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口临海地块的合作协议墨迹未干,压在林凡心头的大石却并未减轻分毫。深圳夏日的海风带着咸湿的闷热,吹拂在招商局蛇口工业区简陋的招待所里,却吹不散弥漫在团队内部的凝重与焦灼。
林凡带着初步的成果——那份与湾底村签订的、带有变通性质的土地合作开发意向书——回到临时驻地时,迎接他的并非预想中的振奋,而是两张写满忧虑的脸。
苏明从上海打来了长途电话,声音透过听筒带着电流的杂音,却掩盖不住他的急切:“林子!深圳那边真搞定了?跟村里签的?这……这能算数吗?我听说深圳这边土地政策乱得很,今天一个样明天一个样!咱们的钱可是真金白银砸进去的!万一政策来个急转弯,说咱们这协议不合法,那钱不就打水漂了?浦东那边刚花了老大一笔,账上可经不起这么折腾啊!”
几乎在同一时间,留守江州负责“佳美”食品厂生产的唐国栋,也发来了一份措辞严谨、引经据典的长篇电报。这位严谨的老厂长,显然对林凡在深圳的“激进”操作深感不安:
“林经理钧鉴:欣闻深圳蛇口地块初定,然特区土地政策尚处探索,法规未臻完善,地方操作灵活多变,潜藏巨大法律与政策风险。我厂(指佳美)流动资金已因浦东购地大幅承压,若深圳款项再出,恐现金流濒临断裂。‘安怡’服装厂新季面料采购款亦需筹措。实业乃根基,根基不稳,大厦将倾。望经理审慎权衡,三思后行。唐国栋。”
两份来自最核心伙伴的质疑,如同两盆冷水,浇在了刚刚因拿下蛇口地块而稍感振奋的林凡头上。陈远站在一旁,看着林凡紧锁的眉头和电报上密密麻麻的字迹,大气都不敢出。
“林哥……”陈远小心翼翼地开口,“明哥和唐厂长说的……也不是没道理。咱们在蛇口,跟村里签这个,确实感觉……心里有点没底。不像在上海,好歹有开发区管委会背书。”
林凡放下电报,走到窗前。窗外是热火朝天的蛇口建设景象,打桩机的轰鸣声隐约传来,象征着这片土地蓬勃的生命力,也象征着巨大的不确定性。他理解苏明和唐国栋的担忧。浦东一战掏空了家底,深圳再投入,无异于在悬崖边上跳舞。而深圳土地政策的模糊地带,更是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一旦政策收紧,或者湾底村那边出什么幺蛾子,前期投入的巨额定金和未来的开发投入,都可能血本无归。
压力,如同无形的巨手,扼住了他的喉咙。他仿佛能看到江州总部,苏晚晴独自坐在财务室里,面对着一份份催款单和银行对账单,眉头紧锁,纤细的肩膀扛着整个“新风”实业资金链的重担。
“风险……我知道有风险。”林凡转过身,声音低沉却异常清晰,像是在说服别人,更像是在坚定自己的信念,“但陈远,苏大哥,唐厂长,你们想想,当初我们决定去上海浦东的时候,难道就没有风险吗?王老虎的威胁,京字号的神秘背景,哪一样不是风险?可我们闯过来了!”
他拿起那份意向书,目光锐利:“深圳的政策是在探索,是不完善,但这恰恰是机会!等一切都规范了,像浦东那样有明确的招拍挂流程了,还有我们这种外地企业什么事?蛇口这块地,位置、潜力,你们都看到了!错过它,我们将来会后悔莫及!”
他顿了顿,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至于资金链……我相信晚晴!她在江州,一定能稳住基本盘!浦东的地块就是最好的抵押物,实在不行,我们可以用它去融资!深圳这一步,必须走!而且要走快!”
林凡的坚定暂时压下了团队内部的异议,但远在江州的压力,却如同实质般传导到了苏晚晴身上。
江州,“新风”实业总部财务室。
灯光亮到深夜。苏晚晴伏在宽大的办公桌上,面前摊开着“佳美”和“安怡”两个厂的财务报表、银行对账单、供应商的付款通知单以及即将到期的银行贷款明细。数字密密麻麻,像一张无形的网,将她紧紧缠绕。
林凡在浦东和深圳的两次豪赌,几乎抽干了公司账面上的流动资金。“佳美”汽水生产线的原料采购款已经拖欠了一周,供应商的电话一天比一天催得急;“安怡”服装厂新季度的面料定金还没着落,车间主任已经来问了好几次;银行的信贷经理也委婉地提醒,下个月的贷款利息要按时支付。
苏晚晴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疲惫感如潮水般涌来。她不是没有能力,相反,她的财务管理和统筹能力在林凡团队中首屈一指。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林凡在前方攻城略地,她必须在后方精打细算,拆东墙补西墙,确保两个工厂的生产销售不断档,确保员工工资按时发放,确保供应商和银行的信任不崩塌。
“苏经理,明光糖厂的刘厂长又打电话来了……”助理小赵轻声提醒,语气带着担忧,“他说……如果明天再收不到白糖的尾款,下一批货就……”
“我知道了。”苏晚晴打断她,声音有些沙哑,却努力保持着平静,“告诉他,明天下午三点前,款项一定到账。请他放心。”
小赵欲言又止,最终还是点点头出去了。苏晚晴知道,这只是暂时的安抚。明天下午的款从哪里来?她需要立刻从“安怡”服装厂这个月的销售回款里挤出来,还要确保不影响那边工人的工资发放。
压力如山。她拿起电话,想打给林凡,手指悬在按键上,却迟迟没有按下。她知道林凡在深圳面临的局面同样凶险,知道他此刻需要的是支持,而不是后方的告急。她不能让他分心。
最终,她放下了电话,深吸一口气,重新拿起笔,在笔记本上飞快地计算、勾画,寻找着每一分可以腾挪的资金空间。灯光下,她清秀的脸庞写满了疲惫,但眼神却异常专注和坚韧。为了林凡的梦想,为了“新风”的未来,她必须撑住!
深夜,深圳招待所的电话铃声急促响起。是苏晚晴打来的。
“林凡,”她的声音透过电话线传来,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却依旧温柔而坚定,“家里一切都好,‘佳美’和‘安怡’的生产销售正常,资金流……暂时稳住了。你那边怎么样?蛇口那边……顺利吗?”
林凡握着话筒,心头一紧。他太了解苏晚晴了,“暂时稳住了”这几个字背后,意味着她付出了多少心血,承受了多大的压力。他仿佛能看到她在灯下熬夜算账、低声下气安抚供应商的样子。
“晚晴……”林凡的声音有些发涩,“辛苦你了。蛇口这边……协议签了,但苏大哥和唐厂长他们有些担心政策风险。”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随即传来苏晚晴轻柔却充满力量的声音:“政策风险……哪里没有风险呢?当初我们决定建厂,风险不大吗?我相信你的判断,林凡。你在前面看到的,一定是别人还没看到的未来。家里的事你别担心,有我。资金链我会想办法,供应商那边我去沟通。你只管做你该做的事。”
没有抱怨,没有质疑,只有无条件的信任和支持。这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像一股暖流,瞬间驱散了林凡心头的阴霾和远在异乡的孤独。所有的压力、焦虑,在这一刻仿佛都找到了宣泄的出口。
“晚晴……”林凡喉头滚动,千言万语堵在胸口,最终只化作一句深情的低语,“谢谢你……等我回来。”
挂断电话,林凡站在寂静的房间里,窗外是深圳不眠的灯火。苏晚晴的信任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他前行的道路,也给了他面对一切质疑和风险的勇气。
然而,林凡并不知道,就在他和苏晚晴通话的同一时间,关于“新风”实业在深圳蛇口“违规”拿地的风声,已经如同初秋的凉风,悄然在江州本地商圈和一些关注“新风”的竞争对手(如赵国华背后势力)的小圈子里吹起。一丝不祥的阴云,正悄然在看似平静的天空中积聚。政策风险的阴影,不仅笼罩在深圳的土地上,也开始向江州的大本营蔓延。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喜欢重回85年代开局截胡百万订单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重回85年代开局截胡百万订单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