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夜莫名的敲击声,如同在平静的水面投下了一颗石子,涟漪荡开,彻底改变了林越的心态。单纯的善意展示和被动等待,似乎已经不足以应对这愈发复杂的局面。对方的行为模式难以捉摸,时而静默如谜,时而发出原始的宣告。他需要信息,需要更主动地去“看”,而不是仅仅被“看”。
直接靠近探查风险太大,无异于闯入雷区。他需要一个安全的距离,一个隐蔽的视角。
他的目光投向了这片区域边缘一处地势较高的山脊。那里树木相对稀疏,视野开阔,如果能找到一个合适的观察点,或许能窥见石缝区域的一些动静,至少能了解对方大致的活动规律。
接下来的两天,林越暂停了向岛屿腹地的推进,也减少了在溪边营地“展示才艺”的频率。他将主要精力放在了构建一个隐蔽的高处观察所上。
这并非易事。他需要在不暴露意图的情况下,清理出有限的视野,同时要确保观察所本身完美地融入环境,不能被下方轻易发现。他选择了山脊线上几块天然交错、形成一个小小凹陷的巨石作为基础。然后用收集来的藤蔓、带着茂密树叶的树枝,小心翼翼地编织成一个顶棚和正面伪装网,只留下几个极其隐蔽的观察孔。
这个过程缓慢而枯燥,需要极大的耐心。他像一只筑巢的园丁鸟,反复调整每一根树枝的角度,确保从下方看上来,这里只是一丛普通的、生长在岩石缝隙里的茂密植被。他甚至不敢在附近生火,食物又变回了冰冷的鱼干和浆果。
与此同时,他加固了下游的临时营地,设置了更多、更复杂的预警机关。他将那个羽毛编织的雏鸟小心地挂在窝棚内侧,这既是纪念,也是一种提醒——提醒自己面对的不是抽象的“威胁”,而是可能包含弱势个体的复杂群体。
观察所建成后,他开始了漫长的守望。每天清晨和黄昏,活动最频繁的时段,他会像幽灵一样悄无声息地潜入观察所,透过枝叶的缝隙,用尽目力观察下方那片区域。
第一天,一无所获。石缝入口静悄悄的,周围的丛林没有任何异样。
第二天,临近黄昏时,他终于看到了动静!
不是人,而是一缕极其细微的、几乎难以察觉的炊烟!从石缝侧后方一片茂密的树丛中袅袅升起,颜色很淡,显然生火者非常小心,使用的可能是干透的、烟少的木柴,并且对火势进行了控制。若非他处于高处,且全神贯注,根本不可能发现。
这个发现让他精神大振!这证实了对方确实在石缝区域附近活动,并且有着相当老练的野外生存经验,懂得如何隐藏生活痕迹。
第三天,他看到了更确凿的证据。一个模糊的人影,在清晨的薄雾中,极其快速地从一个树丛闪到另一块巨石后,动作敏捷,如同林间的猿猴。距离太远,无法分辨性别年龄,只能看出身形不算高大,穿着一身与丛林颜色相近的、深色的破烂衣物。
对方果然在活动!而且极其谨慎!
林越压抑住内心的激动,继续耐心观察。他发现,对方的活动非常有规律,主要集中在清晨和傍晚,白天大部分时间似乎都处于静默状态。取水会选择在不同地点,且路线不固定,显然是在防备追踪。
他就像在观看一场无声的默剧,演员只有一两个模糊的影子,舞台是广袤的丛林,而他则是唯一的、隐藏在暗处的观众。这种“被动窥秘”的方式,虽然无法获得直接交流,却让他掌握了许多宝贵的信息:对方的存在、大致活动规律、谨慎程度以及不俗的野外技能。
然而,这种单方面的观察也带来了一种新的心理压力。他像一个偷窥者,在暗处注视着别人的生活,这种感觉并不好受。尤其是当他联想到那个可能存在的孩子时,一种莫名的负罪感会偶尔掠过心头。他们到底经历了什么,才会如此恐惧与躲藏?
这天下午,当他结束观察,准备返回下游营地时,在一条对方可能经过的小径旁,他有了新的发现。
那是一个简陋的圈套。
是用柔韧的树藤做成的活结,巧妙地布置在兽径上,掩藏在落叶之下。这不是针对大型猎物的,更像是用来捕捉野兔、鸟类等小动物的。做工不算特别精细,但很有巧思,位置选择得相当专业。
林越的心猛地一沉。这显然不是他设置的。是对方布置的!
他们也在狩猎,也在为生存而努力。这个圈套的出现,让那些模糊的影子变得更加真实、立体。他们不是抽象的“威胁”或“谜题”,而是和他一样,在这片绝境中挣扎求生的活生生的人。
他没有破坏这个圈套,甚至小心地没有留下自己靠近的痕迹。他默默地记下了位置,然后绕道离开。
回到营地,他看着窝棚里那个羽毛雏鸟,又想起那个简陋却有效的圈套,心情复杂。善意与警惕,生存与隐私,在这片孤岛上交织成一团乱麻。
他拿出记录石,在上面刻下了新的符号:一个代表山脊的波浪线,上面画着一只眼睛;一缕轻烟;一个奔跑的模糊人形;还有一个绳套的图案。
“第七十二天,”他抚摸着石头上冰冷的刻痕,低声自语,“建立观察点,确认对方活动。发现其生存技能熟练,警惕性极高。发现其狩猎陷阱。未发生直接接触。”
他获得了更多信息,但核心的谜团——对方是谁?为何躲藏?——依然没有答案。然而,通过这些零碎的观察,他仿佛正在一点一点地拼凑出这群“邻居”的侧写:谨慎、坚韧、熟悉荒野、可能包含弱者、并且……似乎有着必须隐藏的理由。
这场无声的博弈,从最初的恐惧与猜疑,到尝试性的赠礼,再到如今冷静的观察与分析,林越正在慢慢地适应规则,并试图在这场危险的“邻里关系”中,找到一个既能保障自身安全,又或许能通向某种理解的平衡点。
他知道,平衡是脆弱的。任何意外的变故,都可能打破这暂时的静默。而在那之前,他必须尽可能多地了解他的“邻居”,因为了解,可能是生存下去的关键。
喜欢龙西念的108座人生巅峰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龙西念的108座人生巅峰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