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北军前哨大营的短暂休整,如同暴风雨眼中转瞬即逝的平静。在杨继业老辣而果决的部署下,整个西北边陲这台庞大的战争机器,以前所未有的效率轰然运转起来。
顾长渊、三皇子等人在精锐军医的悉心诊治和珍贵药材的调理下,伤势得以稳定。顾长渊肋下的伤口开始收敛,内息在“鹰之眼”晶石微弱的滋养下缓缓恢复。三皇子虽仍显惊魂未定,但在老常的安抚和杨继业刻意营造的“正统”氛围中,也逐渐挺直了腰杆,努力扮演起“国之储贰”的角色。
然而,真正的风暴中心,已迅速转移至西北边塞的军政核心——镇北城。
就在顾长渊等人抵达前哨大营的第三日,一队精锐骑兵护送着伤势未愈的他们,穿越数百里风雪荒原,抵达了这座雄踞北疆、扼守中原门户的钢铁雄城。镇北城城墙高厚,依山傍险,旌旗蔽日,甲士如云,凛冽的朔风中弥漫着铁血与肃杀之气,与京师的浮华奢靡截然不同。
入城仪式简朴而庄重。杨继业并未大张旗鼓,但消息早已如同长了翅膀般传遍全城乃至整个边关。当三皇子的车驾在重兵护卫下驶入城门时,道路两旁肃立的边军将士虽默然无声,但那一双双饱经风霜、锐利如鹰的眼睛里,却透露出复杂难明的情绪——有对皇权的天然敬畏,有对京师剧变的震惊愤怒,更有对这位年轻“落难”皇子能否担当重任的审视与疑虑。
顾长渊骑马紧随车驾之侧,他能清晰地感受到那无处不在的沉重压力。这里不是讲究繁文缛节的京师,而是用血与火铸就的边关。在这里,威望与实力,远比虚无的头衔更能赢得尊重。三皇子能否在此立足,凝聚人心,还是未知之数。
镇北国公府(临时行在)早已准备妥当。杨继业雷厉风行,抵城当日,便以三皇子名义,连发数道檄文与诏令:
一曰《告天下臣民讨逆檄》,历数肃王袁天罡(檄文中已直指其“鹞鹰”身份)弑君杀储、通敌卖国、荼毒生灵等十大罪状,字字血泪,证据确凿,飞骑传檄各州郡,号召天下忠义之士共诛国贼。
二曰《监国诏》,宣布因京师沦于奸逆,幼主被挟,国不可一日无主,遵先帝遗志(虚指),由嫡皇子(三皇子)即日于镇北城监国,总揽军政,匡扶社稷。
三曰《求贤诏》,广招天下有志之士,无论出身,凡有报国之志、靖难之能者,皆可赴北疆效力,共图恢复。
檄文诏令一出,天下震动!尽管各方势力反应不一,或观望,或迟疑,或暗中串联,但杨继业凭借其数十年镇守北疆积累的赫赫威望和手中三十万精锐边军,硬生生地在帝国北疆撑起了一面“讨逆勤王”的大旗!原本因京师剧变而暗流汹涌、人心惶惶的天下局势,骤然清晰了起来,形成了京师“伪朝”与北疆“行在”对峙的鲜明格局。
与此同时,杨继业的军事部署亦如疾风烈火。边关各处要隘守军全面进入战时状态,斥候游骑如蝗虫般撒向大漠草原,严密监视北狄王庭的一举一动。陇右、河西两镇节度使已明确表态支持,朔方节度使虽态度暧昧,但其麾下主要将领皆受杨继业节制,亦不敢轻举妄动。一场围绕北疆防线、针对可能南下的北狄铁骑的防御体系,已悄然织就。
肃王(鹞鹰)方面的反应亦极为迅速而狠辣。一方面,其掌控下的朝廷宣布三皇子“勾结边将、图谋篡逆”,定为“国贼”,下令天下共讨,并调集京畿及中原兵马,向北方边境压来,摆出武力征剿的态势。另一方面,其对朝野的清洗更加酷烈,数日间,又有数位曾上书质疑肃王或与太子过往甚密的官员“被自杀”或“暴病而亡”,京师笼罩在血色恐怖之中。更令人不安的是,北狄边境的游骑活动越发频繁,小规模冲突时有发生,山雨欲来风满楼。
镇北城,国公府书房内,烛火通明。
顾长渊的伤势在林婉清(已由前哨大营接来)的精心调理下,已好了大半。此刻,他正与杨继业及几位心腹将领研判军情。巨大的沙盘上,敌我态势犬牙交错,杀机四伏。
“肃逆已调集京营三大营及部分中原镇兵,约十五万人,由他的心腹、兵部尚书赵安国统领,陈兵黄河一线,其先锋已至漳德府。” 一位参军指着沙盘禀报。
“赵安国?哼,肃王府的一条恶犬!” 顾长渊眼中寒光一闪,此人正是构陷绥远卫、通敌卖国的元凶之一!
“北狄方面,左贤王所部五万铁骑,已移至阴山以北百里,虎视眈眈。其余各部亦有异动。看来,肃逆与北狄的勾结,比我们想象的更深。” 另一位将领面色凝重。
“双线施压,想让我等首尾不能相顾。” 杨继业捻须冷笑,目光锐利如刀,“可惜,他打错了算盘!北狄狼子野心,但此刻天寒地冻,草枯水冷,并非大规模南下的最佳时机,其举动更多是恫吓与牵制。真正的心腹之患,仍是肃逆本人及其掌控的京畿精锐!”
他看向顾长渊:“顾将军,你与赵安国、与肃逆麾下‘黑魇骑’都交过手,对其战法、实力,有何见解?”
顾长渊沉吟片刻,道:“国公爷明鉴。赵安国虽位居兵部,但实乃幸进之辈,长于钻营,短于兵事,其麾下京营虽装备精良,然承平日久,战力堪忧,不足为虑。真正可虑者,乃是肃逆(鹞鹰)暗中培养的‘黑魇骑’以及可能存在的、修炼邪术的死士。彼辈个体战力强横,手段诡异,尤擅暗杀、破坏,需严加防范。”
杨继业点头:“与老夫所料不差。故此,正面战场,我军以逸待劳,依托坚城险隘,稳扎稳打,可操胜算。然,需防其诡计,尤其是……那种防不胜防的邪术。”
他话锋一转,目光深邃地看向顾长渊:“顾将军,你屡次提及那‘鹰之眼’晶石之神异,以及星陨之湖、太子陵园之变故。此等超乎常理之力,虽不可倚为常胜之道,然在关键时刻,或可成为破局之奇兵。你……近日可对此物有新的感悟?”
顾长渊心中一动,自抵达镇北城后,他怀中的“鹰之眼”晶石,确实时常传来一种极其微弱、却与北方星空气息隐隐相连的共鸣感,尤其在夜深人静、仰望星空之时,这种感觉尤为明显。仿佛在那无尽星辰深处,有什么东西在呼唤着它。
他如实禀报:“回国公爷,此物确非凡品,似与星辰之力有所感应。只是末将愚钝,尚未能参透其妙用。或许……需特定时机,或……特殊方法方能引动。”
杨继业眼中精光一闪,若有所思:“星辰之力……北疆苦寒,星空却格外清晰浩瀚。传说上古有观星定历、引动周天之力的大能……此事不急,你且细心体悟,或为天意所在。”
就在这时,一名亲兵匆匆入内,呈上一封密信:“国公爷,京师八百里加急密报!”
杨继业拆信一看,脸色骤然变得无比阴沉,将信笺递给顾长渊:“肃逆……要赶在立春之前,强行举行幼帝登基大典!并已遣使赴北狄王庭,欲正式签订‘盟约’!”
登基大典!签订盟约!这是要彻底造成既成事实,将卖国行径合法化!
“绝不能让此贼得逞!” 顾长渊霍然站起,眼中怒火燃烧。
“立春距今,不足一月。”杨继业目光扫过沙盘,最终定格在京师位置,声音冰冷如铁,“时间紧迫,必须在登基大典前,给予其致命一击,打断其脊梁!传令诸将,升帐议事!”
战争的阴云,在北疆上空急剧凝聚。而顾长渊不知道的是,当夜他再次手握“鹰之眼”凝望北方星空时,晶石的光芒,竟与天际一颗突然变得异常明亮的星辰,产生了清晰无比的共鸣!一道微不可察的星光,仿佛跨越无尽虚空,注入晶石之内……
《古代第一助产士》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书河书屋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书河书屋!
喜欢古代第一助产士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古代第一助产士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