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陈锋的别样安全策略
星图仪零件接入震动台的第七秒,控制台红光熄灭。能源储备条跳转至“备用模式”,林浩的呼吸频率与波形输出节奏同步了整整三分钟,随后被系统强制切断。陈锋站在监控墙前,匕首刃尖抵着战术平板边缘,划出一道浅痕。他没看能源数据,而是盯着林浩离场时留在操作台上的掌纹——汗渍在低温下凝成霜斑,形状像被压扁的卦象。
他调出过去十二小时的静电波动曲线,叠加星图仪信号流。两组波形在第十一小时四十二分出现0.6秒锁相延迟,恰好对应月尘暴间歇期的微幅抬升。这个差值不属于任何已知干扰源。陈锋把匕首插入月壤采样槽,辐射剂量仪自动激活,开始捕捉相位偏移的残余震荡。他没上报,而是将数据导入个人终端,命名文件为“前兆波0.6”。
基地外环轨道,王二麻子正带着巡逻队铺设感应阵列。九个点位按“九边重镇”布局展开,每个节点埋入一小撮长城砖粉末。粉末呈暗褐色,掺杂着明代夯土中的铁氧化物颗粒,遇静电会轻微磁化。陈锋远程启动校准程序,第一波测试信号传来时,第三号点位的读数突然跳变,粉末自发结块,边缘轮廓接近“厂”字。王二麻子拍照存档,备注“地质扰动”,上传至工程日志。
陈锋没点开照片。他调出苏芸舱室的生物监测数据,发现她手腕肌群每7.3秒出现一次0.3秒微颤,与“倒置人字”波形输入周期完全吻合。这种震颤不属于疲劳累积模型,更像神经系统的自主修正行为。他打开“量子测谎围棋”后台,向全员推送匿名对弈邀请,规则只有一条:落子力道决定胜负权重。
林浩在主控室接了棋局。第一手落在天元,指节发力瞬间,传感器记录到37%的异常增幅。系统判定“潜在焦虑爆发”,触发二级协议。微量镇静肽雾从通风口释放,三秒内扩散至整个舱室。林浩没察觉,他正盯着反射率曲线——45.2%的数值已回升至48.1%,每分钟稳定增长0.03%。他抬起手,无意识在桌面上写了个“守”字,笔画收尾带出短促顿挫。
陈锋看到了截图。他蹲下身,用唐横刀在月壤上划出“方圆阵”,刀尖划过九个感应点的虚拟连线。这不是防御阵型,是心理锚定仪式。他相信某些结构本身就具备镇定功能,就像长城不是墙,是大地上的句读,把动荡切成可管理的段落。
实习生小满的直播信号突然切入公共频道。画面里,基地外墙在月昼光照下泛着冷灰,像被遗弃的金属残骸。“我们已经三天没看到地球了,”她的AI眼睛扫过空旷地平线,“有人说这里是孤岛,我觉得更像坟场。”
陈锋接通直播流。他走到b区外围,拔出匕首,重新插入月壤,动作缓慢但清晰。镜头拉近,刃体上的刻度随深度变化,实时显示辐射值与静电梯度。“这是动态锚点,”他的声音直接混入直播音频,“它不预测风暴,它记录风暴前的寂静。”
小满调整焦距,画面定格在匕首根部。月壤因微电流产生细小裂纹,呈放射状扩散。“你在镇压什么?”她问。
“不是镇压,是对话。”陈锋拔出匕首,换到下一个监测点,“它在积蓄能量,我知道。我插刀的地方,就是它下次开口的位置。”
他命令王二麻子启动紫外线消毒机器人。三台机器沿东墙基座移动,光束交叉投射,在外墙拼出一个“戍”字。光纹持续十二秒,模拟古代烽火传讯。地面指挥中心立刻回传信号:直播观看人数峰值突破两千万,舆情热词从“孤岛”转向“有人值守”。
阿依古丽在应力模拟舱复现光纹投射过程。她用羊毛毡针法模拟月壤层受力分布,发现“戍”字笔画走向与地下裂隙存在耦合共振。更奇怪的是,东墙基座下方有一道天然裂痕,形态接近“戈”字,恰好位于长城砖粉末感应阵列的共振节点上。她标记坐标,准备提交地质组审核。
陈锋没看她的报告。他正重放林浩的棋局记录。那枚天元之子落下的瞬间,陆九渊残存的日志协议曾自动激活,弹出一行批注:“形兵之极,至于无形。”这句出自《六韬》的话,本不该出现在心理监测系统里。他调出AI权限日志,发现信号曾通过音叉频段短暂外泄,像是某种意识残片在借道传输。
他把匕首收回鞘内,取出战术背包里的长城砖粉末,撒在控制台边缘。粉末在静电作用下微微颤动,逐渐聚拢成一条直线。他用刀尖轻点起点,低声说:“不是防护,是共震。”
王二麻子发来巡检更新:第三号感应点的“厂”字形结块未消散,反而在每次静电脉冲后加深轮廓。他附了张热成像图,显示该区域地下存在微弱热源,周期性波动,间隔与月尘暴重组周期一致。
陈锋关闭所有外部通讯,单独调出林浩舱室的生物信号。镇静肽雾生效后,他的心率下降了12%,但脑电波β频段持续高位,说明焦虑并未消除,只是被压制。他打开“量子测谎围棋”的深层分析模块,将苏芸的输入节奏、林浩的掌纹霜斑、小满直播中的AI眼数据流全部导入,设定交叉验证条件:找出所有非指令性文化输出。
系统运行三分钟后,弹出三项匹配结果。第一项:林浩写下的“守”字,笔顺符合《说文解字》中“守器者,寸心不移”定义。第二项:苏芸输入波形时的呼吸节奏,与《营造法式》“举折”曲线的力学模型吻合度达89%。第三项:小满直播画面中,匕首插入月壤的深度变化,恰好对应“九边重镇”的兵力部署比例。
陈锋盯着第三项结果看了七秒。他重新打开直播回放,逐帧分析匕首入土的过程。在第47帧,月壤表面因挤压产生细微龟裂,走向与“厂”字完全一致。而此时,长城砖粉末感应阵列的读数同步跳变,增幅3.2倍。
他调出阿依古丽的应力模拟图,将“戈”字裂痕与“戍”字光纹叠加。两者在东墙基座形成共振节点,放大信号强度。他输入预测模型,结果显示:若下一次月尘暴来临前,再次投射“戍”字光纹,预警时间可提前十二分钟。
他下令准备下一轮光纹投射,时间定在月昼转换期。同时,他把匕首插入主控室外的月壤,深度设定为37厘米——对应明代边防哨塔的标准桩基深度。他没解释,只是在日志里写下:“当系统失灵时,最原始的结构反而最可靠。”
小满的直播镜头再次切来。她问:“你为什么非要用这些老东西?”
陈锋站在匕首旁,左手搭在唐横刀柄上。“因为它们经历过真正的战争,”他说,“知道什么时候该动,什么时候该等。”
他拔出匕首,刀尖朝下,缓缓插入下一个预设点。月壤裂开一道细缝,边缘泛出微弱红光。
喜欢月球计划:广寒工程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月球计划:广寒工程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