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的坚持与你的强硬拒绝,让房间内的气氛有些凝滞。
他离去时那沉默而挺拔的背影,像一根刺,扎在你的心头。
你深知他的忠诚与勇毅,也正因为如此,才更不能眼睁睁看着他拖着未愈之躯再去赴死。
徐庶轻叹一声,打破了沉默:“子龙将军之心,可昭日月。然,江陵如今再也经不起折损大将的风险了。”
他的目光重新落回地图上,眉头紧锁,“荆南之路,看似唯一,实则希望渺茫。即便子龙伤势痊愈,能否突破重围尚在未定之天,更何况韩玄态度难测,黄忠亦非可轻易说动之人。”
现实的残酷,如同一盆冷水,浇在刚刚因夜袭小胜而升起的些许希望之火上。内无粮草,外无必救之兵……江陵仿佛真的成了一座等待陷落的孤城。
你闭上眼,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袖中那枚温润的玉骰。冰凉的触感让你纷乱的思绪稍稍平复。
脑海中,浮现的却是周瑜那双深邃难测,却又曾在无数关键时刻,对你流露出维护与复杂情愫的眼眸。
石滩大营的默契配合,月下小舟的“同舟共济”,身份危机时他递来的腊丸与警示,乃至最终在孙策盛怒之下,他为你争取到的那一线生机……
过往的片段如同走马灯般闪过。他对你,确有其情,无论是惜才之心,知己之意,还是那未曾点破却彼此心照的、超越寻常的牵挂。
他理解你的选择,甚至在你决然离去时,依旧为你留了东南水路的退路。
他与孙策不同。孙策的爱与恨都如同烈火,炽热而直接,带着霸主的占有欲。而周瑜……他的情谊更像月光下的江水,表面平静,内里却深流暗涌,始终与他的责任、他的抱负交织在一起,从未逾矩,却也从未真正远离。
信任他吗? 在这个尔虞我诈的乱世,在这个各自为营的关头,你或许无法将江陵的命运完全托付于他的“情谊”。 但是,你理解他。
你理解他作为江东将军,必须将孙氏基业置于首位,你理解他的一切谋划,都必然以江东利益为最终指向。你更理解,他私下接触北人的举动,绝非简单的背叛,更可能是一种更深沉的、属于他周瑜的棋路——或许是反间,或许是待价而沽,但绝不可能真正投向曹操,因为那违背了他与孙策共有的、与曹操争衡天下的雄心!
一个念头,如同破开乌云的月光,清冷而坚定地照亮了你的心间。
你猛地睁开眼,眼中不再是孤注一掷的疯狂,而是一种澄澈的、基于深刻理解后的决断。
你看向徐庶,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元直兄,我欲再致信周瑜。”
徐庶眉头微蹙,但看到你眼中那奇异的光芒,他没有立刻反对,而是沉声问:“此次,你待如何?”
“不哀告,不通牒,不利用旧情。”你缓缓道,走到案前,铺开绢帛,“我只向他陈述一个事实,一个他心中早已清楚,却需要有人去点破,并给他一个顺势而为的‘理由’的事实。”
你提笔,笔墨挥洒,字迹清隽而从容: “ 公瑾如晤:
江陵困守,粮尽援绝,此势,公瑾想必比竹更为明晰。曹仁之围,非独困刘皇叔,实乃扼江东之咽喉。荆州若全入曹操之手,则江东门户洞开,再无宁日。周郎雄才,雅量高致,抗曹之志,与吴侯同心,此天下共知。前番策应,已见保全江东之深意。然,杯水车薪,难解倒悬。今鹤月于绝境之中,遥想昔日石滩‘同舟’之语,深知非不愿救,乃时机未至,或……尚缺一契机耳。”
笔锋至此,你微微一顿,仿佛能感受到周瑜读到此处时,那微微挑起的眉梢和了然的浅笑。
“今,竹愿以此身、此城,献上此‘契机’。若觉时机已至,江东可动,则江陵上下,必倾力配合,内外夹击,共破曹仁!此非竹个人之请,乃是为公瑾,为江东,扫除这西顾之忧,争得这逐鹿之先机!如何决断,静候明示。知名不具。”
这封信,没有卑微的乞求,没有情感的绑架,甚至没有提及任何私人恩怨。
它只是在陈述一个冰冷的战略现实,并将一个“拯救者”和“破局者”的角色,郑重地、甚至带有一丝尊重地,递到了周瑜手中。
你在告诉他:我知道你的为难,我知道你的算计,但现在,这里有一个对你、对江东最有利的机会,我把它送到你面前,是否抓住,由你决定。
你赌的,不是他的私情,而是他的公心,他的雄心,以及他那绝顶聪明的头脑对时局的判断!
写罢,你将信递给徐庶。徐庶看完,沉默良久,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光芒,最终化为一声轻叹:“此信……倒是更符合周瑜其人心性。不卑不亢,直指核心。或许……真能奏效亦未可知。”
“墨影!”你低声呼唤。 “属下在。” “将此信,以最快、最隐秘的方式,送至江东周瑜都督手中,务必亲手交予他本人!” “是!”
墨影接过信件,悄无声息地消失。
你与徐庶对视一眼,房间内一片寂静。这一次,没有剑拔弩张的紧张,只有一种仿佛等待另一位执棋者落子的平静。
你将选择权,完全交给了那个曾与你月下共饮、同舟共济的江东周郎。
无论结果如何,你已尽了人事,剩下的,便是听天由命。
喜欢神女衔玉而生,三国大佬争疯了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神女衔玉而生,三国大佬争疯了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