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三…… 二…… 一…… 笑!” 在摩纳哥的娜塔莎·齐林斯卡娅家中,娜塔莎的母亲按下快门,定格下我和娜塔莎并肩而立的瞬间。
我手捧欧洲大奖赛的季军奖杯,娜塔莎则拿着她在意大利F3穆杰罗站第二场比赛的冠军奖杯。
这个周末,我们都收获颇丰:我在纽博格林赛道的雨战中实现逆袭,从第12位发车,短暂升至第11位后又跌回第12位。
在赛道积水严重的情况下,我被迫用干胎撑完全程,进站换胎后,凭借干胎逐步追赶,最终在比赛尾声、赛道再度降雨时,换上半雨胎,于最后一个弯道锁定季军。
而娜塔莎在阳光明媚的穆杰罗赛道,延续了她连续登上领奖台的火热状态,在周末的两场比赛中分别斩获第四和第一名。
如今,距离下一个比赛周末(同样在穆杰罗赛道)还有一个多月,娜塔莎在意大利F3锦标赛中已累积38分。
穆杰罗的第二场比赛结束后,赛程还将转战瓦拉诺、瓦莱伦加,最终在蒙扎赛道收官。
至于我,F1职业生涯首秀就在澳大利亚站收获积分,随后在摩纳哥站获得第七名,再添两分;紧接着在加拿大站登上领奖台;而在四场比赛后,我又在欧洲大奖赛中再度夺得季军。
这一系列成绩让我的总积分达到15分,在赛季已过半的情况下,这样的表现相当亮眼。
15分这个看似不算高的数字,对我而言却意义非凡。
首先,与队友汤米?科斯基宁相比,这个成绩极具说服力。
赛季初,汤米表现强势,在澳大利亚站以第七名完赛,先我一步拿到两分;随后在西班牙站,他又以第六名的成绩再添三分。
而如今,我的积分已是这位备受看好的队友的三倍,并且手握两次登上领奖台的荣耀。
说实话,包括我自己在内,大家都曾认为汤米在本赛季会占据上风,但目前来看,我与他的竞争丝毫不落下风。
当然,我的好运气和他的霉运在其中起到了一定作用,总体而言,我们在赛道上的实际差距比成绩显示的要小得多。
在一些比赛中,我抓住了汤米无法把握的机会,但我也远称不上在全面压制他。
再看我们的竞争对手:丰田车队方面,伊万?特里波利在马来西亚站和巴林站均获得第七名,在美国站拿到第六名,总共积7分,排名介于我和汤米之间;而丰田车队的另一名车手罗兰?齐格勒今年运气不佳,仅在加拿大站获得第八名,拿到1分。
不过,丰田车队在最近几场比赛中表现下滑,这让红牛车队成为了我们的主要竞争对手。
红牛车队的丹尼尔?麦高恩在西班牙站和欧洲大奖赛中均获得第五名,共积8分;他的澳大利亚队友马丁?韦弗在美国站获得第七名,在纽博格林站获得第四名,积7分。
因此,在车队积分榜上,威廉姆斯车队以20分暂列第五,红牛车队凭借15分紧随其后,丰田车队则仅有8分。
从车手个人积分来看,我以15分领先,红牛车队的丹尼尔·麦高恩8分,丰田车队的伊万?特里波利和红牛车队的马丁·韦弗各7分,我的队友汤米5分,丰田车队的罗兰·齐格勒1分。
至于排名在我们之前的雷诺车队,翁贝托?彼得罗内利积17分,尤里?卡萨莱宁同样积15分,不过由于我两次登上领奖台,在积分含金量上略胜他的一次第四名。
我深知,卡萨莱宁很快就会超越我并保持领先优势,毕竟能有一次登上领奖台,对我来说已是意外之喜,更别说两次了。
能走到这一步,运气占了很大成分,而雷诺车队的积分则表明,即便他们今年并非争冠热门,赛车性能依然十分出色。
如果没有特别的好运眷顾,车队能在积分榜上保住第五名,就是我们最理想的结果。
尽管如此,看到自己目前在车手积分榜上排名第九,夹在两位雷诺车手之间,还是让我倍感欣喜。
对我来说,这是本赛季的高光时刻;而娜塔莎也收获了她在F3赛事中的首个冠军。
理所当然地,我们决定好好庆祝一番。
于是,我们俩站在娜塔莎母亲身旁——我一直把她当作自己的姨妈。这位留着金色短发的女士向我们展示相机里的照片。
看着照片中,我和娜塔莎满心欢喜地高举奖杯,面前是她慈祥的母亲,而她的父亲正坐在客厅的沙发上注视着这一幕,我不禁露出微笑。
但笑容中也夹杂着一丝淡淡的忧伤,因为照片中唯独缺了一个人——我的父亲。
我邀请过他,还告诉他,他的工作暂时离开他一两个小时也无妨,但他还是没来。
我本以为,他投入了大量资金助力我的赛车生涯走到今天,至少应该愿意来庆祝我的成功。
当初,在贝耐公司、威廉姆斯车队与他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敲定了合作协议,他在我进入F1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还担任我的经纪人。
然而,如今协议达成,我也在F1赛场上站稳脚跟,他却似乎对我和我的职业生涯完全失去了兴趣。
“上周末的比赛有很多碰撞事故。” 娜塔莎的母亲看向我,提及欧洲大奖赛。
红旗出示前一号弯的连环事故最为瞩目,此外,哈里森在排位赛中于齐格勒S 弯发生的严重碰撞也令人印象深刻。
那次事故本可能造成更严重的后果,哈里森有可能因脑震荡或其他伤势无法参赛。不过,从各方面来看,这位美国车手能在纽博格林赛道参赛已属幸运,尽管他最终未能得分。
我的比赛过程则相对顺利,在F1职业生涯至今,我的比赛表现都较为稳健。
在我看来,唯一的瑕疵是西班牙大奖赛中的那次事故(与丰田的伊万?特里波利撞车,退赛),但即便如此,也不能完全归咎于我。
在加拿大站首次登上领奖台的过程中,我与其他车手有过一些轻微的擦碰;而在最近这场比赛里,我在雨中丢失过位置,也经历了一些惊险时刻,但总体而言,我还算幸运。
不过,这种幸运也是一把双刃剑。
在顶级赛车运动中,几乎每位车手都曾遭遇过严重事故,有些人甚至因此受伤,在过去,更有车手因事故不幸离世。
我深知,自己迟早也可能遭遇事故,而且可能会很严重。
纽博格林赛道上的那些事故,尤其是哈里森的那次,就是最好的警示。他是世界级车手,新秀赛季就具备争冠实力,前途无量。
既然他都可能遭遇事故,我自然也不能幸免,我的姨妈也明白这一点。
“确实是这样,但如今的赛车已经是史上最安全的了。头盔的设计也更加先进,再加上头颈保护系统(hANS装置),我们能承受的冲击力比以往大得多。在20世纪70年代足以致命的事故,现在可能只会让人头痛一阵。就拿彼得?卡明斯基来说,他在加拿大站遭遇了严重车祸,但也仅仅缺席了一场比赛。” 我解释道。
我无法否认自己可能遭遇事故的事实,也无法掩饰对这种可能性的恐惧,但我也坚信,以现代赛车的安全水平,绝大多数事故我都能平安度过。
也许会摔断腿、胳膊,或者脑震荡,但在一辆现代赛车内丧命?除非是极其罕见的意外情况。
在我看来,如今最大的隐患在于——相较于房车赛,我们更容易受到空中飞溅杂物的威胁。
赛车运动的风险永远无法完全消除,实验室里也无法模拟出所有意外情况,这一点我们都心知肚明。
但我们也清楚,如今的F1已经是史上最安全的,我们有望拥有F1车手有史以来最长的职业生涯。
“我只希望永远别看到你出现在那样的事故里。” 姨妈叹了口气,显然仍有些担忧,她的担心并非毫无道理。
“我会尽最大努力保证安全。”我回应道,承诺会尽量避免危险情况,但也不会因此在比赛中畏缩不前。
赛车运动的本质就是竞技,我会驾驶着F1赛车勇往直前,该激进时就全力以赴,不会因为防守存在风险,就在比赛中任人超越。
如果所有F1赛车手都不再冒险,F1也就失去了作为一项极速运动的魅力。
无论好坏,勇敢无畏早已融入这项运动的血脉之中:开车、左转、右转,这些操作人人都会,但正是那些超越常人的驾驶壮举,让我们这些车手脱颖而出。
就在不久前的2005年和2006年,驾驶雷诺赛车的费利佩?阿尔瓦雷斯与驾驶法拉利赛车的威廉?齐格勒为了冠军展开激烈角逐,阿尔瓦雷斯首次交锋获胜,一年后齐格勒成功复仇。
那才是冠军之间的巅峰对决,是这项运动中最顶尖的两位车手全力以赴的较量。
这就是F1的魅力所在,如果车手们都因畏惧风险而畏缩不前,F1也就不再是我们所热爱的那个F1了。
喜欢F1之飞驰人生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F1之飞驰人生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