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叫停的项目
推土机的轰鸣声,像一头贪婪的钢铁巨兽,咆哮着撕扯着城郊结合部这片最后的绿意。巨大的履带碾过,新鲜的泥土被翻卷出来,混合着被碾碎的蔬菜汁液,散发出一种带着腥气的土味。几截残存的黄瓜藤蔓缠绕在钢铁履带的齿隙间,徒劳地挣扎着,像这片土地无声的控诉。
林辰就站在这片狼藉边缘的一处小土坡上。
初春的风还带着寒意,卷起黄色的尘土,扑打在他的西装裤脚和锃亮的皮鞋上,蒙上了一层灰黄。他手里捏着一份薄薄的纸张,指关节因为用力而微微泛白。那不是一份普通的文件,而是市环境监测站加急送来的检测报告。白纸黑字,冰冷而残酷:土壤及地下水重金属含量,综合超标三倍以上。
“停!”林辰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穿透力,在轰鸣的噪音中清晰地传达到旁边项目负责人的耳中。
推土机的司机似乎没听清,或者说,不愿意听清,操作杆依然在推动。
“我让你停下!”林辰猛地转头,目光锐利如刀,直射向那司机。司机一个激灵,这才彻底熄了火。巨大的轰鸣声戛然而止,现场陷入一种诡异的寂静,只剩下风声,和远处隐约传来的城市喧嚣。
项目负责人,一个腆着啤酒肚、穿着名牌夹克的中年男人,姓王,擦着额头并不存在的汗,急匆匆地小跑到土坡下,仰着脸,挤出一个为难的笑容:“林市长,这……这怎么回事?工期紧啊,停一天都是钱!”
林辰没看他,目光依旧扫视着这片满目疮痍的土地,曾经这里是一片供应城区的菜地,如今只剩下断壁残垣和几间倔强未倒的农舍。他把手里的报告递过去,声音平稳,却带着千钧重压:“王总,你自己看。”
王总接过报告,草草扫了几眼,脸色瞬间变了,不是恐惧,而是急切和不解:“林市长,这……这超标一点点,不是很正常嘛?以前的老工业区,有点遗留问题,难免的。我们可以处理,回填净土,做隔离层,保证不影响后续商品房建设!我们的技术绝对过关!”
“超标三倍,不是一点点。”林辰打断他,语气没有丝毫转圜余地,“这里的地下水系和主城区联通,在这里建商品房,未来几万居民的健康谁来保证?这不是技术问题,是底线问题。”
“林市长!”王总真的急了,声音拔高,带着哭腔,“这个‘盛世华苑’项目,我们前期投入已经超过一个亿了!土地出让金、拆迁补偿、规划设计……所有手续都是齐全的!您这突然叫停,损失谁来承担?我们怎么跟董事会交代?怎么跟下面几百号等着开工吃饭的工人交代?”
一个亿。这个数字像一块巨石,沉甸甸地压在林辰的心头。他知道这个数字背后的分量,代表着投资、税收、就业,也代表着盘根错节的利益链条。他更知道,自己这个刚刚上任、分管环保和城建的副市长,此刻站在这里,叫停这个已经动工、手续“齐全”的项目,意味着什么。
风吹乱了他的头发,他深吸了一口带着尘土和钢铁气息的空气,缓缓吐出,眼神却愈发坚定:“手续齐全,不代表可以无视潜在的重大环境风险。一个亿的损失,比起未来可能付出的公共健康代价,孰轻孰重?”他顿了顿,指向那片被摧毁的菜地,“王总,你看看这里。以前,这里的菜农每天清早挑着担子新鲜的蔬菜进城。现在,你要在这片被污染的土地上,建起号称‘生态宜居’的高楼大厦?老百姓不是傻子,他们要用脚投票,更要用健康来承受。”
王总张了张嘴,还想争辩什么,林辰却不再给他机会。他转身对跟在身后的秘书小陈吩咐道:“通知相关部门,立刻全面停工。让人去找块像样的牌子,立在这里最显眼的位置。”
小陈立刻应下,拿出手机走到一边联系。
王总脸色灰败,嘴唇哆嗦着,看着林辰,眼神里充满了不解和怨愤。
不一会儿,几个工作人员抬着一块巨大的临时公示牌,吭哧吭哧地走了过来,按照林辰指示,深深地插进了松软的黄土里。白色的底板上,是刚刚用红色醒目大字打印出来的规划调整通知:
**“此处规划调整为生态湿地公园(拟),原‘盛世华苑’项目暂停,特此公告。”**
“湿……湿地公园?”王总看着那行字,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仿佛听到了天方夜谭,“林市长,您这不是开玩笑吧?这地方搞湿地公园?这得投入多少?哪有收益?”
“收益?”林辰终于正眼看向他,目光深沉,“干净的空气,清洁的水源,老百姓能散步休闲的地方,这就是最大的收益。有些账,不能只算经济账。”
就在这时,几个工人拿着工具,开始拆卸工地边缘印着“盛世华苑”效果图的华丽围挡。铁皮与骨架摩擦,发出刺耳的“嘎吱”声。
就在这噪音中,林辰口袋里的手机震动起来。他拿出来一看,屏幕上跳动着三个字:周志国。
他的顶头上司,市委副书记、市长,周志国。
林辰眼神微凝,抬手示意拆卸工作暂停,现场再次安静下来。他按下接听键,将手机放到耳边。
电话那头,没有惯常的官场寒暄,周志国的声音带着明显压抑的不满,透过电波传来,冷飕飕的:“林辰同志,你在‘盛世华苑’项目现场?”
“是的,周市长。”林辰回答,语气平静。
“我听说,你把项目叫停了?还要改成湿地公园?”周志国的声音抬高了一些,那股不满几乎要溢出来,“这么大的规划调整,为什么事先没有在市政府会议上讨论?还有,那块地,是我侄子周鹏他们公司费了很大力气才拿下来的,你知不知道?你这是……一点面子都不讲啊?”
最后那句话,语气刻意放慢,带着浓浓的敲打意味。
林辰握着手机,抬眼望向远处。 beyond the messy construction site, beyond the yellow earth, there were still patches of stubborn green—the vegetable plots that hadnt been annexed yet. A few farmers stood在田埂上,远远地朝这边张望,脸上是茫然和担忧。更远处,是灰蒙蒙的城市天际线。
他对着话筒,声音清晰而稳定,没有一丝波澜:“周市长,面子重要,还是老百姓的里子重要?”他停顿了一下,仿佛在组织语言,也仿佛在积蓄力量,“他们不懂什么Gdp,什么招商引资的大道理。他们每天睁开眼,要的是喝进嘴里的水是干净的,吸进肺里的空气是没怪的,家门口的孩子能放心跑跳。周市长,老百姓要的,就是这个。”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钟的寂静,仿佛隔着一个世纪的漫长。只能听到周志国略显粗重的呼吸声。
然后,电话被猛地挂断了。听筒里只剩下“嘟嘟嘟”的忙音,短促而尖锐,像一把钝刀子,割裂了空气。
林辰缓缓放下手机,屏幕暗了下去。他知道,这番话,彻底把周志国得罪了。不仅仅是驳了面子,更是触碰了其背后可能更深层次的利益。他侄子看中的地块?恐怕没那么简单。
……
夜幕降临,市政府家属院的书房里,只亮着一盏昏黄的台灯。
林辰独自坐在书桌前,电脑屏幕散发着幽蓝的光。他点开了一个本地热门论坛,一个被顶到首页的帖子标题异常刺眼——《惊爆!林姓副市长滥用职权叫停亿元项目,疑收受竞争对手巨额好处!》
帖子里,用极具煽动性的口吻,“揭露”他如何不顾企业发展、工人就业,强行叫停“手续齐全”的盛世华苑项目,并暗示他之所以如此做,是因为收了另一家有意开发湿地公园概念的开发商的黑钱。下面已经跟了几百条回复。
“知人知面不知心啊,看着挺年轻有为的,没想到这么黑!”
“一个亿啊!说停就停,这权力也太大了点吧?”
“听说他以前在下面县里就喜欢搞这种标新立异的事情,得罪不少人。”
“楼上+1,就是为了捞政绩,不顾实际!”
“等他下台!”
一条条质疑、谩骂、甚至人身攻击的评论,像毒箭一样射向屏幕,也射向屏幕前沉默的林辰。他甚至能想象到,背后那些匿名者敲下这些文字时,可能带着怎样得意的冷笑。这就是周志国他们的手段吗?先在电话里施压不成,转而利用舆论,泼脏水,搞臭他?
他没有愤怒地关掉网页,也没有试图去辩解。他知道,在这种精心策划的舆论漩涡里,个人的辩解是苍白无力的。他只是静静地看着,一条条地翻过去,仿佛在看一场与己无关的闹剧。但微微抿紧的嘴唇和眼底深处掠过的疲惫,泄露了他并非全然无动于衷。
他起身,走到窗边,看着窗外城市的万家灯火。每一盏灯光背后,都是一个家庭,都呼吸着这座城市的空气,饮用着这座城市的水。他的决定,真的错了吗?
良久,他回到书桌旁,拿起桌上的茶叶罐,捻了一撮茶叶放进茶杯。是那种最普通的绿茶,茶叶粗梗,品相不佳。他冲入滚烫的开水,茶叶在杯中翻滚、舒展,最终沉沉浮浮地稳定下来,染出一杯浓酽的、近乎褐色的茶汤。
他端起来,吹开浮沫,喝了一大口。滚烫的茶液顺着喉咙滑下,一股极其浓烈的苦涩瞬间在舌尖和口腔里炸开,霸道地侵占了他的味蕾,一直蔓延到喉咙深处,久久不散。
这苦涩,像极了他此刻的心情。坚持原则的孤独,被误解的委屈,面对强大阻力时的压力,还有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种种滋味交织在一起,凝成了这一杯难以吞咽的苦茶。
但他没有吐出来,而是又喝了一口,任由那苦涩浸透每一个味蕾细胞。他需要这种清醒的苦,来提醒自己为何出发。
“咚咚咚——”书房门被轻轻敲响。
“进来。”林辰放下茶杯,脸上的疲惫瞬间收敛,恢复了平日的沉稳。
秘书小陈推门进来,脸上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和担忧。他快步走到书桌前,压低声音汇报:“林市长,刚收到消息。周市长……他把您叫停‘盛世华苑’项目,并单方面宣布调整为湿地公园的事情,正式捅到了市委那边。他建议召开临时常委会,说是要‘郑重讨论’一下个别领导同志不讲程序、盲目决策的问题。”
小陈顿了顿,声音更低了,带着提醒的意味:“会议就定在明天上午九点。看来,周市长这次是……要来真的了。”
林辰静静地听着,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有手指无意识地在粗糙的茶杯壁上摩挲着。窗外的城市灯火,在他深邃的瞳孔里明明灭灭。
叫停一个项目,就像推倒了第一张多米诺骨牌。后续的连锁反应,官场的暗流,利益的反扑,此刻,终于汇聚到了市委常委会这个最终的战场。
明天,等待他的,会是一场怎样的风暴?
《清澈的抵抗》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书河书屋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书河书屋!
喜欢清澈的抵抗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清澈的抵抗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