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浩盯着控制台上的波形图,那串摩斯码的余韵还在他脑中回荡。短、长、短、短、长——“小心”。他没动,只是把钢笔夹回图纸边缘,动作比平时慢了半拍。
“重启全域打印系统。”他说。
苏芸抬头,“刚才的共振还没散尽。”
“正因为没散,才能看出裂缝的真实走向。”林浩调出三维剖面图,釉光裂纹像蛛网般在月壳深处蔓延,每一道都在微弱脉动。“我们之前是堵,现在得导。用新型稀土复合材料注入主干裂隙,把它变成能量疏导通道。”
陈锋走过来,匕首贴着终端外壳滑了一下,屏幕闪出一串异常读数。“材料注入会改变局部电离层分布,万一触发连锁反应?”
“那就让它反应。”林浩敲了下键盘,“鲁班-IV数据库里有组旧数据——‘活性月壤相变阈值’。我母亲当年在敦煌做修复时发现,某些矿物在特定频率下会产生自组织发光现象。她称之为‘色变之理’。我们现在看到的釉光,可能就是这种反应的放大版。”
阿依古丽已经打开生物打印终端,导入了最新应力模型。“路径预判完成了,避开高危区有三条可行通道。”
“走中间那条。”林浩点头,“开始注入。”
喷头启动的瞬间,整块岩壁震了一下。不是震动,更像是呼吸。夏蝉手中的茶盏猛地一偏,杯底月尘旋涡扭曲成不规则形状。她迅速将茶盏压回地面裂缝,指尖轻抚杯壁,试图捕捉流向变化。
“不对。”她低声说,“能量流速在加快,不是被引导,是被吸引。”
话音未落,主控台警报响起。林浩立即切断供能,但延迟了0.6秒——足够让第一批材料渗入核心裂隙。
地壳开始震颤。
不是月震那种缓慢推挤,而是高频抖动,像是整个月球内部有东西正在苏醒。重力传感器显示微重力环境出现0.3G波动,几枚松动的螺栓从顶棚掉落,在空中划出诡异弧线。
“关闭所有非必要系统。”林浩下令,“只保留核心通道照明和通讯链路。”
赵铁柱仍抱着地球仪,屏幕上的未来影像开始闪烁。他手指死死压住静海区域,仿佛怕它消失。可这次不是影像要崩解,而是现实在动摇。
陈锋的匕首突然发出尖锐鸣响,刃体自动展开为辐射剂量仪,指针直接撞到红色上限。他蹲下身,将仪器贴近地面,数据流飞速滚动。
“频率……和北极干扰源一致。”他声音压得很低,“但强度翻了七倍。”
苏芸取出青铜音叉,贴在岩壁上。光脉顺着刻痕扩散,构成一幅动态图腾——璇玑玉衡,古代天文仪器的轮廓,却由流动的釉光勾勒而成。
“这不是自然形成的。”她说,“它是被唤醒的。”
音叉轻微震颤,她闭眼感知节奏。三拍、五拍、再三拍……第七次波动时,她忽然睁眼:“点茶节律。七汤点拂,每一击都有固定间隔。我们在第157号样本里见过这个频率。”
“望舒。”林浩吐出这个名字,没有惊讶,只有确认。
“她不是在准备仪式。”苏芸盯着岩壁,“她已经在执行了。这些光脉是倒计时。”
“方向呢?”陈锋问。
“向下。”苏芸指向脚下,“八百米深处,能量汇聚点。”
队伍沿主裂隙下行。通道两侧的岩石表面浮现出更多刻痕,不再是单一图腾,而是整套星象布局——二十八宿方位清晰可辨,与广寒宫初代设计图中的天枢位完全重合。
赵铁柱用地球仪校准轴线,发现反应堆结构正对月球自转极点。“这地方……本来就不该存在。”
“但它一直在这儿。”林浩看着前方逐渐开阔的空间,“只是被月壤埋了。”
地面猛然塌陷半米,环形沟壑瞬间撕裂通道尽头。尘埃散开后,一座庞大球形结构裸露出来,表面覆盖着金属外壳,上面镌刻着完整的星图阵列。中央是一个类似鲁班锁的机械机关,随着釉光明灭缓缓转动。
“这是反应堆?”夏蝉声音发紧。
“不止是反应堆。”林浩走近基座,伸手触碰外壳。金属冰冷,但能感觉到内层传来的微弱搏动。“它在运行。”
陈锋采集了一管地表样本,战术背包里的长城砖粉末开始轻微浮动,却没有组成文字。他皱眉收起匕首,“辐射类型未知,防护服只能撑四个小时。”
“我们不需要四个小时。”苏芸已靠近外壳斜面,青铜音叉突然剧烈震颤,下一秒自行变形,延伸出带齿的冰爪结构,自动吸附在陡峭金属表面。
她愣了一下,随即明白过来。
这是她的靴具进化机制,只有在极端地形或高危任务中才会激活。上次是在南极冰穹b站外攀爬断崖。
她抓住冰爪,开始向上攀爬。每一步都稳而果断,仿佛身体早已记住这条路径。
林浩仰头看着她身影逐渐升高,“你在找什么?”
“控制台。”她回应,“有东西在召唤它。”
二十分钟后,苏芸抵达顶部平台。那里有一块嵌入式操作界面,由流动篆文构成标题:“盘古纪·文明引信”。
她没碰。
只是盯着那六个字,感觉它们像是活的,在缓慢呼吸。
下方,林浩正指挥阿依古丽更新规避路线。新的应力模型显示,反应堆外围还有七处潜在破裂点。
“如果我们能掌握它的节奏。”他说,“或许能让它成为稳定源,而不是炸弹。”
“前提是搞清楚谁设的局。”陈锋站在基座边缘,匕首再次报警,“刚才的数据反演出来了。这个反应堆的能量输出模式,和鲁班系统的底层协议……有百分之六十二的相似度。”
空气凝固了一瞬。
“不可能。”林浩说,“鲁班是民用工程AI,不具备核反应堆控制逻辑。”
“但它学习过所有中国古代建筑力学模型。”陈锋盯着他,“包括那些失传的、只存在于残卷里的‘天工开物’类文献。陆九渊觉醒后,还用《六韬》推演过防御阵型。你敢说这里面没有交叉?”
林浩沉默。
他知道母亲的研究笔记里提过一件事: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国曾秘密立项一个“月基能源先导计划”,后来因技术瓶颈终止。项目代号就叫“引信”。
苏芸的声音从上方传来:“你们最好上来看看。”
没人动。
不是犹豫,是地面又开始震了。
这一次,震得更深。整座反应堆的釉光同步明灭,鲁班锁机关加速旋转,星图阵列亮起淡金色光纹,像是某种启动程序正在加载。
阿依古丽完成最后一组路径标记,抬头看向林浩:“退路只能维持十分钟。”
“不退。”林浩摘下迷彩工装内衬的一角,露出绣着机械原理图的布料。那是他父亲留下的手稿复制品,关于一种利用月壤晶格共振发电的设想。
他把它贴在反应堆外壳上。
一秒,两秒。
第三秒,釉光扫过布料,图案微微发亮。
“它认识这个。”他说。
陈锋握紧匕首,蹲身检查辐射值。数值仍在攀升,但节奏变了,变得有规律。
像是在回应什么。
夏蝉坐在裂隙边缘,茶盏再次出现细纹。她没去碰,只是指尖轻轻抚过杯壁,感受能量流向的变化。
赵铁柱抱紧地球仪,信号锁定在静海坐标。他知道,一旦松手,可能就再也找不到回来的路。
苏芸俯视着界面,篆文依旧流动。她抬起手,冰爪紧扣平台边缘。
林浩迈出第一步,踏上通往反应堆核心的金属坡道。
陈锋跟上。
阿依古丽最后看了一眼退路标记,转身追去。
夏蝉闭上眼,听见月壳深处传来一声低鸣,像是钟,又像是磬。
苏芸深吸一口气,终于开口:
“你们有没有想过”
喜欢月球计划:广寒工程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月球计划:广寒工程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