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像乌龙河里的水,悄无声息地淌过两年。史明刚在麻荒地村副书记的岗位上,从最初的青涩到如今的沉稳,每一步都走得扎实。村支书马友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 这个年轻人有想法、能干事,还肯为村民着想,比自己当年强多了。于是,马友志毅然向乡党委递了申请,推荐史明刚接任村党支部书记,自己则想卸下肩上的重担,换个岗位继续为村里出力。
乡党委的领导们对马友志这种以公为先、不恋权位的胸怀赞不绝口,很快就批准了这项任命,还给了马友志一个新差事 —— 乡富业公司总经理,让他把在村里的经验用到更广阔的平台上。
史明刚走马上任的第一天,就召开了村干部会议。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提名刚从部队退伍回来的马天亮担任村副书记。马天亮在部队里练出了一身实干的本事,为人正直,做事靠谱,这个提议一出来,不仅村干部们没意见,上报到乡政府后,也很快得到了认可。
这天清晨,史明刚起得格外早。他站在村口那棵老槐树下,望着村里坑坑洼洼的土路 —— 一到下雨天就满是泥泞,晴天又尘土飞扬;路边的屋舍也杂乱无章,有的人家把柴火堆在门口,有的甚至占了公共的空地。他皱了皱眉,心里却早已勾勒出一幅村庄的崭新蓝图:他要终结麻荒地这种脏乱差的历史,把这里改造成家家户户门前干净、村里道路整洁的宜居家园。
这个想法在村干部会议上一提出来,就得到了所有人的支持 —— 谁不想自己的村子变得更漂亮呢?史明刚趁热打铁,很快就制定出了详细的整治方案:先划定公共用地的范围,明令禁止村民再侵占;然后组织村民清理路边的杂物,平整坑洼的路面;还特意安排了专人负责日常的清扫。一场无声的环境整治攻坚战,就这么在麻荒地悄然打响了。
几个月后,麻荒地的自然面貌彻底变了样。曾经的泥泞小道被垫上了碎石子,变得整洁又平坦,走在上面再也不用怕踩一脚泥;路边乱堆乱放的柴火、废品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村民们自发种的几株向日葵,黄灿灿的花盘朝着太阳,看着就喜人。村民们傍晚吃完饭,沿着村里的路散步,清风拂过脸颊,带着田野里的青草香,心里别提多舒坦了,都忍不住夸赞史明刚有本事。
在改善村容村貌的同时,史明刚的目光又落在了村委会的现状上。麻荒地的东西两端,各有一座老庙 —— 西庙早年是大队部和村委会的所在地,东庙则当过学校。1973 年,学校迁到了村东头的新址,大队部就搬进了东庙。可这东庙已经有五十多年的历史了,历经风雨侵蚀,屋顶的瓦片掉了不少,墙壁上裂了好几道缝,有的地方甚至能看到里面的木头架子,早就成了危房,下雨天漏雨,刮大风时屋顶的木梁还会 “嘎吱嘎吱” 响,让人心里发慌。
更让史明刚犯难的是,东庙前新规划的中心大街虽然已经开通,却像一道无形的屏障,挡住了他想建文化广场的设想 —— 他一直希望能在村委会前面打造一处宽敞的文化广场,既能让村民们有个休闲娱乐的地方,跳跳舞、聊聊天,也能在这里开村民大会,搭建起干部和群众沟通的桥梁。可东庙的位置太局促,根本没有多余的空间;再看西庙,同样年久失修,院墙都塌了一半,里面的房屋也破败不堪,早就没法继续使用了。
史明刚在东西两座庙之间来来回回走了好几趟,心里渐渐有了主意:要是能在西庙的旧址上,重建一座砖墙结构的崭新大院落作为新村委会,再在大院门前修一座文化广场,既能解决村委会的危房问题,又能实现建广场的想法,还能大大提升村民的文化生活品质,一举三得!
这个宏大的设想一提出,不仅村干部们举双手赞成,村民们听说后也都拍手叫好,连乡党委的领导都觉得这个方案切实可行,鼓励史明刚尽快推进。史明刚第一时间找到已经卸任的老书记马友志,想听听他的意见。马友志虽然满心支持,可脸上还是露出了忧虑:“明刚啊,你的想法是好,可全部用砖瓦建这么大一个院子,还有广场,资金怕是个大难题啊!村里的家底我清楚,没那么多钱。”
史明刚却一点都不慌,他坐在马友志家的炕沿上,掰着手指细细分析:“马叔,您放心,钱的事我已经琢磨过了。村里的公积金现在有 7 万元,虽说现金没那么多,但办法总比困难多。我已经跟乡长沟通过了,乡里能支持一部分资金,主要用来购买水泥和砖瓦;咱们村十几年前在村西头栽种的那片杨树林,现在树木都长得亭亭如盖了,林间的距离太近,影响生长,咱们隔一棵砍一棵,既能让剩下的树木长得更好,又能解决建院子需要的木料问题,不用花钱买;至于用工,咱们就动员村里每户出义务工,谁家要是实在抽不出人,就支付相应的工钱,请别人帮忙代工。这么一算,资金问题不就能迎刃而解了吗?”
马友志听着史明刚的话,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他拍了拍史明刚的肩膀,连声称好:“好小子,果然有想法!考虑得这么周全,我就放心了。” 史明刚见老书记也支持,立刻安排副书记马天亮着手编制详细的建设规划,一场热火朝天的村委会建设工程,就此在麻荒地拉开了帷幕。
马天亮是个做事认真的人,他拿着尺子在西庙旧址上量来量去,又参考了其他村子村委会的样式,花了半个月时间,终于拿出了一份详细的总体规划图 —— 新村委会大院占地一亩多,里面有五间办公室,一间会议室,还有一间村民活动室;大院门前的文化广场比院子还大,能容纳几百人。规划图在村委会上一经通过,马天亮就全身心投入到施工组织中。
工地上每天都挤满了人,村民们的热情格外高涨 —— 有的负责砌墙,手里的瓦刀翻飞,砖块垒得整整齐齐;有的负责搬运材料,扛着水泥、砖瓦,脚步飞快;还有几个有经验的老工匠负责监工,时不时上前指点几句。大家都是义务出工,却没有一个人偷懒,心里都盼着新村委会早点建成。
历经整整一年的辛勤劳作,到了 1987 年的秋天,崭新的村委会院落终于落成了。新院子的砖墙刷得雪白,屋顶盖着崭新的红瓦,窗户上装着明亮的玻璃;办公室里摆着新做的木桌木椅,墙上挂着村里的规划图;文化广场上还铺了一层细石子,周围种上了几棵垂柳。村干部们搬进窗明几净的新办公室,看着眼前的一切,脸上都洋溢着喜悦与自豪,连说话的声音都比以前洪亮了。
可史明刚并没有满足于此。新村委会刚落成没几天,他就又召集村干部们开了一次会。会议桌上摆着一杯杯热茶,史明刚端着茶杯,眼神里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各位老少爷们,咱们把村子环境搞好了,村委会也换新了,这只是第一步。咱们这届班子,最终的目标是要让乡亲们过上真正的好日子!优美的环境、富足的生活、健康的体魄,这些哪一样都离不开坚实的物质基础。说白了,就是得想方设法让大家的钱包鼓起来,让日子越过越红火。”
副书记马天亮听了,苦笑着摇了摇头:“明刚,谁不想多挣钱啊?可现在土地都承包到户了,大伙种自己的地,挣的钱也都揣进自己兜里,村里想搞点创收,钱从哪儿来啊?总不能再向村民收钱吧?”
史明刚放下茶杯,不慌不忙地说起了自己的想法:“我在部队的时候,学会了放电影,那时候经常给战友们放历史片,看着看着,就迷上了历史书籍。我发现,世界上那些富强的现代化国家,没有一个是单靠农业起家的,全都是靠工业技术革命才发展起来的。咱们中国也是这个理 —— 你看城里为啥比农村富?就是因为人家搞工业,办工厂,能创造更多的财富。再看看咱们省的华西村、南街村,还有河北的大邱庄,这些富裕村靠的也不是种地,而是办企业、搞工业。咱们麻荒地要想富,也得走这条路。”
这番话一出,会议室里立刻炸开了锅,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有人皱着眉头,觉得史明刚的想法太过天马行空:“明刚啊,咱祖祖辈辈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哪懂什么工业啊?你说的那些世界历史、富裕村,跟咱这小村子有啥关系?咱们还是踏踏实实种地吧,别瞎折腾了。”
史明刚早就料到大家会有疑虑,他耐心地解释道:“我不是说要放弃农业,农业是咱们的根,自然不能丢,但得换个思路,让农业也能多挣钱。我打算过几天和马天亮去省城一趟,找农业厅的马增玉专家取取经,看看人家是怎么搞科学种田、怎么让农业增产增收的,也顺便了解一下外面的经济形势。”
他的话让会议室里的气氛渐渐缓和下来,尤其是马天亮,眼神里满是期待 —— 他早就想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了。见大家的态度有了转变,史明刚又接着说:“等从省城回来,咱们再好好谋划农业的事。不过说到工业,咱们也得从实际出发,不能好高骛远。大工业咱们确实搞不了,没人才,没资本,也没技术。但咱村别的不多,泥瓦匠可不少 —— 光我知道的,就有二十多个,有的还在外面跟着工程队干过,有经验。”
众人闻言,忍不住哄笑起来,心里都在想:泥瓦匠跟工业有啥关系?不就是垒墙、盖房子吗?史明刚却收起了笑容,神情严肃地说:“大家别笑!万事开头难,泥瓦匠虽说不会造机器,不懂高科技,但他们垒石头、填土方、盖房子,都是行家,这就是咱们的优势。”
见大家还是一头雾水,史明刚终于揭晓了答案:“我在部队的时候,认识了一个战友,关系特别好。他父亲叫陈大海,在铁道部工作,现在正负责大秦铁路的建设工程,手里有不少工程可以外包。我打算通过这层关系,从大秦铁路承包一段工程,然后咱们村成立一个工程队,让村里的泥瓦匠都加入进来。现在村里不少人都在外面给别人当小工,干最累的活,挣最少的钱。要是他们能回来加入咱们自己的工程队,不仅能多挣钱,还能给村里创收,何乐而不为?咱们给的工资要比外面高一些,再从工程利润里拿出一部分分给大家,让大伙的利益和村子的利益绑在一起,这样大家干活才会更有劲头。”
“这主意妙啊!” 马天亮第一个拍了桌子,“咱们自己的工程队,自己人挣钱,还能给村里攒点钱,比啥都强!”
“确实是条好路子,既利用了村里的人手,又能创收,一举两得!” 其他村干部也纷纷表示赞同,会议室里的气氛一下子变得热烈起来。
可史明刚并没有止步于此,他的目光看得更远:“成立工程队只是第一步。大秦铁路早晚会完工,到时候工程队没事干了怎么办?所以下一步,咱们得搞建筑!泥瓦匠干这个也算本行,轻车熟路。可光会盖平房不行,现在城里都在盖高楼大厦,这才是未来的趋势。所以,咱们得送年轻人去学本事,学盖高楼的技术!我打算和黄龙关建筑工程学院联系,送 5 个年轻人去那里培训,学习建筑设计、施工技术,将来回来当工程队的骨干。等咱们有了技术,攒够了钱,就能去城里揽大工程,到那时候,乡亲们不仅能住上砖瓦房,村里的路也能修成水泥路,再不用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了!”
虽然还有人对史明刚描绘的这张宏伟蓝图将信将疑,但成立工程队这件事,大家都觉得切实可行,没有反对意见。随后,众人就开始商讨工程队的具体事宜。史明刚提议让村里经验最丰富的泥瓦匠牛步太担任队长,负责日常的施工管理;大工(技术好的泥瓦匠)每天工资 3 元,小工(负责搬运、打杂的)每天 2.5 元,这个工资比外面高了不少;此外,还从工程利润中拿出 5% 作为年终奖,按每个人的出勤天数和工作表现分配。
“这工资可不低啊,还要发年终奖?咱们这工程队能不能挣钱还两说呢,别到时候钱没挣到,还得往里面贴钱。” 有个老村干部提出了质疑,脸上满是担忧。
史明刚神秘地笑了笑,语气笃定地说:“大家放心,保准能挣钱,而且能挣大钱!这里面的门道多着呢,等工程队运转起来,大家就知道了。咱们搞工程队,目的就是要让乡亲们富起来,钱挣得多些怕什么?只要能让大家过上好日子,村里多花点钱也值!”
可新的问题很快就接踵而至。工程队要招人、要送年轻人去建工学院学习的消息一传开,村里就炸开了锅,村民们都争先恐后地报名 —— 谁不想进工程队挣高工资?谁不想去学院学技术?可名额有限,无论是工程队还是去学习,都只能选一部分人,不让谁去都容易得罪人,这让村干部们犯了难。更让大家担心的是,黄龙关建筑工程学院到底愿不愿意和一个小村庄合作,还是个未知数。
史明刚早就想到了这些问题,他胸有成竹地说:“这些事我都想好了。关于建工学院的合作,我已经打听清楚了 —— 学院的侯院长,是咱村马志远的高中同学,两人关系一直不错。我已经让马志远跟侯院长联系过了,侯院长同意合作,不过有两个条件:一是去学习的学生拿不到正式的毕业证,只能拿到结业证;二是每个学生每年要交 100 元的培训费。这个条件咱们能接受,毕竟是去学技术,不是去拿文凭。”
他顿了顿,又接着说:“至于学习人选,我建议从近五年高考落榜的学生里挑。这些年轻人有文化,学习能力强,学技术快;而且他们没找到合适的工作,心里也着急,肯定会珍惜这个机会。每年高考落榜成绩最好的前两名,一共 10 个人,然后咱们村干部一起开会,再结合他们的人品和平时的劳动态度,选出 5 个人去学院学习,剩下的 5 个人可以优先加入工程队,担任技术助理。选人不光看考试成绩,人品和劳动态度也得过关,要是表现不好,就算成绩再好,工程队也不要。咱们就是要借这次筛选,好好引导村民们重视知识、积极向上,让大家知道,有文化、肯干活,才能有更好的出路。至于工程队的其他名额,先让村里的泥瓦匠报名,愿意去的都能来;要是还缺小工,就从剩下的高考落榜生里选,优先考虑家庭困难的。”
这番周全的安排,考虑到了公平和实际需求,让在场的村干部们纷纷点头称赞,即使有人心里替自家亲戚没争取到名额感到不甘,也挑不出毛病,只能默认这个方案。
解决了工程队和学习的问题,史明刚又抛出了一个更重磅的计划:“前些日子,马志远回村里探亲,我去他家拜访,聊起村里的发展时,从他那儿得知,他父亲马凤仪收藏着我父亲史正义当年写的一篇关于乡村工业发展的文章。我特意去要了复印件,看完之后很受启发。我和马志远也聊了很多,我俩的想法不谋而合 —— 麻荒地要想真正富起来,必须搞工业,而且要搞有特色的工业。”
他喝了口茶,继续说道:“马志远还跟我介绍,望州有个芳城砂砖厂,专门用永固河的河沙制作砂砖。这种砂砖有很多优点:一是不占耕地(不用挖土烧砖),环保;二是硬度高,质量好;三是价格高,是普通黏土砖的两倍。永固河是乌龙河的下游,咱们麻荒地就在乌龙河边,河沙多得是,根本用不完。我还托人找了地质部门的资料,资料显示,乌龙河滩的河沙和永固河的河沙性质差不多,完全能用来制作砂砖。现在城里盖房子都喜欢用砂砖,供不应求,咱们要是建个砂砖厂,成本和烧黏土砖差不多,利润却能翻倍,这是个稳赚不赔的买卖!”
他越说越兴奋,眼中闪烁着光芒:“我还有个长远的想法 —— 砂砖厂咱们先建小的,慢慢扩大规模;等十几年后,河滩上的沙子挖得多了,会挖出一个个大坑,到时候咱们就把这些大坑改造成鱼塘,周边再种上观赏树,打造成休闲观光的好地方。”
村干部们直摇头:“想法是好,可办砖厂要钱、要技术,咱两样都没有,太难了。” 史明刚成竹在胸:“技术不是问题,先派 5 个人去芳城砂砖厂打工,偷偷学艺;厂子建成后,再请那边的技术员周末来指导,给点报酬就行。资金的事,等我们从省城考察回来,再详细谋划。”
不久后,史明刚与马天亮踏上了前往省城的路程,拜访马增玉寻求致富良方。马增玉热情相迎,带来一个好消息:“省政府号召省直各部门实行包村帮扶,推广社会主义教育和科学种田。我从农业大学毕业,就给他们推荐了咱们村。农大正找帮扶对象,他们对我的推荐挺感兴趣,你们觉得咋样?”
史明刚和马天亮喜出望外,这无疑是助力村庄农业发展的绝佳机会。在马增玉的引荐下,他们与农大领导顺利会面,敲定了帮扶事宜。次日,马增玉赴京参会,史明刚与马天亮随车返京,又从北京辗转回到麻荒地。此刻的他们,怀揣着满满的希望,已经看到了麻荒地蓬勃发展的未来。
喜欢麻荒梦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麻荒梦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