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知到的危机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悬于楚靖远心头。距离“曙光科技园”事件爆发,仅剩不到三周时间。他必须行动,既要确保周文远得到预警,又要将自己完美地隐藏在幕后,这需要极高的技巧和谨慎的布局。
反复权衡后,一个“双管齐下”的计划在他脑中逐渐清晰。
第一步:匿名之火,敲山震虎。
他需要一把“来自外部”的火,率先点燃导火索,引起相关部门的注意,从而让问题提前暴露在周文远尚有操作空间的阶段。
楚靖远动用了之前通过“老钱”渠道建立的一些不起眼的关系,找到了一个身处外地、与本市利益瓜葛极浅、且急需用钱的边缘人。他没有露面,通过极其曲折的中间人和无法追踪的加密通讯方式,将一份精心准备的、关于“曙光科技园”项目在土地征收程序瑕疵及环评报告涉嫌造假的匿名举报材料,以及一笔足以让对方动心却又不敢贪得无厌的酬金,传递了过去。
材料内容翔实,直指要害,但刻意回避了任何可能牵扯到周文远直接责任的内容,焦点完全集中在项目执行层面的具体违规操作上。他指示对方,将这份材料分别投递至省纪委的特定举报邮箱和本市主管城建、环保的副市长办公室。
这一步的目的,不是扳倒谁,而是制造动静。如同在寂静的森林里开了一枪,必然会惊动栖息其中的所有生物。只要调查启动,以周文远的政治嗅觉和能量,必然能第一时间察觉到风向的变化。
第二步:茶叙微言,顺水推舟。
在匿名举报信发出,并确认已被签收后的第三天,楚靖远估摸着消息应该已经在一定范围内悄然传开。他主动给周文远的秘书去了电话,语气如常,表示最近对东区一些产业配套的细节有些新想法,想再次向周主任请教,不知周主任是否方便。
电话那头的秘书似乎有些忙碌,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绷,但还是很快安排了次日下午在“清源茶舍”的再次会面。
这次见面,周文远的状态明显与上次不同。虽然他依旧维持着表面的沉稳,但眉宇间笼罩着一层淡淡的疲惫,眼神深处藏着一丝难以化开的凝重。显然,他已经收到了某些风声。
茶过两巡,楚靖远没有急于谈论东区规划,而是仿佛不经意地提起:“周主任,最近我考察东区周边的一些现有产业园区,想借鉴些经验。听说有个‘曙光科技园’,前期宣传力度很大,不知道实际运营效果如何?您分管这一块,想必比较了解。”
当“曙光科技园”五个字从楚靖远口中说出时,周文远端茶的手指几不可察地微微一顿。他抬起眼,目光锐利地看向楚靖远,试图从他脸上找出些什么。
楚靖远的表情无比自然,带着纯粹求知的好奇,继续说道:“不过,我也听到一些零散的非议,好像涉及土地和环保方面有些历史遗留问题不太清楚。现在政策收紧,监管越来越严,这种存疑的项目,就像埋着的雷,就怕哪天被哪个不长眼的或者别有用心的人给捅出来,到时候恐怕会牵连甚广,让主管领导也被动啊。”
他的话,点到即止。没有肯定任何事,只是表达了一种“市场传闻”和“合理担忧”。他将自己定位成一个出于商业谨慎,以及对赏识自己的领导抱有关切之心的年轻企业家。
周文远沉默了。他深邃的目光在楚靖远脸上停留了足有十几秒,似乎在判断这番话是纯粹的巧合,还是某种含蓄的提醒。楚靖远坦然与之对视,眼神清澈,带着恰到好处的关切。
许久,周文远缓缓放下茶杯,发出一声几不可闻的轻叹。他没有追问楚靖远消息的来源,到了他们这个层次,有些话不需要挑明。
“是啊,有些雷,确实要尽早排除。”周文远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更像是在对自己说,“谢谢楚先生的提醒,有些情况,确实需要再仔细梳理核查一遍。”
他明白了。无论楚靖远是出于何种目的、通过何种渠道得知了风险,这个提醒,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人情。
接下来的茶叙,气氛变得有些微妙。两人都心照不宣地不再提及“曙光科技园”,转而讨论东区的远景,但周文远显然有些心不在焉。
楚靖远知道,自己的任务完成了。火种已经埋下,提醒已经送达。以周文远的政治智慧和手腕,只要他提前获得了预警,就一定有办法进行切割、补救,甚至反击。
果然,在随后的日子里,楚靖远通过一些特殊渠道留意到,“曙光科技园”项目悄然进入了内部整改阶段,几个直接负责该项目的处长被调整了岗位,一些可能存在的问题被迅速“技术性”地弥补和处理。一场原本可能席卷而来的风暴,在酝酿阶段,就被悄无声息地化解于无形。
约莫半个月后,楚靖远接到周文远亲自打来的电话。电话里,周文远的语气轻松了许多,恢复了以往的沉稳,甚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亲近。
“楚先生,最近忙吗?上次茶舍一叙,受益良多。有个私人小聚,介绍几位朋友给你认识,不知可否赏光?”
危机已然度过。
投桃报李的时候,到了。
楚靖远知道,这次小聚,绝不仅仅是“介绍朋友”那么简单。
他微笑着应承下来,心中了然,经过此次事件,他与周文远的关系,已然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更紧密的阶段。
(第二十九章 完)
喜欢神豪:预知未来后,我资产百万亿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神豪:预知未来后,我资产百万亿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