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阳光少了些毒辣,多了几分和煦。
京城西郊,原本坑洼不平的官道旁,此刻旌旗招展,人头攒动。
全国第一条“水泥”官道的试点段,今日正式开工。
谢霄作为主持此事的户部尚书(兼领工部部分事务),自然是全场的焦点。
他身着官服,神情肃穆,与工部官员及负责此段的匠作监官员进行着最后的确认。
林晏也来了,穿着谢霄特意为他定制的、与他官服颜色相近的锦袍,站在一旁临时搭建的高台上,好奇地东张西望。
他被谢霄委任了个“协理”的虚衔,美其名曰“形象大使”。
“吉时已到——奠基——”
赞礼官高亢的声音响起。
谢霄率先拿起一把系着红绸的铁锹,铲起一锹土,填入早已挖好的奠基石坑中。
官员们依次效仿。
轮到林晏时,他早就等不及了。
内侍递给他一把明显小一号、也系着红绸的玉铲。
他兴奋地接过来,学着谢霄的样子,跑到石坑边,蹲下身,小心翼翼地铲起一点点土,郑重其事地放进坑里,还用小铲子拍了拍,嘴里小声念叨:
“平平安安,顺顺利利……”
那认真的小模样,引得周围几个相熟的官员忍俊不禁。
谢霄站在他身后,看着他微微撅起的身影,眼底也掠过一丝笑意。
奠基礼成,庞大的工程正式启动。民夫们在工部官员的指挥下,开始清理路基,搅拌那灰扑扑的“水泥”。
林晏看了一会儿,觉得灰尘太大,扯了扯谢霄的袖子:
“呜呜,我们回去吧?这里灰扑扑的。”
谢霄点点头,又对负责的官员嘱咐了几句,这才带着林晏离开。
马车里,林晏还在兴奋:
“等路修好了,我们第一个去骑马!肯定又快又稳!”
几天后,谢霄从宫中回来,带回了几件新奇玩意儿。是皇家玻璃工坊最新烧制出来的成品。
几面透明度极高的平板玻璃,几乎看不到气泡和杂质,比之前进贡给宫里的还要好。
还有几件彩色玻璃器皿,一只宝蓝色的花瓶,色泽浓郁如深海;一套琥珀色的茶杯,在光下透着温暖的光泽;最特别的是一对用红色玻璃拉制出的锦鲤摆件,活灵活现。
“哇!”
林晏一看就喜欢得不得了,拿起那只宝蓝色花瓶对着光看,“这个放我们书房窗台上!阳光照进来,肯定很好看!”
他又抱起那对红色锦鲤,爱不释手:
“这个放卧房!和我们‘胖鱼塘’里的锦鲤一对!”
那套琥珀色茶杯,他则决定用来待客,“显得我们谢林府有格调!”
他像只囤积宝物的小仓鼠,忙前忙后地指挥着下人把这些玻璃摆件放到他早就看好的位置上,整个府邸似乎都因为这些晶莹剔透的小玩意儿亮堂了几分。
谢霄由着他折腾,坐在一旁喝茶,看着他忙碌又快乐的身影,觉得比那些玻璃器皿更赏心悦目。
自行车工坊那边也传来了好消息。
工匠们根据谢霄提供的更详细的图纸和使用反馈,对自行车进行了改良。
车身主体采用了更轻韧的木料,关键连接处用了精铁加固,链条传动结构也更加顺畅,还增加了简单的刹车装置。
第一辆改良版样品送到谢林府时,林晏迫不及待地推到了花园的空地上。
“呜呜,这个好像轻了好多!”
他试着抬了抬车把。
“嗯,试试看。”谢霄站在他身边。
林晏深吸一口气,跨坐上去。
他之前学过,虽然骑得歪歪扭扭,但好歹能往前走了。
这一次,车子果然稳当了许多,蹬起来也省力不少。
他试着加快速度,在花园的鹅卵石小径上歪歪斜斜地骑行,秋风拂面,带来阵阵凉意,他忍不住开心地笑了起来,清脆的笑声在花园里回荡。
谢霄的目光始终追随着他,看他因为掌握不好平衡而惊呼,又因为成功加速而雀跃,像个长不大的孩子。
他几步跟上去,不远不近地护着,随时准备在他失控时伸手扶住。
“呜呜你看我!我骑得快不快!”
林晏一边努力保持平衡,一边回头喊道,脸上是因运动泛起的红晕,眼睛亮得像星星。
“快,小心看路。”
谢霄提醒着,嘴角噙着纵容的笑意。
骑了几圈,林晏额上冒出了细汗,才意犹未尽地停下来,扶着车子喘气。
谢霄走过去,拿出帕子自然地给他擦汗。
“喜欢这辆?”
“喜欢!”
林晏用力点头,“比之前的好骑多了!就是……就是坐久了屁股有点疼。”他小声补充了一句,揉了揉自己的臀部。
谢霄轻笑:“回头让工匠再做些软垫。”
自行车改良成功,玻璃工坊也蒸蒸日上,加上之前推广的新式农具需求旺盛,谢霄便和林晏商量着,干脆在京城最繁华的东市盘下了一个不小的铺面,合资开了一家“谢林工坊”。
铺面装修得简洁大气,临街的橱窗首次采用了大幅的透明平板玻璃,引得路人纷纷驻足。
店里面,一侧陈列着各式改良农具,从轻便的曲辕犁到精巧的播种耧车;另一侧则是琳琅满目的玻璃制品,从日常的杯盏碗碟到精美的摆件花瓶;最吸引眼球的,还是摆在店铺中央的几辆崭新自行车,旁边还立着使用说明和图解。
开业那天,锣鼓喧天,鞭炮齐鸣。
谢霄和林晏并未亲自到场,但“谢尚书与林公子合开”的名头,以及这些新奇实用的货物,足以让工坊门庭若市。农具受到周边庄户的欢迎,玻璃制品引得达官贵人争相购买,自行车更是成了勋贵子弟炫耀的新宠,订单排到了几个月后。
林晏偶尔会瞒着谢霄,偷偷溜去工坊二楼隔出来的小间,隔着单向的琉璃窗看楼下热闹的景象,看到人们争相购买“谢林”牌的东西,心里就美滋滋的,比吃了蜜还甜。
这日晚间,谢霄在书房召见了工部的几位官员,商议推行新法炼铁以及在全国范围内改良制盐、制糖工艺的具体章程。
这些都是利国利民的大事,但也牵扯到各方利益,需要仔细斟酌。
书房里灯火通明,几位官员与谢霄围坐在沙盘和图纸前,讨论激烈。
林晏知道他们在谈正事,没有像往常一样进去打扰,而是去小厨房盯着人准备了宵夜——几样清淡的小菜和熬得香糯的米粥。
他亲自端着食盘走到书房外,听到里面传来的争论声,停下脚步。
守在门口的小厮要通报,被他摆手制止了。他安静地站在门外等着。
大约过了一炷香的功夫,里面的讨论声暂歇,似乎告一段落。林晏这才轻轻敲了敲门,然后推门进去。
“各位大人辛苦,用些宵夜吧。”
他脸上带着得体的微笑,将食盘放在旁边的圆桌上。
几位工部官员连忙起身道谢:“有劳林大人。”
谢霄看到他,冷峻的眉眼柔和了些,对他微微点头。
林晏放下宵夜,便不再多留,走到书房里侧的贵妃榻边,拿起自己之前看到一半的话本,安静地坐了下来,尽量降低自己的存在感。
官员们一边用着宵夜,一边还在低声交换着意见。
林晏听着那些“高炉”、“脱硫”、“结晶池”之类的词,如同听天书,一个字也听不懂。
但他并不觉得无聊,只是偷偷抬眼,看着烛光下谢霄与官员们交谈时专注而沉稳的侧脸,觉得自家夫君认真工作的样子格外迷人。
他又等了一会儿,见官员们用完宵夜,似乎准备告辞了,便放下书,悄悄走到门边,对谢霄使了个眼色,无声地用口型说:
“我等你。”
谢霄几不可察地点了下头。
送走了工部官员,书房里重新安静下来。
谢霄揉了揉有些发胀的额角,转身就看到林晏还等在那里,正踮着脚想把窗户打开一条缝透气。
他走过去,从身后抱住他,将重量稍稍靠在他身上,声音带着一丝疲惫:
“怎么还没去睡?”
林晏任由他抱着,侧过脸蹭了蹭他的脸颊:
“等你呀。谈完了?顺利吗?”
“还有些细节要斟酌。”
谢霄闭了闭眼,鼻尖萦绕着林晏身上淡淡的皂角清香,驱散了方才讨论带来的烦躁,“不过大体方向定了。”
“那就好。”
林晏转过身,搂住他的腰,仰头看他,“累不累?我帮你揉揉肩膀?”
谢霄低头看着怀里人关切的眼神,心中一片柔软。
那些繁杂的政务、各方的博弈,似乎在这一刻都远去了。他俯身,将额头抵在林晏的额上,轻轻蹭了蹭。
“有乖乖在,就不累。”
喜欢小纨绔靠贴贴拿下未来首辅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小纨绔靠贴贴拿下未来首辅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