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禄子手里攥着碎瓷片,快步往前走。他拐过街角,看见济仁堂的招牌。
后面有人跟着他,不远不近。
他推门进去,门上的铃铛响了一声。
掌柜正在抓药。小禄子把布包放在柜台上,说:“东宫要配安神汤。”
掌柜抬头看了他一眼,点点头。“好,等一下。”
过了一会儿,掌柜递出一个厚药包。小禄子接过抱在怀里,转身就走。出门时他没回头,但他知道那人停在了门口。
他贴着墙根走回东宫。进角门时守卫照例搜身。他张开手,袖子里的碎瓷片滑进手掌,又悄悄塞回去。守卫什么都没查到。
书房灯还亮着。
沈知意坐在桌前,见他进来,问:“双倍?”
小禄子喘气,点头。“是双倍。”
她伸手接过药包,撕开油纸,取出里面的信。纸上是炭笔写的字,字迹潦草但清楚:赵承业收了玉佩,答应做官。秦父知道这事,暂时不动,怕打草惊蛇。
沈知意看完,把信凑到烛火上烧掉。火烧完最后一角,她放下手。
“去叫人。”她说,“把私册拿来。”
小禄子出去了。她走到书架前,抽出一本旧账本模样的册子。封皮没字。打开后每页都写着人名、职务和关系。她在“赵承业”三个字上画了个圈,旁边写了个“危”字。
门外脚步响起,小禄子回来了。
“娘娘,您要的东西都在。”
她坐回桌前,铺开一张白纸,提笔写第一句:非一家之忧,乃社稷之患。
她顿了一下,继续写:现在有京营提督私下见边将,送钱许官,目的不明。镇北将军秦威三代守边,忠心可靠。如果因为谣言动摇军心,可能引发内乱。请各位大臣一起保护忠良,稳定朝局。
她写得很慢,一句一句改。不提太子,不说争斗,只讲边军和国家安危。写完后吹干墨水,折成三折,放进信封。
“拿去苏府。”她说,“交给苏文昭本人。他不在就等,不能给别人。”
小禄子接过信就要走,她又说:“告诉他,这不是求救,是提醒。苏家生意遍布南北,要是边关打仗,货走不了,损失会很大。”
小禄子记住话,快步走了。
夜风变凉。
沈知意站在窗边,看着小禄子的身影消失在宫道尽头。她没点灯,就站着。远处打了更,已是三更天。
她回到桌前,翻开私册,在最后一页写下:联保启动,待苏家回应。
天刚亮,小禄子回来了。
“苏大人答应见您。”他说,“让您派人去接头地方。”
沈知意换上一身素色衣服,脸上没化妆。她带着小禄子从东宫侧门出,走到皇城西巷一家茶铺。苏文昭已经在了,穿便服,身边没人。
两人坐下。茶没喝,先说话。
“你让我掺和进来。”苏文昭声音低,“我家从不站队。”
“我不是拉你站队。”沈知意说,“我是让你看清形势。李嵩想动秦家,不是因为秦威犯错,是想让京营独大。今天能动秦家,明天就能动别的边将。谁来守北境?谁挡外敌?”
苏文昭没说话。
“你们做生意,靠的是南北畅通。”她接着说,“要是边境打仗,商队停运,税加重,赚再多也留不住。这不是帮太子,是帮你自己。”
苏文昭看她一眼。“你说得对。但我不能带头署名,太显眼。”
“不用你带头。”沈知意从袖中拿出文书,“你只要找几个中立的大臣,问问他们愿不愿签。户部王侍郎、工科张给事中、礼部李郎中,这三人一向主张不能轻动边防。你问他们一句:秦家倒了,下一个是谁?”
苏文昭盯着那张纸看了很久,终于点头。“我试试。”
“越快越好。”她说,“晚一天,边军就多一分危险。”
苏文昭收起文书,起身离开。临走前说:“明天这个时候,我给你答复。”
沈知意回到东宫,直接进书房。
她让小禄子守在门外,不让任何人打扰。她坐在桌前,重新整理秦家军职名单,把可能被拉拢的人一个个圈出来。写到一半,小禄子进来通报:周显大人求见。
她立刻让人进来。
周显年纪大,走路慢,眼神清楚。他进门低声说:“我已经安排好了。联名信会夹在《东宫月报》里,由詹事府正常递上去。十三皇子党查不出来。”
沈知意点头。“辛苦了。”
“这样办安全。”周显说,“要是单独递奏疏,肯定被拦。走日常流程,反而没事。”
“那就麻烦您按时上报。”
周显走后,她继续写名单。到了傍晚,小禄子又进来。
“苏大人回来了。”他说,“他在回廊等着。”
沈知意起身出去。
苏文昭站在月洞门前,手里拿着一封信。“我找到五个人愿意签字。王侍郎、张给事中、李郎中,还有刑部刘员外、太常寺孙少卿。他们都同意保秦家,条件是文书不能提储位之争。”
“文书我已经改好了。”她说,“只谈边军稳定,别的都不说。”
苏文昭把信递给她。她快速看了一遍。七个名字,都是清流官员,没有一个是沈家人。这份联名信一旦呈上去,分量很重。
“谢谢。”她低头行礼。
“不用谢。”苏文昭说,“我只是做了该做的事。”
他转身走了,身影消失在暮色里。
沈知意回到书房,马上把信和《东宫月报》装订在一起,放进匣子。她亲手交给小禄子。
“明早准时送到詹事府。”她说,“亲手交到周大人手上。”
“是。”
她坐下,打开私册,在最后一页写下:联名成势,信已备妥,明日入宫。
窗外打了两更。
她没换衣服,也没卸妆,还是穿着白天那身素衣,坐在灯下等消息。
萧景渊不知道这些事。他一整天都在厨房做新糕点。他做了蜜蒸糕,加了核桃碎,尝了一口觉得不够甜,又加了些糖霜。
傍晚时,他把一块新做的糕点放进食盒。食盒上写着“凤瑶专属”。
他摸了摸盒子,小声说:“等她回来吃。”
第二天早上,周显拿着《东宫月报》进了内廷。
皇帝正在批奏章。他翻到中间,忽然停下。一份信夹在报告里,封面写着“七臣联名,恳请明察边将忠奸事”。
他皱眉展开,一字一字看完。
名单上的人他都认识。六部侍郎、给事中、员外郎,全是中立派,没有一个是太子党。
他手指敲了敲桌子。
内侍低声说:“苏家昨晚请了王侍郎和张给事中吃饭,席间说了‘边事不可轻动’。”
皇帝冷笑一声。“有人想借刀杀人,却忘了刀也能伤自己。”
他把信压在桌上最显眼的地方,叫来心腹太监。“查最近一个月京营的出入记录,特别是私下调动的士兵名单。另外,盯住李嵩府上每天进出的便衣人。”
太监领命退下。
皇帝靠在椅子上,闭眼片刻。
而在东宫,沈知意收到小禄子带回的消息:信已送进内廷,皇帝亲自看了,没有退回。
她坐在书房,轻轻合上私册。
嘴角微微松了。
窗外打了三更。
皇宫深处,一道朱批落下。
喜欢软饭太子逆袭记:双妃护航咸鱼帝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软饭太子逆袭记:双妃护航咸鱼帝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