蔓防御网”——他们选用最坚韧的老藤,浸泡在草药汁里增加韧性,织出的网能缠住小型机械兽的腿。不远处,基地退休工程师们正围着一堆家用能量灯忙碌,他们拆下灯座里的电池,改装成“应急信号灯”:“这种信号灯不用晶能块,靠电池就能亮,晚上挂在城墙上,能给巡逻队指引方向。”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工程师拿着改装好的信号灯,眼中满是自豪,“虽然我们上不了前线,但也能为防御出一份力。”
傍晚时分,阿丽斯沿着那洛河巡查,看到的景象让她心中满是温暖:工坊里的复合护甲堆成了小山,麦田里的种子已播撒完毕,学堂的孩子们举着陶偶在广场上演练隐蔽技巧,老人们编织的防御网正被士兵们运往城墙。“以前总担心大家会害怕,会退缩,现在才知道,只要有共同的目标,每个人都能爆发出巨大的力量。”她对着身边的助手说,声音里带着哽咽。
可这份温暖与安宁,很快就被一阵急促的警报声打破。沿海警戒塔传来消息:“应急信号灯突然全部闪烁,不是我们控制的,像是受到了外部信号干扰!而且,声波预警塔探测到的低频嗡鸣,距离新城越来越近了!”
阿丽斯立刻赶往沿海警戒塔,远远就看到城墙上的应急信号灯忽明忽暗,像在传递着危险的信号。技术员们围着设备忙碌,额头上满是冷汗:“干扰信号太强,我们无法控制信号灯,而且……那低频嗡鸣的源头,好像不止一个,正在从不同方向靠近!”
夕阳的余晖渐渐消失,夜色开始笼罩亚拉帝国。城墙上的信号灯还在闪烁,远处的低频嗡鸣隐约可闻,全民筑起的防御工事,即将迎来第一场真正的考验。那些靠近的威胁,究竟是外星生物的先遣部队,还是其他未知的危险?亚拉帝国的子民们,能否用团结与勇气,守护住自己的家园?
喜欢亚特兰提斯遗落的荒原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亚特兰提斯遗落的荒原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