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丹阳天星十二穴包含足三里、内庭、曲池、合谷、委中、承山、太冲、昆仑、环跳、阳陵泉、通里、列缺。按双穴配伍的组合计算方式,12个穴位的无序双穴组合共66种,但临床核心常用配伍仅6组,契合歌诀中“合担用法担,合截用法截”的原则,以下是这6组核心配伍的详细内容:
一、足三里+内庭
1、配伍意义:二者同属足阳明胃经,属“合担法”配伍。足三里为胃经合穴,能补脾胃、调气血;内庭为胃经荥穴,善清胃热,二者一补一泻,兼顾健脾与清热,可全面调理胃经气血,避免单一补泻的偏颇。
2、核心功效:调理脾胃气机,清泻胃热,还能改善胃肠功能,对胃痛、腹胀、腹泻、消化不良等胃肠病症疗效显着。
3、典型案例:某壮年男性,因暴饮暴食后出现胃痛、腹胀,伴口臭、便秘,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取穴双侧足三里(平补平泻)+内庭(泻法),留针20分钟。1次治疗后腹胀缓解,3次治疗后胃痛、口臭消失,大便恢复正常。
4、案例分析:暴饮暴食致胃热内蕴、气机阻滞,内庭清泻胃热,足三里通调胃肠气机,二者协同作用,快速化解胃热与气滞,契合胃肠病症“清热+调气”的核心治法。
二、曲池+合谷
1、 配伍意义:同属手阳明大肠经,为“合担法”经典配伍。曲池是大肠经合穴,可清热祛湿、通络止痛;合谷为大肠经原穴,能疏风解表、行气镇痛,二者增强手阳明经气血流通,兼顾清热与解表。
2、核心功效:疏风解表、清热镇痛、通络止痒,主治感冒、头痛、牙痛,还能治痤疮、荨麻疹等皮肤病症及上肢关节疼痛。
3、典型案例:22岁女性,剖腹产术后7天乳汁清稀且自流,伴神疲乏力、腹胀纳差。停药后取双侧曲池、合谷留针30分钟,2次治疗后乳汁量增多且粘稠,自流症状消失。
4、案例分析:产后气血不足致乳汁化生无源,手阳明经多气多血,曲池与合谷协同激发经气,推动气血生成,进而改善乳汁异常,规避了胸部穴位针灸易受凉的问题。
三、委中+承山
1、配伍意义:均属足太阳膀胱经,为“合担法”配伍。委中是膀胱经合穴,能疏通腰背及下肢经络;承山擅长强健小腿肌肉、舒筋活络,二者贯通膀胱经下肢循行路线,专攻腰腿部经络阻滞。
2、核心功效:舒筋活络、活血化瘀,主治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腿抽筋等腰腿部病症,还能改善下肢痿软无力。
3、典型案例:45岁男性,长期久坐引发腰椎间盘突出,右侧腰腿痛,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取委中(泻法)+承山(补法),配合电针刺激,每周3次。2周后疼痛减轻,1个月后可正常弯腰、行走。
4、案例分析:久坐致膀胱经气血瘀滞,委中泻法祛瘀通络,承山补法强健筋骨,针对腰腿痛“瘀滞+筋弱”的病机,标本兼顾。
四、太冲+昆仑
1、配伍意义:属“合截法”(太冲属足厥阴肝经,昆仑属足太阳膀胱经)。太冲可平肝熄风、疏肝理气,昆仑能通络止痛、清利头目,二者跨经协同,调节肝与膀胱经气,兼顾熄风与通络。
2、核心功效:平肝潜阳、舒筋活络,主治头痛、眩晕等,还能改善下肢关节肿痛、足跟痛。
3、典型案例:50岁女性,经常熬夜致头痛眩晕,伴急躁易怒、足跟隐痛,舌红苔薄黄,脉弦。取太冲(泻法)+昆仑(平补平泻),留针15分钟。1次治疗后眩晕缓解,5次治疗后头痛、急躁症状消失。
4、案例分析:熬夜伤肝致肝阳上亢,太冲平肝潜阳平息头痛,昆仑通络止痛缓解足跟不适,二者兼顾上(头痛)下(足跟痛)症状,契合跨经配伍“截阻病势”的原则。
五、环跳+阳陵泉
1、配伍意义:同属足少阳胆经,为“合担法”配伍。环跳善治臀部及下肢痹痛,阳陵泉作为“筋会穴”,能缓解肌肉痉挛、强健筋骨,二者贯通下肢少阳经,专攻下肢经络与筋脉问题。
2、核心功效:祛风除湿、舒筋利节,主治坐骨神经痛、下肢痿痹、关节屈伸不利等下肢病症。
3、典型案例:一德国友人,夜卧受凉后右臀部及小腿外侧疼痛,行走不便,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取环跳、阳陵泉行平补平泻,留针30分钟,1次治疗后疼痛减半,再针2次后痊愈。
4、案例分析:寒邪阻滞足少阳胆经致气血不通,环跳疏通臀部经络,阳陵泉缓解小腿肌肉紧张,二者精准对应下肢痹痛的经络循行部位,快速祛寒通络止痛。
六、通里+列缺
1、配伍意义:属“合截法”(通里属手少阴心经,列缺属手太阴肺经)。通里善宁心安神、调理舌窍,列缺能疏风解表、通调气机,二者兼顾心与肺,协同调节气血以安神。
2、核心功效:宁心安神、宣肺解表、通络醒脑,主治心悸、失眠、健忘等神志病症,也可辅助治疗感冒咳嗽伴心神不宁。
3、典型案例:中年女性因受惊恐出现惊悸多梦、夜寐不实,下肢无力。初治后下肢恢复力气,但睡眠差,处方加通里+列缺,再针3次后睡眠恢复正常。
4、案例分析:惊恐致气血不足、心神失养,通里滋养心神,列缺调畅气机以助气血运行,二者协同补充心神所需气血,搭配其他穴位后全面改善症状。
喜欢叩星穴马丹阳天星十二穴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叩星穴马丹阳天星十二穴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