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出山,凤雏来投,江陵这座饱经战火的城池,仿佛一夜之间被注入了磅礴的生机。
然而,刘备集团新得此地,根基未稳,强敌环伺,百废待兴。
孙策在江东虎视眈眈,曹操的势力依旧盘踞在北,千头万绪皆待梳理。
诸葛亮甫一至江陵,未及欣赏这“荆楚雄邑”的风貌,便向刘备请阅近日往来文书、户籍册簿、城防图及军中粮械账目。
他于临时辟出的府衙偏室之中,闭门三日,案头烛火彻夜长明。
当其再次走出时,眼中虽带倦色,却更多是洞悉一切后的清明与成竹在胸的从容。
他即刻向刘备呈上《江陵急务三策》:
其一,稳固城防,安辑流民。
针对江陵新附、城防多有破损,且因战乱涌入大量流民、户籍混乱的现状,提出“修葺城垣,编户定籍”之策。一方面紧急征调民夫,加固城墙,修复防御设施;另一方面迅速清查登记流民,划分区域暂时安置,发放有限粮种,鼓励在城郊废弃田地复耕,并借机将一些被原有豪强隐匿的人口与无主土地收归官府,以快速稳定秩序,积蓄力量。
其二,整训水陆,明定章法。
江陵乃水陆要冲,刘备军虽有关、张、赵等陆战猛将,却缺乏熟悉水战的将领与成建制的水军。诸葛亮提出“水陆并重,汰弱精练”之方,以关羽总督陆军事宜,重新整编部队,明确号令;同时着手招募熟悉水性的士卒,搜集、打造船只,由熟悉江情的将领负责,开始筹建水军雏形。并设立明确的军功爵赏条例,提振士气。
其三,广布斥候,交好四邻。
针对孙策与曹操两方面的威胁,提出“外示缓和,内紧侦查”之要。除向北、向东广派细作探听消息外,亦主动派出使者,以刘琦公子名义,尝试与荆南四郡及周边势力沟通,缓和关系。同时对内肃清可能存在的奸细,在江陵周边险要水路、陆路设立哨卡烽燧,谨防突袭。
此三策,立足江陵实际,不求奇功,但求稳固,针针见血,直指刘备集团在此地立足与发展的要害。刘备览罢,击节赞叹,即刻下令,全权委任诸葛亮推行。
你在一旁,看着诸葛亮条分缕析,从容布置,心中敬佩不已。
这便是诸葛理政的雏形,于细微处见真章,于平凡中奠基石。
你主动请缨,协助诸葛亮处理安辑流民与整饬内政的相关事宜,希望能从他身上学到更多,也希望能凭自己超越时代的些许见识,在某些细节上提供帮助。
然而,在你内心深处,那份因知晓历史而产生的忧虑,并未因眼前的井然有序而消散,反而愈发清晰。
你看着他为核实一份户籍数据而彻夜不眠,看着他为拟定一条城防指令而字斟句酌,看着他与刘备、关羽、张飞等人商议时那份全神贯注、力求周全的姿态……你知道,这“鞠躬尽瘁”的习惯,早已深深烙印在他的骨子里。
丞相,您可知,您这般耗尽心血,最终换来的,是星落秋风五丈原的千古遗恨?
你几乎能预见那沉重的未来。一种强烈的冲动在你心中涌动——你想告诉他,要保重身体,要懂得放权,要……但你不能。你无法解释你为何会知道这些,更无法承担扰乱历史可能带来的可怕后果。
这份知晓一切的痛苦,与目睹偶像一步步走向既定命运的无力感,让你在面对诸葛亮时,眼神中总是不自觉地带上了一丝复杂的、连你自己都未曾完全察觉的怜惜与哀伤。
这一日,你与诸葛亮一同处理完一批流民安置与城防物料调拨的文书,已是深夜。
江陵的夜风带着潮润的水汽穿过庭堂。他揉了揉眉心,看向你,忽然温和地问道:“鹤月先生,统观近日事务,似乎……对亮格外关注?若有建言,但说无妨。”
你心中猛地一跳,知他洞察力惊人,自己细微的情绪流露竟未能逃过他的眼睛。
你连忙垂首,掩饰住眼底的波澜,恭声应道:“军师多虑了。竹只是见军师日夜操劳,唯恐有损贵体,深感敬佩之余,亦不免……有些担忧。”
诸葛亮闻言,微微一怔,随即淡然一笑,羽扇轻摇:“亮既受主公三顾之恩,委以托付,敢不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以安此荆州之地?至于己身,非所计也。”
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却如同重锤敲在你的心上。“至于己身,非所计也。”
原来,他早就有了这样的觉悟。
你看着他清癯而坚定的侧影,在江陵的烛火下仿佛散发着淡淡的光辉,一时间竟无言以对。
袖中的玉骰,在此刻显得格外沉重。
江陵初治,已见呕心沥血之姿。
前路漫漫,谁知暗藏多少风霜。
喜欢神女衔玉而生,三国大佬争疯了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神女衔玉而生,三国大佬争疯了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