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之间,礼乐初成,天象晴明。泗水之畔的百姓以歌迎驾,童子捧花,老者叩首,周公的东巡在表象上已然取得了完胜。自周礼颁布以来,礼乐所到之处皆有化人之功,原本躁动的民心逐渐安稳,诸侯的动向也似乎暂时平息。
然而,越是平静,越有暗流潜行。
齐地都城临淄城外,夜色深浓。那是一座灯火辉映的酒楼,门面寻常,却是关东诸侯暗议的密所。齐侯亲至,其下坐的还有蔡、杞、卫、许等国使者。烛光摇曳,映出众人或阴或冷的脸。
齐侯叹息一声:“周公此巡,礼已压国,民皆颂德。若再容其行齐地,则我等皆臣,邦无独主。”
卫使冷声道:“礼可镇国,亦可夺心。此举若不止,天下之心皆属周公,诸侯终将无地自立。”
蔡人附和:“昔者武王伐纣,以德立周;今周公行礼,以礼控国。德与礼本一脉,若再延数月,诸侯之心将不复自持。”
齐侯的指节敲击案几,声声如鼓。片刻后,他目光一凝:“是以,不可再让其顺行。吾欲设一计——礼前设祭,邀其入齐宫论道;表为尊礼,实为观势。若其心真无二,则退一步;若怀私谋,便于礼中制之。”
众人低语附议,唯杞国使者面色犹豫。
“然周公机深智远,若此计反被其觉,恐有反噬之危。”
齐侯冷笑:“危?诸侯若不险,何以立?且今礼行民心,我等唯有先动。若再迟一旬,齐地百姓皆以周礼为正,我等之言再无重。”
窗外风声骤起,夜色似有雷隐于云后。那声音像是天地在暗中警示,却无人停步。
——
此时的周公并不知此密议的全貌,但他心有所感。那夜,他于行帐之中,翻阅巡礼录,忽听外有乐声微起,原是鲁地学士奏新礼之曲,旋律庄重而幽远。
周公微微一笑,低声喃喃:“礼定则人和,人和则国安。可惜,人心未全安,诸侯之乱犹在。”
他合上竹简,吩咐左右:“命人夜访齐侯,以先礼为信,勿迟。”
风从帘外掠入,带着初夏的湿气,烛火轻晃。周公目光幽深如渊,似已洞察前方暗流。
他心知——这一场巡礼的真正考验,尚未开始。
——
齐地宫廷,云起风伏,气氛凝重如铁。
大殿之上悬挂新制的周礼旌帛,其上金色的纹路在两侧燃着的牛油巨烛光下微微闪动,仿佛蕴藏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
齐侯亲迎周公,殿前高设礼坛,案上庄严地陈列着象征等级和信义的玉璋与肥壮的牺牲,表面上肃然庄重,实则在座的诸侯王公们心中各怀鬼胎,暗潮汹涌。
周公缓步入殿,衣冠整肃,步履无声,每一步都踏在礼的节拍上,透出不凡的威仪。
齐侯迎上三步,躬身拱手,恭声道:“鲁公之德,礼冠诸邦。齐愿以诚迎,愿于齐宫共论新礼之章,使周礼光被四海。”
周公回以拱手之礼,目光如镜,洞察人心:“齐侯能以礼会,乃国之幸。然礼非虚文,须以心正。若心偏,则礼失其本,徒具其形。”他的话语平淡,却如重锤敲击,在寂静的大殿中回荡。
齐侯的笑意略显僵硬,他隐去眼底的一丝不悦。
两人相对而坐,四周诸侯宾客环列,殿外风声呼啸,如同天地在静听这场无形的较量,预示着风雨欲来。
蔡国使者率先起身,身着代表其国度的服饰,恭言道:“周公制礼,固为治世之基石。但天下诸侯,地域广阔,各地风俗、物产、人情皆有不同。礼若一味求统,恐失民意。敢问周公,是否该以礼存变,以变顺俗,使礼法更接地气,利于推行?”
此言看似谏言,实则暗含对周公集权制礼的不服与试探,挑起了诸侯们对自身权力的关注。
周公淡然一笑,手指轻轻抚摸着案上的玉玺,目光深邃而坚定:“礼者,定分止争,如江河之堤,界限分明。若因一时风俗而变,则礼失常度,争端无止。昔尧舜以德行天下,德为常,礼为度。度失则天下乱,如万马脱缰。若民心可乱于俗,则国命可危于私欲。诸侯若各为己意,天下何从安宁?”
他的声音不大,却有一种穿透人心的力量,让质疑者无从辩驳。
殿中诸侯神情微变,面面相觑。
齐侯低声一笑,似是赞同,但眼底流转的却是隐隐的寒意:“周公之言,固是大道,令人折服。但若礼法过分森严,压制了众志,恐诸侯无以行权,难以在各自封国有效地施政。天下之势,牵一发而动全身,岂可尽以一人之意志定夺?”
他的语气虽然平和,但已然透露出对周王室权力的抗衡。
周公抬眸,直视齐侯,语声低缓,却字字如金铁交鸣:“一人定者,非指私心独断,而是秉持天命之公道。礼法之建立,为公天下,而非为一己之私。若以私心破公法,天下之衅将不止,干戈再起,生灵涂炭。齐侯,诸君,莫非愿天下再见干戈,重蹈殷商覆辙乎?”
他将问题抛回,重重压在齐侯肩上。
他话声落处,殿中烛焰似被无形的气流震荡,摇曳不定。
蔡使额上微汗,卫使咬唇不语,不安与惧意在诸侯间蔓延。
齐侯的手指节奏缓慢地敲击着案几,似在极力压抑着心中的怒火与不甘。
殿门外忽传鼓声三震——那是齐地的军乐号令,非礼仪所需。
齐侯骤然起身,脸色微沉,但随即假装镇定,高声道:“此乃宫外卫仪,巡逻之声,不足为虑。”
周公却也站起,神色平和,目光中透着洞悉一切的智慧:“军鼓起,亦是天意示警。诸侯若动于心,则礼必乱于形。周命既在,吾自当以身镇之。”
他转身望向众人,衣袍翻动,在烛光中显得愈发伟岸。
声音清朗,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今以天子之命,行礼齐地,定天下之分。若有逆礼而动者,皆是违逆天心,背弃公义!”
他将周礼与天命绑定,堵住了所有反驳的借口。
这一刻,齐宫内外皆静,落针可闻。
连殿外呼啸的风声都似止在空中,仿佛被这种强大的气场所震慑。
齐侯心中暗惊——他深知此人言语无锋,却偏偏能以理为刃,以德为盾,让人动不得,也驳不倒。
蔡、卫二使面色僵硬,汗流浃背。
齐侯最终缓缓坐下,长长地吐出一口气,强笑一声,掩去眼中的不甘:“周公所言,诚不可违。今日之礼,仍请以公制为准,齐地上下必将遵从。”
他看似妥协,实则在等待下一个交锋的机会。
周公微微一揖,淡然道:“礼成,则心定。**天下之安,系于此心。”
话音未落,天际忽传惊雷,声震四野,似是应和周公所言。
烛焰剧烈摇曳,一道闪电劈照殿门外,银白色的光影一瞬间照亮了整个大殿。
光暗交错之中,齐侯原本强作镇定的神情在电光中一闪而逝——那是惊惧,也是深藏的不甘。
周公垂目不言,心底却已明白:这场以“礼定天下”为名的交锋,才刚刚开始。
这正是:
礼压诸邦心未屈,雷声动地定乾坤。
人谋终在天命下,暗流虽潜终有痕。
——
周公一战以礼驭势,暂平诸侯之诤,但关东的暗流并未消散。
齐侯表面顺服,心中之谋却更深。
此后东巡之路,表面愈盛,暗影亦愈浓——新一场风暴,正在不远处酝酿。
喜欢沧海遗梦:从洪荒至现在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沧海遗梦:从洪荒至现在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