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志明电话试探的风波,如同湖面掠过的一丝冷风,并未留下太多痕迹,却让林别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所处环境的复杂性。他愈发谨慎,将绝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看似枯燥繁琐的日常事务中,如同一个老练的工匠,耐心打磨着自己的每一个动作。
他的工作台——那张靠墙的旧办公桌,变得愈发井然有序。文件按照紧急程度、重要性和涉及领域分门别类,摆放得一丝不苟。他准备了不同颜色的便签纸,红色代表亟需关注或存在较高风险,黄色代表需要留意或进一步核实,绿色代表常规流程或已妥善处理。这是他借鉴后世工作法,结合当前条件琢磨出来的土办法,能让他在海量信息中快速定位重点。
除了处理文件和随行服务,林别还主动承担起更多“不起眼”的职责。他细心观察陈国光的工作习惯和身体状况,比如注意到陈国光长时间批阅文件后,会不自觉地揉捏眉心,他便会在合适的间隙,不动声色地续上热水,或者将办公室的灯光调整到更舒适的亮度。他记住了陈国光偏好龙井,且水温要烫,但不喜茶叶久泡,便会算准时间,在茶叶舒展、香气最佳时提醒换水。
这些细微之处,看似与“政事”无关,却恰恰是秘书价值的体现。它传递的是一种无声的关怀和极致的用心。孙莉将这一切看在眼里,虽然依旧不苟言笑,但交代工作时,语气明显少了几分最初的审视,多了几分事务性的平和。
这天,林别在整理一批各地市报送的年度工作总结(初稿)时,一份来自清河市的报告引起了他的注意。并非报告本身写得多么出彩,而是在关于“城市建设与土地管理”的章节中,提到推进了“老城区棚户区改造一期工程”,取得了“显着的社会效益”。
“清河市……老城区改造……”林别的心跳漏了一拍。前世的记忆碎片翻涌起来,他隐约记得,清河市老城区改造背后,似乎牵扯到复杂的利益纠葛和土地问题,也是后来一系列风波的导火索之一。
他立刻放下其他文件,专注地翻阅起这份报告。报告用语官方,通篇都是“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人民群众满意度显着提升”之类的套话。但在提到拆迁补偿和土地出让时,用语却异常模糊,只用了“依法依规”、“妥善安置”等词语一笔带过,没有任何具体的数据支撑。
这不符合常理。如此重大的工程,必然涉及巨量的资金和复杂的利益分配,在总结报告中理应有所体现,哪怕是选择性地体现。
他不动声色地将这份报告归入“需留意”的黄色标签类,并在便签上简单备注:“清河市老城改造,拆迁补偿与土地出让情况未详,建议关注后续专项汇报。”
他没有写下任何带有主观判断的词语,只是指出了一个客观存在的“信息缺失”问题。这是最稳妥,也最专业的方式。
几天后,陈国光在翻阅这批总结初稿时,果然看到了林别的备注。他沉吟片刻,将清河市的报告单独抽了出来,放在一边,对孙莉吩咐道:“通知清河市委,老城改造是重大民生工程,也是发展工程,让他们尽快准备一份详细的专题报告,要把拆迁补偿标准、资金来源、土地出让收益及使用情况,都给我说清楚。”
“是,书记。”孙莉应下,目光不经意地扫过林别,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意味。
林别心中微动。他知道,自己这颗小小的石子,已经投了出去,能否在清河那片深水中激起涟漪,尚未可知,但至少,他成功地将一丝光线引向了那个可能存在问题的角落。
这件事也让他意识到,信息的力量是巨大的,但如何安全、有效地运用信息,更是一门艺术。他不能满足于被动地接收和筛选信息,还需要主动拓展信息渠道。
他开始有意识地加强与李东(调研处)、方明(信息处)等人的联系。这种联系并非赤裸裸的利益交换,而是建立在共同话题和专业交流基础上的。他会向李东请教某些政策在基层落实的实际情况,会与方明讨论某些舆情背后的深层原因。在交流中,他偶尔也会凭借超前视野,提出一些颇具启发性的观点,让李东和方明对他刮目相看,逐渐将他视为可以平等交流、甚至能带来启发的伙伴。
同时,他也没有忘记那位被边缘化的审计厅干部郑华。他选择在一个周末的下午,以“请教审计专业知识”为名,约郑华在省委大院外的一家僻静茶楼见面。
郑华比之前见到时气色稍好,但眉宇间的郁结之气仍未散去。见到林别,他有些意外,也有些感动。
“张秘书,您这么忙,还惦记着我……”郑华搓着手,有些局促。
“郑处长别客气,我是真心向您请教。”林别态度诚恳,“最近在看一些地方政府的项目报告,里面涉及很多资金和资产处置的问题,感觉里面的门道很深,怕自己看不准,所以想请您这位专家指点指点。”
他拿出几份已经公开的、不涉密的项目报告(自然隐去了清河市那份),向郑华请教其中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点和审计关键。
谈到专业领域,郑华的眼睛亮了起来,变得滔滔不绝。他详细讲解了如何从报表中发现异常往来、如何追踪资金流向、如何识别虚假合同……这些都是他多年审计工作积累的宝贵经验,其中不少内容,正好与林别前世记忆中的某些伎俩相互印证。
林别听得非常认真,不时提出一些问题,引导郑华谈得更深。在交谈中,他敏锐地捕捉到,郑华在谈及某些类型的“违规操作”时,情绪会显得格外激动,眼神中会闪过一丝压抑不住的愤怒和……冤屈。
林别没有急于追问,他知道火候未到。这次会面,主要是重新建立联系,加深信任,并为未来可能的“关键信息”传递铺路。
临别时,林别郑重地对郑华说:“郑处长,您的专业和坚持,令我非常敬佩。请您一定要保重身体,我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郑华紧紧握住林别的手,眼眶有些发红,重重地点了点头。
离开茶楼,林别走在华灯初上的街道上,心中渐渐有了更清晰的脉络。在省委大院这个权力磁场中,他正在以“张伟”这个身份,小心翼翼地编织着一张属于自己的、隐秘的信息网络。这张网络目前还很纤细,但假以时日,或许就能在关键时刻,发挥出意想不到的作用。
他知道,自己走的是一条如履薄冰的路。既要展现出足以被重视的价值,又不能过于锋芒毕露引来猜忌;既要暗中调查前世谜团,又不能留下任何可供追查的痕迹。
但无论如何,他已经在路上。于这权力的微末之处,他正一点点地,为自己积蓄着破局的力量。每一天的谨小慎微,每一次的精准判断,都是在为未来那盘更大的棋局,落下看似微不足道,却至关重要的棋子。
喜欢官弈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官弈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