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透过练习室的百叶窗,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墙角的古筝蒙着一层薄纱,琴头的缠枝莲纹在光线下隐约发亮。杨昊轩抱着吉他站在窗边,指尖无意识地拨弄着琴弦,弹出《青花瓷》的前奏片段,清脆的旋律在空旷的房间里回荡。
“昊轩,来得挺早啊。”熟悉的温和嗓音从门口传来,杨昊轩回头,见李健拎着一个黑色琴包走进来,身后跟着两个身影——一个身形清瘦,背着键盘包,正是以空灵高音闻名的周深;另一个身材挺拔,肩挎贝斯,眉眼间带着爽朗气,是唱跳俱佳的高瀚宇。
杨昊轩连忙放下吉他迎上去,笑着点头:“健哥早,周深哥,瀚宇哥。”
周深率先走上前,眼睛亮闪闪的:“昊轩,我可太期待跟你合作了!你一公那版《海阔天空》的和声,我循环了好几天,尤其是那个女嗓,也太绝了吧!”
高瀚宇也拍了拍杨昊轩的肩膀,语气爽朗:“之前就听说星海出了个作曲系学霸,没想到舞台上这么炸,这趟组队稳了!”
李健把琴包放在桌上,打开取出自己的吉他,笑着打断两人的夸赞:“咱们先别夸了,赶紧进入正题。这次二公主题是国风,我之前跟昊轩聊过,想改编《青花瓷》,你们俩怎么看?”
周深立刻点头:“《青花瓷》本身就自带国风韵味,太适合这个主题了!我之前唱过几首国风歌曲,还琢磨过和声叠层,咱们可以试试多声部配合。”
高瀚宇摸着下巴想了想,提出自己的顾虑:“国风主题容易做得太清淡,咱们是在披哥的舞台上,要是没点亮点,可能抓不住观众眼球。我倒是觉得,可以加一点轻舞美,不用太复杂,比如配合旋律加个水袖或者光影效果,让舞台更有画面感。”
杨昊轩闻言,从背包里拿出一叠乐谱纸,上面已经画了简单的编曲框架:“健哥,周深哥,瀚宇哥,我昨晚大概构思了一下改编方向。原曲的旋律很经典,咱们不用大改,重点放在乐器融合和和声设计上。我想加入古筝和琵琶,古筝负责主旋律铺垫,琵琶点缀细节,增强国风氛围;和声方面,我打算用双声嗓配合周深哥的高音,副歌部分形成层次感。”
说着,他把乐谱纸推到几人面前,指着其中一段:“你们看这里,主歌部分用男嗓叙事,保持原曲的温润;副歌第一句,我用女嗓切入,周深哥接高音和声,两者交织;间奏部分,古筝独奏16小节,琵琶穿插其中,最后用吉他过渡到下一段,这样既有国风韵味,又不会显得单调。”
李健拿起乐谱纸,仔细看着上面的标注,指尖轻轻点着纸面,时不时点头:“这个思路很清晰,既保留了原曲的灵魂,又加入了新的元素。古筝和琵琶的搭配没问题,不过间奏16小节会不会太长?可以先试试8小节,要是效果不够,再延长也不迟。”
周深凑过来看了一眼乐谱,补充道:“和声方面,我觉得可以在结尾加一段和声叠唱,我唱高声部,昊轩你用女嗓唱中声部,健哥用男嗓唱低声部,三个声部叠在一起,余韵肯定更足。”
高瀚宇也凑过来,看着乐谱上的标注,笑着说:“舞美的话,我觉得可以配合乐器来设计。古筝独奏的时候,舞台灯光调成青蓝色,背景屏幕放青花瓷的纹样动态变化;副歌双声响起的时候,加一点烟雾效果,营造朦胧感,肯定能戳中观众。”
几人围在桌前,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原本简单的编曲框架渐渐丰满起来。阳光慢慢移动,透过窗户洒在乐谱纸上,将几人的影子拉得很长,练习室里时不时传来笑声和讨论声,氛围轻松又热烈。
杨昊轩看着眼前的场景,心里涌起一股莫名的温暖。前世他在乐坛打拼时,合作过不少顶级制作人,却大多是商业性质的合作,很少有这样纯粹为了音乐、毫无功利心的讨论。李健的温和包容,周深的灵动活泼,高瀚宇的爽朗直率,让他紧绷的神经渐渐放松,原本因为担心“露才”而有的顾虑,也消散了大半。
“对了,”李健突然开口,看向杨昊轩,“昊轩,你负责编曲和和声设计,没问题吧?周深负责高音和部分和声,高瀚宇负责贝斯,顺便帮着琢磨舞美细节,我来把控整体的情感和节奏,咱们分工明确,效率能高一些。”
杨昊轩立刻点头:“没问题健哥,我今天就能把详细的编曲谱赶出来,晚上发给大家看看,有需要修改的地方咱们再调整。”
周深也干劲十足:“我下午就去练声,把高音部分磨熟,争取跟昊轩的双声配合得更默契。”
高瀚宇拍了拍手:“那我下午去跟节目组沟通舞美想法,尽量让他们按照咱们的思路来设计,争取把舞台效果拉满!”
“好,那咱们就先各自行动,晚上七点再过来合练,怎么样?”李健提议道。
“没问题!”三人异口同声地回应。
散场后,其他三人陆续离开练习室,杨昊轩留在原地,把乐谱纸铺在桌上,拿出铅笔和橡皮,开始细化编曲谱。他先在乐谱上标注出古筝和琵琶的演奏部分,古筝的旋律线条流畅婉转,贴合《青花瓷》的温润意境;琵琶则用短音点缀,在每句结尾处轻轻落下,像青花瓷上的暗纹。
接着,他开始设计和声部分。主歌部分,李健的男嗓沉稳,他用低声部和声衬托;副歌部分,他的女嗓清亮,与周深的高音交织,形成“一青一白”的层次感,就像青花瓷上的青花纹饰映着白瓷胎。结尾的和声叠唱,他标注出三个声部的音高和节奏,确保三者融合自然,余韵悠长。
指尖的铅笔在乐谱纸上快速移动,偶尔停下来思考片刻,橡皮轻轻擦去修改的痕迹,留下淡淡的印记。阳光透过窗户,落在他的发顶,将他专注的侧脸勾勒出一层柔和的光晕。他沉浸在编曲的世界里,忘记了时间的流逝,直到肚子传来一阵轻微的抗议声,才抬头看了看墙上的时钟,发现已经下午一点多了。
杨昊轩伸了个懒腰,活动了一下僵硬的手腕,看着桌上已经完成大半的编曲谱,嘴角不自觉地扬起一抹微笑。这是他穿越以来,第一次如此毫无保留地投入创作,没有“藏才华”的顾虑,没有外界的干扰,只专注于音乐本身,这种感觉,比前世拿奖还要畅快。
他拿起手机,想给张教授发个消息,汇报一下二公的进展,点开微信却看到了张教授发来的朋友圈——是星海音乐学院官微转发的一公花絮,配文“星海学子杨昊轩在《披荆斩棘3》舞台展露才华,用音乐传递力量”,下面还附了他帮队友抠音准的片段。
杨昊轩点开片段,看着视频里自己耐心教张译唱音准的样子,又想起刚才和李健、周深、高瀚宇讨论编曲的场景,心里突然明白,张教授说的“才华不该藏在象牙塔里”是什么意思。音乐的意义,不仅在于创作本身,更在于与人分享,在于用旋律打动人心,在于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打造出更好的作品。
他收起手机,重新坐回桌前,拿起铅笔,继续细化编曲谱。窗外的阳光依旧温暖,练习室里,只有铅笔在纸上滑动的沙沙声,和偶尔传来的、他低声哼唱的旋律,交织成一首温柔的序曲,预示着二公舞台上,那首国风《青花瓷》的惊艳绽放。
傍晚七点,练习室里再次热闹起来。李健、周深、高瀚宇准时到来,杨昊轩把打印好的编曲谱分发给三人。李健看着谱子,满意地点点头:“昊轩,你这编曲谱做得很细致,古筝和琵琶的部分标注得很清楚,和声设计也很有想法。”
周深拿着谱子,小声哼唱了几句副歌的和声部分,眼睛一亮:“太贴合了!这个音高刚好能跟我的高音配合,昊轩,你也太会了吧!”
高瀚宇则看着谱子上标注的舞台节点,笑着说:“我跟节目组沟通过了,他们说可以按照咱们的想法设计舞美,等咱们合练几次,确定了节奏,再细化细节。”
李健放下谱子,拿起吉他:“那咱们就先合练一遍,感受一下整体的节奏和氛围,有不合适的地方随时调整。”
杨昊轩拿起吉他,周深坐在键盘前,高瀚宇背上贝斯,李健轻轻拨动琴弦,《青花瓷》的前奏缓缓响起。古筝的旋律由杨昊轩用吉他模拟,婉转悠扬;主歌部分,李健的男嗓沉稳温润,杨昊轩的低声部和声轻轻衬托;副歌部分,杨昊轩的女嗓清亮响起,与周深的高音交织在一起,像青花纹饰落在白瓷上,惊艳而和谐。
练习室里,旋律流淌,几人的声音相互配合,虽然是第一次合练,却意外地默契。当最后一句和声落下,几人相视一笑,眼里都带着兴奋和期待。
“太好了!”高瀚宇率先欢呼起来,“这效果比我预想的还要好,二公肯定能炸场!”
李健也笑着点头:“不错,咱们再合练几遍,把细节打磨好,争取二公拿个好成绩。”
杨昊轩看着身边志同道合的队友,听着耳边熟悉的旋律,心里充满了底气。他知道,二公的《青花瓷》舞台,一定会成为他披哥之路上的又一个亮点,而他也会在这条路上,一步步放下顾虑,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
喜欢双声学霸:我在披哥3封神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双声学霸:我在披哥3封神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