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晶噬回溯·时间琥珀
钢笔尖悬在图纸上方,墨迹未干。林浩的手腕停在半空,像是被什么无形的东西卡住了节奏。
他没动,但眼角抽了一下。
周围的空气变了。不是温度,也不是气压,而是那种细微到几乎无法察觉的“顺序”——尘埃不再漂浮,而是在往回走。一粒月壤正从墙边退回到裂缝中,轨迹清晰得像倒放的录像。
“不对。”苏芸低声说。
她蹲在茶盏旁,指尖刚沾上朱砂,就发现杯底的月尘开始逆向流动。原本顺着《广陵散》余韵排列的纹路,此刻正一点点拆解,仿佛时间本身被人按下了回退键。
林浩猛地敲了三下终端外壳。
鲁班-IV的日志界面瞬间冻结。最后一行打印指令停留在“文脉障壁·甲子一号结构固化完成”,可系统后台却显示这条命令正在被反向执行——就像有人把造好的墙一块块拆回去,连数据都跟着倒流。
“晶化过程逆转了。”他说,“不是故障,是规则变了。”
赵铁柱抱紧地球仪,指节发白。仪器屏幕原本静止在静海坐标,现在却自动亮起,投出一片悬浮于月轨的建筑群影像。飞檐翘角泛着青铜釉光,屋脊线条流畅得不像人类设计,倒像是某种文明记忆的具象化复现。
更奇怪的是,其中一座塔楼的檐角,挂着一条细链,在虚空中轻轻晃动——形状像极了苏芸改过的二维码项链。
“这……是未来?”夏蝉靠墙坐着,茶盏捧在胸前,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
没人回答。
陈锋已经背靠岩壁站定,匕首刃面展开为辐射仪,扫视四周。数值正常,波动平稳,可他的眼神越来越沉。战术背包里的长城砖粉末突然震动起来,密封袋内自行排列成一个篆字——“甲子”。
他盯着那两个字看了两秒,收进夹层,一句话没说。
林浩取下墨斗,将线绳蘸上墙上残留的分子沉积物,缓缓拉过地球仪投射的影像路径。丝线微微震颤,不是因为风——这里没有空气对流。它在共振,频率与墙体生成时的声波残迹一致。
“这不是幻觉。”他低声说,“是有质量的信息在穿越时间。”
苏芸用发簪在地面写下“归藏”二字,这是《周易》里讲逆数的卦序。她想试试能不能捕捉到时间回溯的周期规律。可笔画刚落,月尘就在她指尖前退开,像是拒绝被标记。
“我们在被排除在外。”她说,“它不让我们记录。”
林浩转头看她:“谁?”
她摇头:“不知道。但这个空腔……它有自己的节奏。刚才我们建墙,是它允许的。现在它要倒带,也不需要我们同意。”
赵铁柱忽然开口:“别让它拉我进去。”
众人一怔。
他额头渗汗,双手死死压住地球仪的静海区域,身体微颤,像在对抗某种牵引力。“画面里……有我在走动。穿的是现在的工装,可动作不是我做的。它在预演,还是在复制?”
林浩立刻蹲到他身边,用手套检测地球仪外壳的电磁场。读数异常,但不是来自外部干扰,而是设备内部存储的数据正在自我重构——老式地球仪本不该有投影功能,可现在它不仅投出了影像,还在不断刷新细节。
“你碰它的时候,有没有感觉延迟?”林浩问。
“有。”赵铁柱咬牙,“每次我想关掉画面,手指都慢半拍。就像……我的意识落在了操作后面。”
林浩明白了。这不是预测,也不是幻象。是时间差。
某个未来的节点,他们的行为被捕捉、被回传,而现在,这段信息正试图嵌入现实,形成闭环。
他迅速翻开图纸背面,开始手绘能量流向图。既然数据能倒流,那就用物理锚点把它钉住。他画出墙体、茶盏、音叉的位置,标出墨斗丝线的张力方向,最后连上地球仪的投影轴心。
当四点连成闭环时,钢笔尖突然一顿。
图上自动生成了一条额外的线,指向深岩层某处——正是他们最初发现裂缝的地方。
“源头在那里。”他说,“时间褶皱的支点。”
苏芸立即指挥夏蝉将茶盏嵌回锚定核心凹槽。杯底月尘再次流动,这次却是逆时针旋转,速度越来越快。她取出音叉贴地,骨传导传来一阵低频震动——不是声音,是节奏,像心跳,但间隔在缩短。
“回溯速率在加快。”她报数,“每分钟0.7秒,现在是0.9,还在上升。”
林浩盯着手表。星图仪指针轻微偏移,显示出木星磁暴前锋的轨迹。按原计划,还有七十二小时抵达月球轨道。可现在,它的位置提前了整整六十小时。
双重异常叠加,意味着他们只剩不到一天时间应对冲击。
“唐薇刚发来加密通讯。”陈锋终于开口,声音低而稳,“冰火长城底部液态水层开始坍缩,氡气峰值两小时内会突破安全阈值。她建议立即启动量子锚定程序。”
林浩没说话,只是把图纸翻了个面,在空白处写下一串参数:时间回溯率、空间曲率波动值、影像实体化强度。他想找出一个临界点——什么时候,未来会变成现在。
赵铁柱还在对抗地球仪的牵引。他的呼吸变得急促,手臂肌肉绷紧,像是随时会被拖进那个影像世界。
“帮我按住它。”他对林浩说。
林浩伸手压住仪器顶部。刚接触,就感觉到一股微弱的吸力,仿佛设备内部形成了负压区。他立刻用墨斗丝线缠住机身,在周围划出三个同心圆,模仿《鲁班经》里的“定鼎圈”。丝线绷直后,吸力减弱了些。
“有效。”他说,“物理约束能延缓信息入侵。”
苏芸看着地面未消的“归藏”痕迹,突然起身走到墙边。她用音叉轻敲“文脉障壁”的表面,发出短促蜂鸣。墙体微微震颤,宣纸纹理的流动节奏被打断了一瞬。
“它还记得声音。”她说,“如果我们用《广陵散》全曲再奏一次,能不能让时间重新同步?”
“不行。”林浩摇头,“那是激活材料的频率,不是调节时间的钥匙。我们现在面对的不是结构问题,是因果顺序的错位。”
他看向陈锋:“你的粉末为什么会组成‘甲子’?”
陈锋沉默片刻:“我不知道。但它出现之后,辐射仪的读数稳定了。好像……这是一种预警机制。”
“甲子六十。”苏芸喃喃道,“一个周期。”
林浩突然想到什么。他翻开母亲留下的修复笔记,找到一页关于敦煌壁画颜料氧化速率的记录。上面写着:“色变之理,非独光阴,而在气机流转。”
他抬起头:“也许时间不是线性的。我们以为的‘倒流’,其实是另一个维度的‘前进’。就像潮水退去,不是消失,而是积蓄力量。”
赵铁柱猛地一抖,地球仪差点脱手。
影像变了。建筑群的青铜釉光开始褪色,露出内部复杂的榫卯结构,层层嵌套,宛如活体生长。而那条细链,正缓缓移向主殿屋顶中央,像是要挂上某件东西。
“它在准备什么?”夏蝉盯着茶盏,发现杯沿的裂痕也在逆向愈合。
林浩握紧钢笔,笔尖抵在图纸上。
他知道,接下来的动作必须精准。不能再依赖系统,也不能完全相信感官。他们正站在时间的断层带上,往前一步是未来,退后一步是过去,唯有中间这一瞬,还属于现在。
“全员穿戴备用头盔。”陈锋下令,“开启手动记录模式。如果信号中断,至少留下物理痕迹。”
林浩在图纸边缘写下最后一行注释:“当建造成为记忆,建造者就成了符号。”
他抬头看向岩壁深处。
裂缝仍在扩张,但这一次,溢出的不再是气体,而是光。一种温润的、琥珀色的光,像是凝固的时间本身,正从地核缓缓升起。
喜欢月球计划:广寒工程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月球计划:广寒工程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