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丁家那晚,万籁俱寂,夜深人未眠。林墨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拆开了张叔叔赠予的那个沉甸甸的长条帆布包裹。当包裹彻底打开时,即便早有心理准备,他的呼吸还是不由自主地一窒——一支做工精良、泛着冷冽金属幽光的双管猎枪,赫然躺在其中!旁边还盘着一长串沉甸甸的、如同特大号鞭炮般的弹链,黄澄澄的弹壳在昏暗的煤油灯下闪烁着诱人的光泽。他粗粗数了一下,足足有一百多发,而且明显能看出至少三种不同规格的霰弹!
林墨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中的激动,双手微微颤抖地捧起这支猎枪。枪身入手冰凉而沉重,透着一股厚重的力量感。他仔细端详,发现枪竟然是新的,某些连接部位的枪油尚未完全干透,摸上去还有点黏手的感觉,显然是经过了精心的保养和封存。张叔叔这份礼,真的很合自己的心意。
对于那个年代的男孩子来说,几乎没有不喜欢枪械的,这种对机械和力量的着迷恋仿佛是与生俱来的。后半夜,林墨几乎彻底没了睡意,全部心神都沉浸在了这支意外获得的“大杀器”上。
他借着微弱的灯光,如饥似渴地研究着。首先自然是装弹。这支双管猎枪采用的是经典的中折式装填结构(break-action)。他摸索着找到枪身前的杠杆,向侧方用力一掰,只听“咔哒”一声轻响,枪身应声从中部折断,露出了两个幽深的12号口径的滑膛枪管尾部和两个抛壳挺。
关于“号”的注解是这样的:猎枪的口径通常不以毫米或英寸标示,而是以“号”(gauge)来区分。其定义是:1磅(约453.6克)纯铅所能铸造出的、与枪管内径相同的球形铅弹的数量。例如,12号口径就意味着1磅纯铅可以铸造出12颗这样的铅弹。因此,号数越小,意味着单个铅弹越大,枪管口径也就越大(例如10号口径就比12号口径更大)。12号口径是当时世界上最流行、最通用的猎枪口径之一,威力巨大,足以应对各种大型猎物。
他从弹链上取下几发硕大的霰弹,根据弹壳底部的标记和弹头形状,仔细分辨着三种不同的规格,虽然他可能并不完全清楚其专业名称和用途,但通过观察和有限的说明能猜个大概:
鹿弹(buck Shot):弹壳内填充有多颗大型铅丸(通常直径在5mm以上),用于近距离狩猎鹿、野猪等中型大型游戏,在近距离内能形成一片致命的弹幕,命中率高,停止作用强。
独头弹(Slug):弹壳内只有一颗巨大的、类似橄榄球形状的铅制或合金制大弹头。这是一种“一锤定音”的弹药,用于精确射击大型、危险的目标,如野牛、熊或者需要较远距离(相对于霰弹而言)进行精准打击的情况。它的威力极其恐怖,但需要较好的瞄准。
鸟弹(bird Shot):弹壳内填充有大量细小的铅砂(直径通常小于3mm),主要用于狩猎飞禽(如野鸡、野鸭)或小型动物。射出的弹幕范围广,适合打移动目标,但有效射程较近,对付大型目标威力稍显不足。
他尝试着将两发不同的弹药分别填入两个枪管,然后“啪”地一声合上枪身,听到锁闭机构发出清脆可靠的咬合声。这个过程本身就充满了机械的美感和仪式感。
接着是顶火(上膛待击)。他研究着扳机区域。这支枪配备的是双扳机,前面的扳机控制一个枪管(右管),后面的扳机控制另一个枪管(左管)。他小心翼翼地用手指感受着扳机的力度,模拟着击发动作,体会着那决定性的瞬间。
然后是瞄准。这支猎枪的枪管上方带有一个简单的刀形准星,他端起枪,虽然是在屋里无法真正瞄准,但还是凭借着感觉,做出标准的抵肩、贴腮、视线、准星、目标三点一线的姿势,感受着这支枪的重量分布和平衡性。
林墨手中的这支猎枪,约六七斤重,枪长到自己胸前偏下位置,怎么玩都觉得顺手。
最后是模拟射击。退弹后,在确保不对击锤造成损伤的情况下扣动扳机,听着击针动作那一声轻微的“咔嗒”声,想象着弹药被击发时巨大的后坐力和震耳欲聋的轰鸣。他知道,这种双管猎枪的后坐力非常巨大,必须牢牢抵紧肩窝,否则很容易被撞伤。
他还找到了一张泛黄的、英文文的说明书。就着灯光,他连蒙带猜地查看霰弹的规格说明,努力理解着那些陌生的术语和数字,大概搞清楚每种弹药的最佳用途和射程:鹿弹的有效射程大概在40-50米内最具威力,而独头弹在100米左右仍然有不错的精度和杀伤力,远超一般霰弹。
这一夜,对林墨而言,仿佛是一个盛大而隐秘的仪式。他不仅得到了一件强大的防身利器,更是在与一个充满机械美感和力量象征的“伙伴”进行着深入的交流。这支来自故乡的、意想不到的馈赠,将他在北大荒磨炼出的勇气和野性,与冰冷的工业力量结合了起来,仿佛为他注入了更强的信心和底气,去面对前方未知的、必然充满艰险的旅途和未来。
——眼下,这支枪和那一百多发弹药,就要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了。
喜欢风雪狩猎知青岁月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风雪狩猎知青岁月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