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援、辛评的投靠,如同投入池塘的石子,虽未掀起巨浪,却也让你身周的涟漪愈发明显。
你深知周瑜提醒的“木秀于林”是何意,行事愈发低调谨慎,将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军务与部曲的组建上,对那隐隐成型的“颍川小圈子”保持若即若离的距离。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这日,孙策于府中召集群臣,商议春耕之后,是否应加大对江北的军事压力,以策应仍在艰难支撑的刘备,并进一步削弱曹操。
厅堂之内,争论再起。以程普、黄盖为首的部分老成持重的将领,认为江东新得喘息,当以稳固根基、积蓄力量为主,不宜过早与曹操主力进行大规模决战。而以吕范等为代表的少壮派,则主张趁黑石渡新胜之威,主动出击,扩大战果,彰显江东武力。
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孙策坐于主位,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扶手,虎目扫过众人,并未立刻表态。
最终,他的目光落在你与周瑜身上:“公瑾,鹤月,你二人之意如何?”
周瑜率先开口,语气平稳:“启禀吴侯,程、黄老将军所言,乃是持重之策。然,吕范等人欲趁势而进,亦有其理。关键在于把握分寸。瑜以为,大规模北伐时机未至,但可遣一良将,统率精兵万余,渡江建立桥头堡,稳扎稳打,既可援刘备之势,亦可探曹军虚实,若有机可乘,则进而取之,若事不可为,则退而守之,于我并无大损。”
此议可谓折中,既满足了进取派的愿望,又控制了风险。孙策微微颔首,看向你:“鹤月,你以为公瑾此策如何?”
你心知这是关键时刻,你的意见不仅影响战略决策,更关乎自身地位。你略一沉吟,清晰奏对:“将军之策,老成谋国,竹附议。然,补充一点,此次出兵,目的不在攻城略地,而在‘立威’与‘示形’。立威,是向曹操、刘表乃至天下昭示,江东有北上之志与之力;示形,则是佯动配合,让曹仁难以判断我军真正意图,或可缓解新野城正面压力。故,统兵之将,需智勇双全,能深刻领会此意,进退有据。”
你的补充,将周瑜的战略意图点得更加透彻,也拔高到了战略威慑的层面。
孙策眼中精光一闪,抚掌笑道:“好!好一个‘立威’与‘示形’!公瑾与鹤月,真乃我之肱骨!此策甚合我意!”他当即拍板,“便依此议!至于统兵之人……”
他的目光在诸将身上扫过,程普、黄盖等人年事已高,不宜轻动;周泰、蒋钦勇猛有余,独当一面尚需磨练;吕范等资历稍浅……
最终,他的目光定格在你身上,带着炽热的信任与期待:“鹤月!你新立大功,又深谙此战略之要,此次渡江立寨之事,便由你全权负责!我予你精兵一万五千,战舰百艘,周泰、蒋钦仍为你副将!可能胜任?”
此言一出,满堂皆惊!就连周瑜都微微侧目,看向孙策。
这已不是寻常的信任,而是将一支足以影响战局的主力部队,交给了加入江东不过数月、虽有大功却根基尚浅,甚至未受正式官位的你!此等重用,堪称骇人!
你心中亦是巨震,感受到无数道或惊诧、或羡慕、或疑虑的目光聚焦在自己身上。
你知道,这是孙策对你能力的极致认可,也是一次巨大的考验。成功,则地位彻底稳固,失败,则此前所有荣光可能尽付东流。
你深吸一口气,压下翻腾的心绪,出列躬身,声音坚定沉毅:“蒙吴侯信重,托以如此重任,鹤月纵肝脑涂地,亦必为吴侯在北岸,钉下一颗牢不可破的钉子!不成功,便成仁!”
“我要你成功,不要你成仁!”孙策起身,走到你面前,亲手将调兵虎符放在你手中,用力握住你的手腕,目光灼灼如同烈日,“记住,稳扎稳打,以立威示形为主,保全自身与大军为要!我等你捷报!”
他的手心滚烫,那份毫无保留的信任与重视,几乎要将你灼伤。
你能感到周瑜投来的目光,那里面有关切,有审慎,或许还有一丝难以言喻的复杂。
“臣,领命!”你郑重接过虎符,感受到那冰凉的金属上传来的千钧重担。
退出议事厅时,周瑜与你并肩而行,沉默片刻,方低声道:“伯符对你,寄望极深。此去江北,不同此前奇袭,乃是明刀明枪的对峙,曹仁必视你为眼中钉,肉中刺。万事小心,若有难处,烽火为号,我必倾力来援。”
他的话语依旧简洁,却比任何华丽的辞藻都更显分量。
你知道,这是承诺,是无论局势如何,他都会在你身后的保证。
你点了点头:“多谢公瑾兄。江北之事,我自有分寸,必不负吴侯与都督所托。”
回到府邸,你摩挲着那枚沉甸甸的虎符,心潮澎湃。
孙策如日之升,其光赫赫,予你无限机遇与压力,周瑜如月之恒,其辉皎皎,予你深沉维护与警示。你手持利剑,身负厚望,即将再次踏上江北的土地。
这一次,不再是奇兵突袭,而是堂堂正正之师。你不仅要面对外部的强敌曹操,更要在这江东内部愈发复杂的局势中,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喜欢神女衔玉而生,三国大佬争疯了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神女衔玉而生,三国大佬争疯了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