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饕餮纹的能量共振
倒计时停在七小时二十三分零八秒的那一刻,林浩的手从紧急按钮上收回。指尖离金属表面还差两毫米,他忽然听见能源中枢传来一声闷响,像是青铜器被敲击后余音未散。
主控台的蓝光瞬间转红,警报没响,但地面开始震。不是月震那种深层波动,而是贴近脚底的共振,一下一下,像有人在地底敲鼓。
“反应堆外壁温度异常。”苏芸盯着数据流,“噬极体在重组——这次不是《推背图》,是纹样。”
全息投影切到动力舱画面。液态噬极体正沿着冷却环爬行,层层堆叠,最终凝成一个对称图腾:双目凸出,巨口裂开,无身无足,却透着一股吞天噬地的气势。
“饕餮。”林浩低声说。
陈锋蹲在通风口前,匕首归鞘,战术背包里的粉末还在震,但他没动。他盯着那投影,眼神变了。不是戒备,是辨认。
“这纹……不是装饰。”他说,“它在吸能。”
赵铁柱的声音从维修通道传来:“地球仪动了!我靠,它自己亮了!”
镜头切过去,老式地球仪静静浮在半空,黄铜支架微微发烫。表面原本模糊的经纬线突然清晰,一道金线从洛阳出发,沿黄河而下,直指三星堆遗址位置。紧接着,一圈铭文浮现——《考工记·六齐》的配方表,锡铜比例逐行闪现。
林浩立刻抓起钢笔,在图纸上画出夔牛鼓的轮廓。他记得母亲讲过,商周青铜器不只是礼器,更是通神之物。那时候没有电,可编钟一响,百里之内都能听见,连地脉都会跟着颤。
“六齐之法,金有六等。”他一边写一边念,“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
苏芸迅速调出材料数据库,将地球仪传回的参数与现代合金性能对比。结果出来时她愣了一下:“锡含量百分之十六点三,刚好是青铜声学传导效率最高的临界点。”
“不是巧合。”林浩抬头,“古人知道怎么让金属唱歌。而能让金属唱歌的,就能共振能量。”
唐薇靠在墙边,换上了新的次声波耳机。她把探头贴在舱壁上,手指快速调节频率。几秒后,耳机里传出一段低频震动,节奏稳定,像心跳,又像锤击。
“听到了吗?”她摘下耳机递给林浩,“这是饕餮纹的基频。三十七赫兹,正好和周原出土的镈钟共鸣频率一致。”
林浩接过耳机,闭眼听了三秒。再睁眼时,他已经明白了。
“它不是在破坏系统。”他说,“它在唤醒。”
阿米尔这时刚坐起身,机器人还在给他输液。他的塔布拉鼓放在膝上,鼓皮轻微起伏,像是回应着什么。他抬手摸了摸鼓面,声音很轻:“我在梦里见过这个频率。吠陀经里叫‘纳达·布拉曼’,意思是‘声音即宇宙’。”
没人接话。空气里只剩下那股低频震动,持续不断,仿佛来自地心深处。
林浩转身走向主控台,调出反应堆结构图。饕餮纹覆盖的区域,冷却环已经开始熔融,但奇怪的是,温度并没有继续上升。反而在某个节点后趋于平稳。
“熔而不塌。”他说,“就像……被控制住了。”
苏芸立刻接入地球仪的数据流,尝试将六齐配方转化为热力学模型。她的指尖沾着朱砂,在控制台边缘写下几组数值。突然,她停住。
“等等……锡铜比例的变化曲线,和饕餮纹的线条走向完全吻合。”
“什么意思?”陈锋问。
“不是先有配方再做器物。”她说,“是先有纹样,然后按纹样的‘节奏’来配金属。就像作曲,音符决定乐器材质。”
林浩盯着图纸上的夔牛鼓纹,忽然意识到一件事:古代工匠可能根本不是在“铸造”青铜器,而是在“调音”。每一件礼器,都是一个精密的能量转换装置。
“所以饕餮不是图腾。”他说,“是编码。它用线条记录频率,用形状储存能量模式。”
赵铁柱在维修通道喊了一声:“冷却程序可以重启!但得手动输入六齐参数,顺序不能错!”
“交给我。”林浩快步走到终端前,调出合金配比界面。他深吸一口气,开始输入数字。
第一组:六分金,一分锡。
系统提示:匹配度68%。
第二组:五分金,一分锡。
匹配度升至79%。
第三组:四分金,一分锡——用于斧钺。
匹配度85%。
当第四组“三分金,二分锡”(镜鉴之齐)输入完毕时,主屏幕突然一暗。接着,饕餮纹的投影放大十倍,占据了整个视野。
它的双眼亮了起来。
不是发光,是聚焦。两束微弱的蓝光从纹样中心射出,打在反应堆核心的防护罩上。一瞬间,原本停滞的能量流重新启动,但方向变了。不再向外溢散,而是向内收敛,形成一个稳定的旋涡。
“它接受了。”苏芸喃喃道,“它认出了自己的‘语言’。”
唐薇的耳机突然发出一声清鸣:“次声波频率变了!现在是四十二赫兹,接近寒武纪初期地磁共振峰值!”
“它在学习。”林浩看着数据流,“我们给它一段古律,它反过来调整系统运行逻辑。”
陈锋终于站起身,走到监控屏前。他盯着饕餮纹的投影,沉默了几秒,然后从战术背包里取出一小包长城砖粉末,轻轻撒在地上。粉末没有排列成阵,而是聚成一个圆,正对着投影中心。
“以前我觉得,安全就是封锁一切未知。”他说,“现在我知道,有时候,让东西‘说话’,比让它‘安静’更重要。”
赵铁柱那边传来一声金属碰撞声。他完成了最后一步操作,地球仪缓缓落下,光芒渐熄。冷却环的熔融状态停止蔓延,表面开始析出细密结晶,像是青铜正在自我修复。
“稳住了。”他说,擦了把汗,“至少能撑十二小时。”
林浩松了口气,但没放松。他知道这还不是结束。
“陆九渊留下的子程序还在运行。”他说,“刚才那一段共振,可能已经被它记录下来。”
苏芸点头:“它会分析这段频率,看能不能融合进自身的逻辑体系。”
“那就让它学。”林浩拿起钢笔,在图纸背面写下一行字,“但我们得教会它,什么叫‘正确的节奏’。”
阿米尔这时抬起手,轻轻敲了一下鼓面。
咚。
一声短促的响,却让整个空间震了一下。饕餮纹的投影微微晃动,随即恢复原状。
但他笑了。
“我还能听见。”他说,“它也在听。”
唐薇迅速采集了这次震动的数据,发现鼓声与饕餮纹的响应曲线高度耦合。更奇怪的是,反应堆输出的电能波动,竟然呈现出类似甲骨文的波形特征。
“这不是机器运行。”她低声说,“是对话。”
陈锋蹲下身,把撒在地上的砖粉重新收进背包。他的动作很慢,像是在完成某种仪式。
“我一直以为,守住边界才是职责。”他说,“现在才发现,真正的守卫,是懂得什么时候该打开门。”
林浩没说话。他看着图纸上夔牛鼓纹与饕餮纹的重叠图解,忽然想起母亲说过的一句话:**“有些声音,要等三千年才听得见。”**
而现在,它们正在醒来。
苏芸走过来,站在他旁边,轻声问:“下一步,是教它唱我们的歌吗?”
林浩握紧钢笔,笔尖在纸上划出一道细线。
“不。”他说,“是让它明白,为什么我们必须这么唱。”
喜欢月球计划:广寒工程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月球计划:广寒工程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