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赛段局部黄旗…… 是安东尼!哈里森在驶出三号弯时爆胎,撞墙了!小心,小心,一定要小心!” 比赛还剩最后一圈时,莫里森在无线电里急促地喊道。
我和齐格勒驶过这个高速弯道时,都刻意选择了较宽的线路,甚至冲出赛道边缘,避开散落的碎片和轮胎残骸。
只见我队友的赛车停在长长的刹车痕迹尽头,紧贴着护栏,安东尼把方向盘扔到车头,摇着头,显然对丢掉第二名的位置无比失望。
他的心情我完全理解,毕竟我和他差不多时间进站,而且整个后半程,我都跟在威廉?齐格勒身后,被他制造的乱流死死压制,而他从头到尾,都没给我一丝一毫的超车空间。
“我的轮胎有问题吗?” 我问道,担心自己会遭遇和安东尼一样的命运。
“目前没问题,稳一点,把车开冲过终点就行,你现在是第五。” 尼基?莫里森试图让我冷静下来。
我看了看前方的齐格勒,又瞥了眼后视镜里的安东尼,心里清楚两件事:第一,威廉?齐格勒为了守住第五名,已经用了近乎违规的防守动作,我认为就是违规,但车队的反应似乎暗示赛事干事不会对此采取行动,现在只剩两圈,要超越他拿到第四名,恐怕只会更难。
第二,虽然我想在经历这些争议后 “证明自己”,但这一圈的超车点基本已经错过,最后一圈能尝试的机会也寥寥无几,大概率还是超不过去。
事实是,我现在排在第五,最终很可能也只能是第五,而我的队友则从 “稳拿第二” 变成了退赛……
于是,我稍微放慢了节奏。
韦弗冲过终点线夺冠,阿尔瓦雷斯在主场获得亚军,伦纳则借着我队友的意外拿到季军,齐格勒为梅赛德斯带回第四名,而我作为迈凯伦仅剩的车手,平稳地以第五名完赛。
西班牙大奖赛积分排名(前十分名):
1. 马丁?韦弗 —— 澳大利亚 —— 红牛 - 雷诺车队 ——25 分
2. 费利佩?阿尔瓦雷斯 —— 西班牙 —— 法拉利车队 ——18 分
3. 马克西米利安?伦纳 —— 德国 —— 红牛 - 雷诺车队 ——15 分
4. 威廉?齐格勒 —— 德国 —— 梅赛德斯 Gp 马石油车队 ——12 分
5. 张骋 —— 中国 —— 迈凯伦 - 梅赛德斯车队 ——10 分
6. 恩里克?德?马特奥 —— 巴西 —— 法拉利车队 ——8 分
7. 洛伦佐?巴尔巴罗 —— 乌拉圭 —— 印度力量 - 梅赛德斯车队 ——6 分
8. 彼得?卡明斯基 —— 波兰 —— 路特斯 - 雷诺车队 ——4 分
9. 鲁道夫?贡萨尔维斯 —— 巴西 —— 威廉姆斯 - 考斯沃斯车队 ——2 分
10. 西蒙?戈伊科特西亚 —— 西班牙 —— 红牛二队 - 法拉利车队 ——1 分
两位西班牙车手在主场都为各自车队拿到了不错的成绩,两位巴西车手跻身积分区,两位德国车手进入前四。
而在本赛季首场欧洲分站赛中,F1 唯一的澳大利亚车手(韦弗)最终捧起了冠军奖杯。
红牛也借此实现了两连胜(中国、西班牙),或许这标志着他们在经历多次 “排位出色、正赛拉胯” 后,终于开始反弹。
另一位连续两场表现亮眼的车手是洛伦佐?巴尔巴罗,他在最近两场分别拿到第五和第七,对我这位身材瘦高的印度力量车手朋友来说,这样的成绩已经很棒了。
看到乔丹车队的 “传承者”(经历了米德兰、世爵,如今以印度力量之名征战)终于凭借强劲的车手阵容站稳脚跟,标志性的白、橙、绿涂装(呼应印度国旗)也形成了独特的品牌标识,实在令人欣慰。
车手积分榜前六:
1. 张骋 —— 中国 —— 迈凯伦 - 梅赛德斯车队 ——74 分
2. 费利佩?阿尔瓦雷斯 —— 西班牙 —— 法拉利车队 ——67 分
3. 马克西米利安?伦纳 —— 德国 —— 红牛 - 雷诺车队 ——60 分
4. 马丁?韦弗 —— 澳大利亚 —— 红牛 - 雷诺车队 ——53 分
5. 安东尼?哈里森 —— 美国 —— 迈凯伦 - 梅赛德斯车队 ——49 分
6. 恩里克?德?马特奥 —— 巴西 —— 法拉利车队 ——49 分
汤米?科斯基宁本周末未能获得积分,这位芬兰前队友以 46 分跌出前六;彼得?卡明斯基则紧随其后,尽管在一号弯受损,他仍凭借稳定的表现将积分提升至 44 分。
弗拉基米尔?亚历山德罗夫以第十一的成绩惜败于积分区之外,但整体而言,路特斯在巴塞罗那的表现相当不错,要知道,这条赛道可是 “检验赛车综合性能的标杆”。
说到底,科斯基宁和卡明斯基跌出前六,并非他们表现不佳,更多是因为红牛两位车手终于迎来了连续两场的强势发挥,成功回归前六。
本赛季首次出现 “红牛、法拉利、迈凯伦各占两席” 的前六格局,这或许意味着积分榜开始进入 “稳定阶段”。
不过,要是马特奥、安东尼甚至韦弗在接下来几场出现失误,科斯基宁和卡明斯基随时可能重返争冠集团。
前六的车手固然拥有顶级赛车,但正如我之前所说,汤米?科斯基宁和彼得?卡明斯基是本赛季我眼中 “最亮眼的车手”,即便我自己意外领跑积分榜,且是唯一一位多次夺冠的车手,我仍坚持这个观点。
车队积分榜前六:
1. 迈凯伦 - 梅赛德斯车队 —— 英国(总部位于英国沃金)——123 分
2. 法拉利车队 —— 意大利(总部位于意大利马拉内洛)——116 分
3. 红牛 - 雷诺车队 —— 奥地利(总部位于英国米尔顿凯恩斯)——113 分
4. 梅赛德斯 Gp 马石油车队 —— 德国(总部位于英国布拉克利)——68 分
5. 路特斯 - 雷诺车队 —— 英国(总部位于英国恩斯通)——50 分
6. 印度力量 - 梅赛德斯车队 —— 印度(总部位于英国银石)——24 分
前五场比赛,三支顶级车队各有冠军入账,最终形成了 “榜首仅差 10 分” 的激烈格局。
在中游集团的争夺中,威廉?齐格勒的出色表现为梅赛德斯拉开了与路特斯的差距,尽管卡明斯基正在逼近科斯基宁的积分。
我依然不认为齐格勒那记 “横跨赛道的防守” 是合理的,但走出赛车、看过比赛数据后,我稍微冷静了一些:至少,他当时是在为 “有价值的目标” 而战。
巴塞罗那赛道一如既往地 “拉大了车阵差距”,只有 8 辆赛车在领先圈完赛,贡萨尔维斯和戈伊科特西亚虽然拿到积分,却已落后一圈,形成了略显怪异的对比。
就连我和齐格勒,也比领跑者慢了近一分钟:齐格勒在韦弗冲线后一分钟过线,我则比他慢了约两秒;费利佩?阿尔瓦雷斯甚至落后韦弗超过 20 秒,毕竟全场只有安东尼?哈里森有能力跟上红牛的节奏,而他能拿到第二,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伦纳进站失误。
当然,伦纳和安东尼确实遭遇了不幸,但韦弗的冠军几乎毫无悬念,无论发生什么,这位澳大利亚车手都注定会赢下这场比赛。
不过,当我赛后面对媒体时,他们关注的并非韦弗的胜利,而是我和齐格勒的争议事件。
“张骋你好,我们听到你在无线电里对齐格勒‘横跨赛道防守’的反应非常激烈,对此你有什么想说的?” 凯瑟琳?西蒙斯问道。
这位熟悉的红发记者几乎是 “必然会提问” 的人,不过这份熟悉多少让我感觉轻松了一些。
“我不想和一位七届世界冠军制造矛盾,但我坚持我在无线电里说的话。那是一次极具攻击性的防守,他逼得我在直道中间不得不收油门。我之前和齐格勒的每一次交锋都很愉快,我实在想不通他这次为什么要这么做。我知道他的车队在和路特斯争夺车队积分,但我现在正和阿尔瓦雷斯争夺车手积分榜榜首,所以我无法接受这种防守。” 我坚定地回答。
“你和齐格勒谈过了吗?” 凯瑟琳追问。
“还没有,但我希望能和他谈谈。” 我回答道,试图表明我并非想 “挑起争端” 或 “冒犯这位我职业生涯中最伟大的车手之一”,我只是对这次特定的防守动作有疑问,想和他沟通清楚。
在赛车里情绪激动时,我甚至想过 “下次再遇到这种情况,就算撞车也要反击”,但走出赛车、冷静下来后,我更希望通过沟通解决问题,而非以退赛为代价。
我在 F1 还从未经历过 “严重的恶性碰撞”,也希望永远不要经历。
安东尼这次的撞车已经很严重了,但要说 “迈凯伦车手在巴塞罗那爆胎撞车”,2008 年的尤里?卡萨莱宁才是 “最惨的”,这位芬兰车手在西班牙大奖赛的侦察圈就因变速箱故障驶入维修区,车队始终没能修好赛车,他连正式比赛的圈都没跑。
2008 年惨烈撞车,2009 年退赛,2010 年甚至没能完成一圈,对卡萨莱宁来说,今年本就艰难:他从迈凯伦一路降级到卡特汉姆,如今甚至算不上 “垫底车队中最亮眼的车手”。我知道我可能有偏见(毕竟我和娜塔莎一起长大),但我认为齐林斯卡娅目前是 “垫底集团最佳车手”,尤其是玛鲁西亚的实力明显落后于卡特汉姆的情况下。
垫底集团的格局基本是 “卡特汉姆 - 玛鲁西亚 - hRt”,但娜塔莎多次展现出 “与这支马来西亚运营车队抗衡” 的能力。
喜欢F1之飞驰人生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F1之飞驰人生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