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难——科学之诱惑
随着时间流逝,进入高年级的学生们逐渐摆脱了那些调皮捣蛋孩子的骚扰,消除了曾经的那些条条框框束缚,在课堂内外获得了更加丰富的文化知识,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为孩子们打开了一个全新的科学魔幻世界。科学与艺术充满魅力与诱惑,能否理解科学和艺术的语言,借助这股诱惑探索科学和艺术世界,并有所收获,也是人生一个重大考验。
那时,电灯泡和手电筒是多数家庭仅有的电器,最高级的也不过就是一台收音机。亚龙上学后渐渐放弃了沉迷多年的纽扣军团游戏,更多时间是收听收音机中反复播放的《黑三角》《向阳院的故事》《半夜鸡叫》等电影录音剪辑和革命样板戏的几个唱段。之后,随着接触的东西越来越多,逐渐被一些新鲜事物所吸引。
第一样有趣的东西是一只双筒望远镜。那次,亚龙跟着妈妈到双井地区最大的一家商店——鹿圈百货商店,经过玩具柜台,被摆在玻璃展示柜里的望远镜吸引住。母亲没有答应给他买,他便每次去商店时蹲在望远镜前流连忘返。
那种感觉,如同一种象征:望远镜好像是他渴望看见更广阔世界的一双眼睛。
母亲从柜台前拖不走亚龙,不得不为他将望远镜买了下来。亚龙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找来一根蓝色布条,自己设计并缝制望远镜的挂带。于是,这双看世界的眼睛成了他随家人外出必备的最高级装备。从此,他也真的看见了更加广阔的世界:望见大河远处戏水的野鸭,对岸喜笑颜开的孩子;从山脚下看到山巅宝塔上振臂高呼的人们;从宝塔上俯视城市一座座高耸的新建筑;仰望盘旋在高空中巡视大地的雄鹰;看到月球上的环形山;期盼未来从空中俯视大地,从太空远观地球。
听说学民正在制作电动机,亚龙惊得目瞪口呆。小学生怎么可能制作如此复杂的电动设备呢?未免太高级了吧!学民、建军和亚龙三人是一个学习小组,寒暑假都在一起做作业,在学习成绩方面彼此竞争,互不相让,那么,在制作电动机这种高级的东西方面,怎么能够被拉在后面,亚龙继续探听消息。学民没有流露出骄傲,从容地告诉亚龙,是建军看到黄明明组装电机,然后建军告诉了学民,然后建军和学民俩人一起买来电动机组件开始组装。学民说,如果亚龙也想组装电机,也可以加入。
这回,亚龙被同伴带到了垂杨柳百货商店,亚龙这才注意到商店增添了之前没有的一些新鲜玩意儿,品类数量不亚于鹿圈百货商店。微型电动机组件、纸板拼图、木板造型模型,军舰、坦克与飞机造型折纸等,这些简直是孩子们梦想的来自天堂的礼物。亚龙将积攒的全部零花钱购买了电动机组件和一些相对便宜的模型,开始动手制作,并加入学民的电动机组装小组。几个人共同研究图纸,分头组装。经过耐心细致的工作,三天后,分属于他们各自的电机终于都转动起来,他们还用电动机作为动力源,分别制作了小电风扇、卷扬机和螺旋飞镖。
亚龙的面前打开了一扇光明之门。他的兴趣不再局限于商店出售的玩意儿,而是主动展开更多有趣的探索。在学民家一起工作的时候,曾经看到过学民和哥哥用纸板拼装的军舰模型和城堡模型。这些逼真的模型简直具有无可比拟的魔力,深深吸引着亚龙,他打算自己做出不同凡响的东西。找来木块,开始策划造船,模仿电动机组装示意图的方式绘制小船模型图,策划船只造型,设计电机、电池、开关、传动轴的位置与固定方式方法,计算、修改船只的配重平衡点,调整螺旋桨与方向舵匹配的位置。然后,按照设计图纸,在木材上又锯又锉。由于对木材密封性测试失败,他转而研究金属材料。
他请求父亲找来一块铁皮,准备用这种坚硬的材料制作他的军舰。但此次又由于无法用剪子在铁皮上严格按照图纸裁剪出需要的造型结构和无法焊接固定问题,军舰制作也半途而废。虽然没有成品产出,但他享受过程中思考、计算、设计、绘图的工作,其中包含了军事、物理、数学、结构、材料,力学、心理等多种知识,这个充实的过程给人一种探索未知和不断登上新台阶的满足感。
为了学习研究更复杂的结构,他将家中的马蹄表打开,仔细拆解和分析。往回安装时,终因缺乏专业技巧与专用工具又导致失败,他为搞坏了家中唯一的钟表而愧疚。
更多有趣的东西吸引着亚龙去探索广阔的世界。双井新华书店和王府井新华书店成了亚龙外出前往最多的目的地,购买具有动手操作指导内容的书籍。当用光所有零钱之后,就直接在书店里浏览开放书架上的图书:《有趣的物理世界》《奇妙的化学》《不可思议的力学》《难以置信的结构》等一系列书籍,脑海中装着那些奇妙的实验方法,回到家中摆开自己的实验场。还有那些引人入胜的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迷失的世界》《地心游记》《八十天环游地球》《隐身人》《时间机器》等等,更是使人随着书中主人公的魔幻经历而展开无限遐想。大千世界居然如此妙不可言,令人神往。
在对科学无限痴迷,对大自然无限敬畏的同时,被心中的热情鼓舞,动手制作书中的设备与武器:制作的微型飞镖,可以在五米开外刺透厚纸板;制作源自澳大利亚土着人的飞旋镖,抛出十米之外再飞回手中;制作的小风车,用线绳牵引着绕身飞转,发出哗啦啦的响声;用硬纸板茶叶罐制作的烟圈炮,可以吹灭三米开外的蜡烛;用铁丝和纸片制作的人工蝴蝶来回飘舞,招惹得春天油菜花海中的蝴蝶纷纷追随求偶……
制作这些惊人又有趣的设计,并在新年晚会上表演,赢得老师和同学们的赞叹。
低年级时,曾有一堂美术课的主题是《我的理想》,亚龙画了一名在战斗机舷梯上眺望蓝天的空军飞行员,幻想未来可以翱翔蓝天。图画被放入选出的优秀作品,张贴在走廊里展示。现在,他的理想进化为作一名科学家,通过发明创造为人类造福,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快乐,学习与工作更加高效。
科学家的事迹同样令他着迷。那些超越国界、跨越种族、被全人类敬仰的科学家——牛顿、爱因斯坦、爱迪生、法拉第、达尔文、伦琴、居里夫人等,是亚龙心中科学圣殿穹顶上闪耀的巨星,他们是人类智慧的一座座高峰,是人类前行的指路明灯,他们也照亮了亚龙成长的方向。
哥白尼探索宇宙,改变人类对太空的认识,教会了亚龙仰望天空。
古代欧洲的亚里士多得和托勒密主张地心说,认为地球静止不动,其它星体围着地球这一宇宙中心旋转,地心说统治了欧洲长达一千多年。哥白尼通过观测和研究计算,认为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宇宙中所有天体都围绕太阳运转,宇宙的中心在太阳附近,地球围绕太阳运动,因此,他提出了日心说,对地心说提出了针锋相对的挑战,由此开辟了天文学上一个崭新的时代,为人类的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哥白尼编写的《天体运行论》被认为彻底改变了科学理论,带来人类思想的剧变。
爱迪生探索科学技术世界,丰富和改善了人类的文明生活,亚龙从中学会了以科学的态度与世界互动。
爱迪生创造超过2000项发明,包括极大促进了世界文明进程的留声机、电灯、电力系统和有声电影等,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些发明的任何一项,都值得被浓墨重彩地载入史册,而每一项发明成果的得来都是饱经智慧与汗水打磨:发明蓄电池过程中,试验了9000多次才制成了碱性电池;改进电灯过程中,为了找到合适的灯丝材料,先后做过近2000次实验,只是筛选竹子材料这一项,就从世界各地寻找竹子6000种左右。美国第31任总统胡佛说:“爱迪生是美国最负盛名的人,是美国的国宝,也是人类的恩人”。为了纪念爱迪生,美国政府曾下令全国停电1分钟,在这一分钟里,美国仿佛又回到了煤油灯、煤气灯的时代,一分钟过后,从东海岸到西海岸又灯火通明。
亚龙感到,科学的力量是无穷的,科学家和发明家最令人尊敬。于是,他的“科学鳞片”被安置在前额,映射着透视一切的绿宝石样的光芒,帮助他以科学的态度明辨是非,以科学的手段突破世间愚昧的魔障,开山辟路。
第十七难——艺术之诱惑
在科学魔幻之窗开启的同时,艺术世界也向孩子们敞开了大门。
任建军、吴学民和王亚龙三人小组在绘制电机的组装图时,在草稿纸上随手涂抹各自肆意的狂想,其中就有一些小动物、小人物等。
完成电机组装和改造工作之后,大家又不约而同地动笔绘画。很快,学校美术课本上的图案都被临摹完毕,大家相互点评,并没有做出高下之分,只是认为各具特点。大家又对着小人书速写人物形象,或者凭记忆和想象描绘电影中的一系列人物。三人的美术天分也在信手涂鸦中显露出来。
三人都被选为学校的优秀美术学生,每周末到区少年文化宫接受专业美术训练。大家准备了一应俱全的美术工具:各级硬度的铅笔、彩色铅笔、碳素笔、水彩颜料、画夹等。亚龙的姑姑正在与一位小伙子热恋,两人还为亚龙购买了多种画法教材。
在画家指导下,孩子们开展石膏像素描、静物、人物、风景写生等多种方式训练。每次半天的训练,孩子们食指和中指的握笔处现出凹坑,手指变得麻木,干瘦的屁股被硬板凳硌得生疼,腰也变得僵硬了。教师以少年达·芬奇画鸡蛋的精神鼓励大家刻苦训练,孩子们热情投入,绘画水平都取得了显着进步。
他们还外出写生,到龙潭湖、到陶然亭公园,画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到北海公园,画琼岛春荫、五龙亭和九龙壁。九龙壁位于北海北岸的隐秘之处。亚龙立在那里,为九龙壁雄浑的气势所震撼。影壁南北两面分别有九条神态各异的巨龙,中间为黄龙,两侧分别为蓝、白、紫、橙各色飞龙。飞龙在山石云海间吞云吐雾,在翻卷的波涛之上升腾盘绕。每条龙都闪动着灵性,好像随时会腾空飞升而去。此时,他才注意到,龙的眼睛深陷在眼窝里,眼睛在长长的睫毛或者叫做眉毛遮掩之下,显得深邃又威严,张开的龙嘴中露出尖利的牙齿,龙须飘动,利爪像拉满了的强弓那样饱含力量,而最能显示龙之威仪的还是那双炯炯有神的龙目。他终于知道为什么会有画龙点睛这一个成语故事,龙的灵性与威严更多地是来自于这一双能够洞察一切的眼睛。在如此领悟之下画龙,就不是机械地描摹龙的爪子、龙的尾巴,而要使每一条落在爪尖上、尾巴上、背鳍上和每一张鳞片上的笔道,都是或坚硬刚毅或圆润厚重,都如刻刀雕琢般塑造出龙的力量,裹挟着那种神秘、沧桑和庄严。
九龙壁历经数百年岁月磨难而不倒,也是说明确有其龙存在的又一个鲜明例证。这使他更肯定了对真龙存在的信心,更坚定了找寻龙的决心。
回首那个时期默默无闻的训练,如同在多年后很多家长为孩子们安排的钢琴、乒乓球、羽毛球、游泳、跳水的训练那样,是一种日积月累的没有尽头的艰苦磨炼,每个不论是乐在其中抑或是被逼迫坚持训练的孩子,他们的体型随之出现了相应的变化,适应了或坐、或跑、或跳、或屏气潜水的要求,更是在他们的意识深处对美感、韵律、冲刺有了刻骨铭心的认知,对其生活产生了终生难以磨灭的影响。
对所描绘对象的细致观察与或客观或美化的形象表达,培养了亚龙对艺术美的直觉和对美好事物的强烈追求欲望。他以多种方式探索和表达身边的美好,发掘心中仍在沉睡的宝藏。
他为姑姑可爱的儿子,也就是自己的表弟画像,为鹤发童颜的姥爷画像,参照画报图片描绘周总理的半身像。一位美术学院的大学生邻居看到亚龙的绘画,大为称赞,并向亚龙的奶奶建议让亚龙坚持练习画画,定能够有出头之日。
亚龙继续他的多方向探索。曾经在画报上看到过海上日出的照片——一轮红日从波澜不惊的海面上喷薄而出,阳光倒映在无垠的海面上,衬托着远航渔船的点点风帆。亚龙产生对大海无尽的向往,多次尝试画一幅海上日出的美景,但总不满意,因为没有见过大海,感受不到海的气息,也就画不出海的气势。
爱好绘画的人也是不安分的。建军和学民相互竞赛用画笔描绘电影中的德国鬼子牵着德牧搜捕游击队员,或者描绘日本鬼子进村的情景。亚龙凭借对课文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的理解,在鸡蛋壳上尝试描绘立体的海上日出,配以振翅高飞与俯冲搏浪的海鸥;或者在石头上描绘甲虫,在萝卜上刻蚀印章;或者用组装电机用的电烙铁在葫芦上面制作烫画骏马奔腾。
亚龙最为满意的一件作品是寄托了深情在一只葫芦上雕刻的“彩云飞龙”——一条怒目圆睁、尾高头低、四爪狂舞的飞龙如下山猛虎从五彩云霞中俯视凡间。亚龙没有按照速写九龙壁的造型,感觉那是简单的抄袭,他宁愿塑造一条属于自己的龙。倍感失落的是,最为在意的那件雕龙葫芦被母亲送给了好友同事。他为此伤心得差点落泪。母亲鼓励儿子可以再雕刻一件更好的葫芦,亚龙没有说话,不是雕刻葫芦的问题——他为那条龙所付出的心血不会换来第二次感动,在设计与雕刻过程中所迸发的那种触发战栗的激情不可能在另一件作品上重现。
他身边又一条龙飞走了,只留下一张“艺术龙鳞”。
亚龙将这张艺术鳞片略带腼腆地贴在脸上。这张泛着红晕的鳞片带着美好祝福,愿真龙永久保有英俊帅气与尊严,同时,辨识美丑,保持从心境到身边一切可以被照耀的角落都闪动春光般的恬静美好。
第十八难——塑造历史之难
老师说,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亚龙认为这是千真万确的。他甚至还认为,孩子们也或多或少地参与到了创造历史的过程中。
中美建交过程中,小小的一颗乒乓球竟然推动了地球这个大球的运转。可爱的白色小球在校园和家属院里那被冷寂了一段时间的乒乓球台上更加欢快地跳跃起来。孩子们又纷纷以各式花样打法上阵,热火朝天地拼杀起来。
亚龙想起了郭晓光讲的故事里那个外星球幼儿园小朋友,如果ta在学校或家属院中随便哪一个乒乓球台旁边观摩一小会儿,再稍加练习,就会成为区域冠军了。ta当时被晓光忽悠了,没有学会打乒乓球,如果能够争取让ta加入中国队这边,那么打败纸老虎队就是板上钉钉的事儿了。即使那样,也不妨碍双方可以成为好朋友。
亚龙认识到,世界上有些事情具有的一定灵活性,并非每件事情都能够一锤定音,永世不得更改,比如,敌人可以转变为朋友,坏事可以转变为好事,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就像霸凌者逼迫他学会了隐忍与反击的方法,学会了强身健体的中国功夫,甚至学会了同情和在日后去帮助那些可怜的施暴者重新做人。
他曾经历了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还有一些他不曾体验和无从接触到的暗流涌动。那是一种神秘、深厚、令人难以捉摸,而且可以如地震般翻天覆地的强大力量。
将五彩斑斓的“历史鳞片”藏于腋下。按理说,腋下不应该有鳞片,但对于并非亲历者而言,这个东西还是难以把握,所以,还是将其放在相对安静和取用方便之处。
喜欢龙LOONG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龙LOONG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